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信息化与可持续发展关系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可持续发展论文,化与论文,关系论文,社会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信息化和可持续发展都是目前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二者有无联系、有何联系,这是人们关心的问题。笔者认为,社会信息化程度是社会综合因素的反映,信息交流方式决定人类社会存在的基本形态。可以说,人类生活随着信息交流的开始而开始,随着信息交流的发展而发展,社会信息化是信息交流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标志。
1 信息交流过程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社会信息化程度取决于信息交流方式,并决定着社会的基本形态及其发展状况,影响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按照信息交流产生的历史顺序以及使用的不同符号系统的差异,我们将信息交流分为四种基本方式:
——语言信息交流,即以语言作为共同符号系统占主导地位的信息交流;
——文字信息交流,即以文字作为共同符号系统占主导地位的信息交流;
——大众信息交流,即以报刊为代表的大众媒体作为主导交流工具的信息交流;
——电子信息交流,即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电子网络作为主导交流工具的信息交流。
信息交流方式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如表1所示。
表1 信息交流方式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信息交流社会形态
社会特点 社会组 代表性
方式
合方式 技术
语言信息采集、狩智人化 氏族群体火的利用
交流
猎社会
文字信息农业社会农业化 个体家庭金属利用
大众信息工业社会工业化
工厂协作
机电技术
电子信息信息社会信息化
全球性 信息技术
交流合作
信息交流主要生产 社会核心 从事信息人 信息量翻社会
方式工具 功能员比重(%)
番周期(年) 效应
语言信息 石器 采集0 50000
局部性
交流 破坏
文字信息 农具 种养10 500大面积
交流 破坏
大众信息 机器 生产20
50深层次
交流 破坏
电子信息电子网络服务505
大量史料表明,自从有了人类,自然界就不再是一个按照缓慢节奏进行演化的纯自然系统。人——具有意识,能够进行信息交流的自然界的新成员,不可避免地处于自然界的主体地位,按照自己的意志逐渐创造全新的属人世界。人类生存、发展本能的主观目的性,一方面是人类社会世代延续、不断进步的强有力动机,另一方面也是人类存在急功近利地改变自然环境内在缺陷的根源。信息交流方式一方面是人类通往文明境地的阶梯,另一方面,其历史局限性又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英国著名学者贝纳尔(T.D.Bernol)指出:“人类从作为一个猎人或农夫开始,就从事着推翻自然界的平衡,以利自己的活动”[1]。 人类从采集、狩猎到农耕,一步步地用人类自身的力量和技术征服着自然界,然而这种“征服”是以自然世界遭受越来越严重的破坏为代价的。其间,无数的植物被人类的文明之火付之一炬,大量的动物由于丧失家园而消失灭绝。还有,游牧时期的过渡放牧造成草原沙漠化,植栽农业造成森林消失和水土流失。这些一直影响到今天人类的生活。
在工业社会,人类利用大众信息交流方式广泛而深入地传播先进的科学技术,用现代工业化设备和其他各种手段一方面强化了对动植物的征服能力,另一方面加强了对自然矿物质和各种动植物的加工利用,这是人类对自然界的重大胜利。然而与此相伴的是自然世界更大面积、更深层次的失衡。环境污染,动植物种类减少,水土流失,资源枯渴等等,这些危及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恶果,进一步说明了人类社会单向发展的不可持续性。
人类社会发展是有极限的,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不应超过自然世界的再生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变不应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面对严峻、复杂而紧迫的环境问题,人类通过反复思考与探索,终于从盲目乐观的状态中苏醒,提出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生存与发展并举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提出,除深刻总结了沉痛的历史教训外,还有社会信息化、信息社会化这个重要的历史条件。“只有一个地球”,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地球上的资源属全人类共有。只有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将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相连结,使全球成为信息交流频繁的“村落”,彼此建立“新的公平全球伙伴关系”,才可能有整个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的整合,是以信息交流渗透、融合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并对人类活动的一切方面产生巨大影响为前提的。
综上所述,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与自然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大致表现为由负相关向正相关逐渐过渡的曲线函数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过渡曲线示意图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曲线函数关系有其客观必然性。因为,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自然而然地要向自然索取(破坏)、再索取(再破坏),当索取达到自然承受极限时,人们会受到各种难以忍受的惩罚,并从中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得不进行调整、再调整,最后实现可持续发展。但这并不是说,我们等在这儿新的发展模式也会到来。我们应该做的只能是,抓住机遇,顺应时代的要求,调整工作思路,努力为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应该说,这是自然世界留给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
2 信息化与可持续发展诸因素的内在联系
图2是信息化与可持续发展内在联系示意图, 它可形象说明以下问题。
(1)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共有六大系列:
①人类系。主要指人口数量、素质、类型和需求。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人处于支配地位,发挥主观能动的作用,是六大系列的核心[2]。
②资源系。主要指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由自然界提供的资料、环境、机会等。人类起源于它,依赖于它,它永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③科技系。主要指人们为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而创立的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认识体系,长期积累的经验和知识,以及体现这些知识和经验的工具。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有力杠杆,是社会变革的催化剂,是生产力,是第一生产力。
④经济系。主要指社会物质生产和再生产及其劳务活动。包括种养业、轻重工业、服务业和信息业四大领域。它是人类社会基本的物质活动。
⑤哲理系。主要指哲学、伦理道德两个方面。
⑥政法系。主要指政体、法律等。
(2)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因素,呈放射状、近等距离, 在各自领域延伸、发展,从原始的采集、狩猎时代起,经历了农业化、工业化过程,现在正在进行信息化过程。
图2 信息化与可持续发展内在联系示意图
(3)信息化是时代综合因素的客观反映,同时又直接地、 全面地影响社会各方面的进步。因此,它不是一个行业,不是一个部门,而是时代振兴、社会发展的“龙头”。信息化是当前各个国家奋力追着的目标。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哪一化也离不开信息化。因为,信息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五大功能:对社会力量具有管理控制功能;对社会成员具有交流提高功能;对社会经济具有组织协调功能;对社会遗产具有积累开发功能;对自然资源具有预测调节功能。信息化将对人类社会产生三大作用:一是划时代的作用。信息化过程就是人类社会由工业时代进入信息时代的过程。二是提供了全新的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基本方式。随着信息化的进程,人类所有的存在方式都将发生变化。三是提高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质量。
(4)影响社会发展的六大系列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制约、 相互作用,不断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如图2所示, 其主体按照顺时针方向运行: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欲望致使时代人向自然界索取满足自己需要的资源;索取资源的困难迫使人们不断认识自然规律,积累经验和知识,探索新的方式,制造新的工具;新的方式和工具导致经济活动方式的改变,生产效率的提高,新的经济领域的出现;继而影响哲学、伦理道德,并决定政权形式。当然彼此之间逆方向的相互作用和交叉影响也是随时存在的,有时这种作用和影响还可能起决定性作用。以上运行过程都以信息为原料,离开信息的人类社会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信息是须臾不可分离的基本因素和必要条件。
在目前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中,不少人把影响可持续发展的诸因素归纳为社会、经济、生态三个方面,并进行了相互联系的研究,这无疑是很有意义的工作。笔者认为,社会、经济、生态和信息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要使社会、经济、生态达到和谐,绝对不可忽视信息的“粘合”作用。它们彼此的联系见图3。
从图3可以看出,信息是社会、经济、生态的反映,是社会、 经济、生态的客观存在为前提的。但是,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的基础是信息,社会与经济之间、社会与生态之间,经济与生态之间所发生的一切联系都源于信息。信息的重大作用表现在五个方面:(1 )决策的依据。信息反映三者的变化和联系,帮助人们认识未知世界,这是科学决策必须掌握的基本素材。(2)实施的指南。 信息能够有效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帮助减少盲目性,提高效率和增进效益。任何活动的实施过程实质是驾驭信息的过程。(3)联系的纽带。 信息是复杂系统内部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之间、整体各部分之间组织化的重要因素,可促进无序变有序,有序更有序。(4)平衡的天平。社会、经济、 生态平衡协调总是相对的,不平衡协调是会不断发生的。信息可及时反映平衡协调的状况,帮助人们对外部环境和内部活动进行控制、调节。(5 )动力的源泉。信息的积累与升华,会促使人们及时地提出新问题,产生新的思想,采取新的措施。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图3 社会、经济、生态与信息关系示意图
3 结语
以上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分析了信息化与可持续发展的联系。对今后我们应该做的实际工作,笔者提出如下粗浅看法。
(1)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必须从社会信息化抓起。 只有按照高起点、现代化的思路,抢占人类社会发展的制高点——信息技术,以此带动全民族的信息化,我国可持续发展才有希望。
(2)优化产业政策,调整产业结构, 必须重点向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倾斜。现在的时代是信息时代,现在的主导经济正在向信息经济转变。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不能离开这个大背景。毫不夸张地说,没有信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没有当今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对社会发展公益型信息系统工程建设项目必须及时注入资金。
(4)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努力防止、 克服我国信息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的“大而全”、“小而全”分散无序的状况。
(收稿日期:1997年6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