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胡婷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6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患儿,这些患儿均在2016年3月-2018年1月在我院就诊,按照护理模式将其分成两组,一组为进行常规护理的常规组,一组为进行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组,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不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从黄疸指数和胆红素水平上比较、临床组优于常规组,P<0.05;从护理满意度上比较,临床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从黄疸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上比较,临床组所用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以帮助新生患儿早日康复,并且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帮助提高临床效果。该护理模式可以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临床护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

高胆红素血症多发生于新生儿,是常见的新生儿疾病的一种,多由胆红素在机体内累积过多所致。并且该疾病的成因并不明确,临床上通常表现为巩膜、黏膜、皮肤及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粪便发黄[1]、呕吐、腹泻等。该疾病会导致患儿智力低下,影响发育。临床通常使用的治疗方法是蓝光照射和药物治疗,并以有效的护理模式进行辅助,保证疾病的治疗效果,所以本文针对于常规护理和临床护理的结果进行研究,研究记录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96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患儿,将其分成两组,一组为进行常规护理的常规组,一组为进行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组,各48例,所有患儿均排除患有先天性疾病的情况、均进行母乳喂养并且所有患儿均被诊断为高胆红素血症,此项研究在所有患儿家属的同意下进行。常规组中男患儿28例,女患儿20例,临床组中男患儿34例,女患儿14例,所有患儿均出生2天到6天。体重在2.5~4.1kg,在一般资料上,两组患儿无差异性,可以进行研究。

1.2方法

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对患儿进行蓝光照射治疗,每次12h,波长425~475nm,调节箱温为30℃左右,并使用眼罩保护患儿的眼部,为了避免患儿产生恐惧心理,护理人员需在旁轻轻抚摸患儿,给患儿带去安全感。同时每间隔两个小时为患儿调整一次体位,还需要对患儿家属进行疾病知识宣讲,告知患儿家属该疾病需要注意的事项和日常护理。

临床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实行临床护理路径,具体内容为:(1)建立患儿护理小组,并且对该组的所有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拥有良好的护理知识和经验,并且每天对患儿的饮食、病情、检查次数及家属的健康教育进行有效的记录和反馈,并互相监督,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2)密切观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对病情的发展,比如:黄疸的分布、消退情况、患儿是否存在不良反应等进行及时的记录,并且对患儿的排泄物进行及时监测,为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并且对患儿进行抚摸护理[2],以指揉法抚触患儿头颈部及背部,以挤捏法辅助患儿四肢。确保力度适宜、动作轻柔,按头面、胸、腹、四肢、背部的顺序进行,每个部位3~5次。每次进行10分钟左右,一天2次。(3)在患儿出院时,对患儿家属进行出院指导,为其发放出院指南和随访卡,并记录患儿家属的联系方式,做好回访工作,叮嘱患儿复查的时间。

1.3判定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的黄疸指数和胆红素水平、护理满意度、黄疸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并进行P值检验。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7.0软件对本文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分别用%和(X(一)±S)表示,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黄疸指数及总胆红素比较

两组患儿护理前总胆红素及黄疸指数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经护理后,两组患儿总胆红素及黄疸指数均优于护理前,且临床组优于常规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如下表1。

2.2比较两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

临床组患儿住院时间及黄疸消退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下表2。

表2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及黄疸消退时间比较(x(一)±s)

组别 n 住院时间(d) 黄疸消退时间(d) 临床组 48 4.98±1.67 3.78±1.01 常规组 48 8.21±1.98 5.69±1.23 T 8.639 8.315 P 0.000 0.000 2.3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

临床组护理满意46人,满意度为95.83%显著优于常规组的79.1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对新生儿生命健康影响较大的一种病症,主要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出现异常所引起的血中胆红素升高所导致[3],若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严重的患儿会出现胆红素脑病,导致残疾,临床上治疗该疾病多采用蓝光照射方式,为了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及黄疸消退时间,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意义重大。临床护理路径以患儿为核心,采取规范化、专业化的护理流程对患儿展开护理工作[4]。本文研究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效果,结果表明,两组患儿护理后的总胆红素及黄疸指数均优于护理前,且临床组优于常规组;在住院时间及黄疸消退时间上,临床组均短于常规组;在护理满意度上,临床组优于常规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及黄疸消退时间,还可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林兰芬,路梅,赵欣.临床护理路径对湿热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效果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10(4):251-252.

[2]马德军,强桂彦,杨力.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对新生儿黄疸患儿护理效果的影响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17):219-220

[3]曾育珍.临床护理路径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5,13(5):568-569

[4]麦玉娟,赵梅锋,袁海英,等.临床护理路径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天津护理,2017(6):524-526.

论文作者:胡婷

论文发表刊物:《大众医学》2018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

标签:;  ;  ;  ;  ;  ;  ;  ;  

临床护理路径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胡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