"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陶行知用这样荡气回肠的话语告诉我们,做教师要真诚、热情、懂得奉献。陶先生说:"'行是知之始','即行即知',书和书中的知识都是著书人从行动中得来的。人类和个人的知识的妈妈都是行动。行动产生理论,发展理论。行动所产生发展的理论,还是为的要指导行动,引着整个生活冲入更高的境界。"陶行知教育观点的产生依靠他的教育实践。行动是他教育观点产生的必须过程。所以他说他要"就事实生理想,凭理想正事实。""事实是我唯一的指针,我要建造在活的事实上。"从他的文章中不难见出,他的教育观点,都是建立在行动事实的基础之上。所以行知,行知,先有行动,然后才知。最后形成他的哲学观点:行知行。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让我感受到了在教育教学中让学生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在传统的教育中我们让学生读死书,让他们以考试分数为目的,以分数来分学生的好坏。陶行知形象得把传统教育比喻为吃人的教育。例如有一则漫画这么形容的:一幅图:学校开学了,学生带着长方形,正方形,六边形等等各种形状的脑袋进入学校;另一幅图:他们毕业后,一个个带着圆形的脑袋从学校走出来。这个漫画形象的表现了传统教育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以传受知识为已任,学生以接受知识,应付考试为追求的目标。生活教育他则教人做人,他要教人生活。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他第一就注重健康,他反对杀人的各种考试。这是我们现在所追求的教育,新课标中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活起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自主。他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现代学习方式,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多么的重要。现代的教育必须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上取得和蔼发展。
陶行知始终把社会看成一个整体,把生活看成一个整体,把人看成一个整体。把人的一生看成一个整体,也把教育与生活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对待。他指出"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因此由于生活的内容是全方面的,故而教育也应体现出全面性。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原理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今天看来,它仍然充满着时代的气息。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去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就是要改善学生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为学生提供生动的充满情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学会生活,并努力去创造积极向上的新生活;要把学校教育同社会教育结合起来,拓展教育的新时空.学习的新时空,使教育和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要强调实践性教学,强调教育教学改革不能坐而论道,要积极地行动,在"做中教"为真教,在"做中学"为实学,把教学目标落到实处。陶行知曾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一些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的词汇,学生记得比较牢,而且运用起来也较灵活。生活教育从一日活动开始,作为老师,要有生活教育的意识,追踪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回应,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经验,丰富情感体验,发展认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为学生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所需要的能力奠定最初的基础。
在教学中要多激励学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如榜样激励,要以学生中创新的事例为榜样,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前景激励,青少年学生向往美好的理想,积极进取,大胆创新,开拓前进的道路;参与激励,实践出真知,训练出才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表现激励,勇于表现自我是青少年的特点,要让学生充分的展示自己的特长,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爱好与技能产生了无形的推动力;竞争激励,有竞争才有发展,同学们你追我赶,争先恐后,发挥了主体作用,有效的推动了数学创新活动的开展;成功激励,成功给人带来光荣、幸福等美好的感受,更能鼓励成功者不断进取,发展了同学的创造性;表扬激励,及时、充分地肯定学生的闪光点,热情表扬学生的聪明智慧,是激励学生大胆创新的良好方法。
没有生活,教育便无从谈起。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着生活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在以后的教学生活中,要用生活教育的理论不断地指导自己前行,取得更多的收获。
论文作者:宋倩倩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8
标签:学生论文; 行知论文; 理论论文; 学校论文; 都是论文; 知识论文; 传统论文; 《中国教工》2019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