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患者手术后ICU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论文_陈晓华

重庆市巫溪县人民医院 重庆巫溪 405800

【摘 要】目的 对脑出血患者手术后ICU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的方式将12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60例,研究组患者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在术后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ICU护理干预,针对两组的护理情况,对患者的的满意度以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研究分析,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程度(9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程度(80%);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84%)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7.65%),两组患者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术后脑出血患者采取ICU 护理模式可以明显提升患者对于护理效果的满意程度,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具有加速患者康复的重要作用,有很大的临床推广意义。

【关键词】脑出血;手术;ICU;护理干预;效果

引言:

脑出血属于临床中的一种常见疾病,具有很高的发病率,病情发展极为迅速。脑出血发病的最主要诱因之一就是高血压,手术治疗方法是采用的最广泛也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在脑出血患者中老年人占有很大的比例,由于他们身体的各项机能都在减退,因此老年人对于手术创伤的耐受性较差,在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较大,因此对脑出血术后患者的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对脑出血患者的术后ICU护理干预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笔者试对120例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分组,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在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12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120例脑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两组的患者人数均为60人。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完整,均符合脑出血诊断标准,出血量均在45-90ml之间,并经由本人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ICU护理模式进行术后护理。对照组有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介于40-71岁,平均年龄为(55.3±8.2)岁;观察组有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介于41-70岁,平均年龄为(56.3±11.3)岁。两组患者的上述一般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1.2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在无菌操作环境下,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常规检查,做好患者的口腔护理工作;观察组的患者采用ICU 护理干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2.1病情评估:以老年患者为主,观察患者的意识变化情况,对患者血压变化给予实时性的监测,预防患者的血压过低导致的脑灌注压下降或血压过高引起的脑血流量和颅内压增高。

1.2.2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工作质量将对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治疗和疾病预后产生直接的影响,当患者意识恢复清醒之后,护理人员应该与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在对患者的心理情绪进行了解的基础之上对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安慰和鼓励患者,缓解患者的焦虑;将术后效果与常见反应及时告知患者,接触患者的担忧;护理人员还应该与家属进行积极、有效沟通交流,增加陪护人员的基础护理常识,尽量减轻或消除家属的负面情绪,以免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

1.2.3呼吸道护理:如果患者具有清醒的意识,护理人员可以为患者讲解排痰的主要方式及重要性,协助患者进行排痰;如果患者不具备自主排痰的能力,则需要采取器械排痰方法,帮助患者定时排痰,同时注重对吸痰管的使用标注,避免重复使用,并对患者的呼吸状况进行观察。

1.2.4鼻饲护理:在确保患者的呼吸畅通后,可以在确定准确的位置后插入鼻饲管,鼻饲液的温度不能超大40℃,注入速度不宜过快,注入量都应该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为防止患者在鼻饲护理后出现呕吐现象,不能再护理后立即翻身。

1.2.5合理使用抗生素:当患者出现发热状况或者血液中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并且伴有细菌感染现象时[1],应该立即对患者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严格遵循医嘱对患者使用抗生素。以药敏试验的结果为依据调整抗生素的使用剂量,避免抗生素滥用的状况[2]。护理人员应该对抗生素的使用常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对使用效果进行观察和记录。

1.2.6肢体护理:针对伴有运动障碍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该注意将患者肢体准确摆放在肢体功能位置,患者的生命体征持续40h保持平稳后,协助患者进行简单的运动,减少患者发生肌肉挛缩和关节畸形的几率。

1.2.7功能锻炼:依据患者的实际康复情况对患者实施功能锻炼,首先进行大小关节的活动,并不断增加锻炼次数和强度;肢体肌力较弱的患者,要在护理人员的陪同下进行患者;对患者实施按摩、 理疗和针灸等辅助治疗, 促进患者康复。

1.3观察指标

通过不同的护理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以及满意程度进行对比分析。

1.4评价标准

在护理完成后,通过现场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总分为100分,评分越高则患者的满意度越高,≥90 分为满意、70-89分为基本满意、≤70分为不满意,满意率计算:(满意例数+基本例数)/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利用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若P<0.05则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采取百分比(%)表示,利用χ2进行验证,数据资料采用(-χ±s)表示,用t作计量比较[3]。

2结果

2.1组间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的满意程度(80%),其中观察组患者有41例满意、16基本满意、3例不满意,对照组患者有28例满意、20基本满意、12例不满意,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此次研究对象的选择均为确诊的脑出血患者,有资料显示老年人是脑出血的高发人群,通常体质较弱,伴随着生理功能的下降,患者的免疫力较正常人来说较差,因此手术耐受性差,增加了患者的术后感染几率。此外,对于脑出血患者来说,其肺部的通气治疗会有很明显的下降,血液流动平衡功能降低,肺活量减弱,患者肺部的感染几率就会增加,但反应功能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隐匿了患者的肺部感染状态,致使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较高。手术治疗是针对脑出血患者的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但是容易出现并发症,并且在术后通常需要接入ICU处理,这时候护理干预就显得十分重要。通过对我院在2014年11月到2015年11月收治的120例脑出血患者的ICU处理干预的观察,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的患者采用ICU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护理满意(90%)程度上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程度(80%),就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来说,观察组(7.84%)明显丢低于对照组(17.65%),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护理干预角度是多方面的,涉及心理、呼吸道、鼻饲、抗生素使用等多方面。观察组的术后护理能够有效地减轻患者的消极情绪,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于患者免疫力的提升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脑出血患者实施术后ICU护理干预对于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该种护理干预方法具有很大的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 罗美艳.在脑出血手术后 ICU 内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与护理干预[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01):320-320.

[2] 贺文芳.脑出血患者手术后 ICU 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探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8(13):216-217.

[3] 闫红梅.脑出血患者术后 ICU 护理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97.

论文作者:陈晓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5月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2

标签:;  ;  ;  ;  ;  ;  ;  ;  

脑出血患者手术后ICU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论文_陈晓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