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文明城市的理性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明城市论文,理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省创建文明城市的工作坚持了三年,今年要实现“三年大变样”的目标。具体的任务是:各地市县要进一步实现和巩固“三个覆盖”的成果,逐步向良性循环过渡,争取到2000年初步实现良性循环。合肥市今年要巩固、完善良性循环机制,到2000年实现比较稳定的良性循环。到了21世纪,建议再用5年左右的时间,继续巩固、提高、延伸、辐射,全省各地市县在城市范围内都能实现稳定的良性循环,并在提高市民素质、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提高社会治安稳定水平方面,有较大进步,使一部分城市达到国家示范标准。同时通过较长时期向农村的辐射,使文明村镇建设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准。我觉得,我们应该有这么一个较为长远的工作打算。为了使这项工作长期坚持下去,不断取得新的成效,我们必须从理论上不断提高对创建工作的认识,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创建工作的规律。就是说,要有一些理性的思考。
一、创建文明城市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人类文明发展史表明,城市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一种空间凝聚形式,是文明发展的物质标志,是区域文明的核心地区。城市不仅是物化的高度凝聚,也是文化的繁荣结晶。现代城市既要有发达的经济,也要有发达的文明。构筑现代文明城市,是以近代城市文明为基础,使以往城市的所有优势得到继承、发展和创新,并使城市发展中的“反文明”现象逐步得到克服。这个过程,就是人类不断认识城市发展规律,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过程。创建文明城市的实质,是城市居民为改善自己的物质生存空间和精神享受空间而进行的实践活动。在这个实践过程中,人们既要解决城市发展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又要克服自己主观世界中的守旧意识和城市管理方面存在的僵化体制模式,使城市的发展朝着更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的方向前进。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建设发展过程中,相当多的城市流行着一些“反文明”的病态现象,包括自然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建设模式和风格日趋雷同、管理机制和体制被动退化、优良文化传统逐渐淡薄等等。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们还没有掌握城市发展规律,对城市发展的认识还有许多必然王国。因此,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加快创建现代文明城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任务,所以十四届六中全会才把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明确载入了我们党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要求用10至15年的时间抓紧去做,做出成效。
创建文明城市,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总的说来表现为“四个有利于”:
一是有利于提高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引导人们努力成为“四有”新人。
二是有利于动员广大市民参与改造环境、移风易俗的实践,创建优美环境和优良秩序,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三是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调整和改善社会人际关系,形成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社会风气。
四是有利于找准城市两个文明建设的结合点,在促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把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落实到基层。
我们可以这样说,创建文明城市的工作,是党的群众路线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具体体现,是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发挥城市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示范、带动、辐射作用的必然要求,是把两个文明建设的任务有机结合并落实到基层的有效途径。正因为如此,省委、省政府才下这么大的决心、花这么多的精力,紧紧抓住创建工作不放。这是建设现代社会题中应有之义,是非做不可的一项重要事业。
二、创建文明城市是由低级阶段逐步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动态过程
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内容很广,既有思想道德、文化教育、民主法制等精神领域的建设,又有市政建设、环境治理、秩序管理等物质方面的工作。概括起来,主要是育人、治城两个方面。育人,就是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适应现代化要求的“四有”新人。治城,就是在治理脏乱差的基础上,进一步搞好城市的建设和管理,创造优美环境、优良秩序和优质服务,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从育人治城这个基本任务出发,近期内创建文明城市的主要标志,可以包括以下六条:
第一,城市现代化水平提高。社会经济逐步发展,社会保障逐步完善,城市硬件设施逐步改善,城区建设美观,净化、绿化、亮化程度较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逐步提高。
第二,市民素质相应提高。市民遵守社会公德逐步成为自觉行为,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大多数市民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教育水平和民主法制观念。
第三,科教文卫事业发展进步。城市科教水平不断提高,文化设施增加、功能完善,人民卫生知识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
第四,政治昌明廉洁,社会治安稳定,社会生活繁荣和谐。
第五,社区服务网络健全,居民生活便利,社会福利逐步完善。
第六,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机制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创建工作常抓常新,创建成果不断巩固。
这几条标准是动态的,是逐步由低级标准向高级标准过渡的,因此创建工作也是由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发展的。我们现在所做的只是一些最基本、最普通的工作,不能用这些初级阶段的工作来代替文明城市的全部标准,同时也不能指望可以绕开这个初级阶段而一步跨入高度文明的状态。工作必须从基础做起,按照“一个坚持、两个拓展”的思路做下去,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由量变到质变。
三、创建文明城市要走一条民主科学、改革创新的路子
关于创建工作可供选择的路子,我们已经有了十几年的实践,党中央总结了群众实践的经验,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江泽民总书记要求紧紧抓住文明言行、环境卫生、交通秩序、服务质量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不放。中央文明委提出硬件设施要配套,管理工作要加强,监督渠道要畅通,法制建设要跟上,等等。遵照中央的意见,为了把创建文明城市的路子走稳,我们应该做到“五个坚持”:
一是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根据城市现有的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状况,确定基本的工作目标和要求,找到适合本地情况的方法途径。我们省选择了“三个起来”作为突破口,逐年增加工作内容,抓了“四个延伸”、“三个覆盖”,今年开始抓良性循环,同时向思想道德和精神文化领域加快拓展。在向思想道德领域拓展方面,今年在全省范围内,从省级干部开始自上而下开展“三讲”教育,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加强党性锻炼,增强党的纪律,提高县以上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今年结合迎大庆、迎回归、迎接新世纪三件大事,对全省干部群众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开展好“四颂”活动(祖国颂、安徽颂、社会主义颂、改革开放颂);今年还要继续由总工会、省妇联和省文明委牵头,深化“三德”教育,逐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水平。此外,在连续四年取得全国最好成绩的基础上,今年还要在青少年中继续开展爱国主义读书活动,等等。通过这些活动来逐步提高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向精神文化领域拓展方面,今年要开展大规模的群众文化活动,活跃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围绕50年大庆这个中心,繁荣文艺创作,表现现实生活,组织各界群众采取各种艺术形式,自编自演、自娱自乐,满足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各专业艺术团体和专业文化协会要大显身手,精心筹划,多出精品,以无愧于安徽文艺家的形象和水平,无愧于建国50年来党的教育和培养,向全省人民奉献高质量的精神产品,向社会作出自己最好的回报。今年要在去年成功开展“黄梅戏艺术年”的基础上,对剧目加工磨炼,除了在全省广泛献演之外,要使黄梅戏走向全国,争取晋京演出、拍电视电影、走南闯北巡回表演,打好徽字牌,唱响黄梅戏。与此同时,今年还要加大力度“扫黄、打非”,净化文化市场,努力提高全省人民的文化生活质量。总之,按照“基本路子不变、不断充实内容”,使创建工作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
二是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老百姓办实事,把着眼点放在紧贴群众利益和为群众所欢迎的事情上,努力解决广大群众关心的问题,给市民带来实惠。
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把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提高人的素质上。要坚持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统一,着力解决基本规范、基本要求方面的问题;要健全制度,严格管理,帮助人们养成文明习惯;要设计各种载体,让广大群众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得到薰陶。
四是坚持齐抓共建,形成合力,发挥好领导机关的表率作用,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职能部门的骨干作用,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
五是坚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为改善投资环境和提高经济效益作出贡献。
四、创建文明城市应该坚持的指导原则
总的说来,我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开局不错,这是各级党委政府加强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倾力而为的结果。今后的任务更光荣,也更艰巨。本世纪末能不能初步建立良性循环的机制,下个世纪初能不能逐步实现文明城市的较高一些的标准,当然办法很多,随着形势的发展,一定会有很多创造。虽然对未来的具体创造我们一时难以预测,但从创建工作的基本规律出发,有几条原则是可以在实践中牢牢把握的:
一是从创建工作的群众性出发,把握群众主体的原则。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创建活动是群众自觉参与并在参与中受到教育的一种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是创建工作取得成效的基本前提。要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将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创建的突破口;要把创建的目标和任务与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结合起来,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使人民群众享受到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要不断创造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载体;要及时发现和推广群众创造的好经验、新做法,使创建工作合民心、顺民意,保持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旺盛的生命力。
二是从创建工作的系统性出发,掌握综合治理的原则。要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一项系统性工作来抓,坚持在统一规划、总体目标下,发动全社会的力量齐抓共建、综合治理,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努力运用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量,舆论的引导力量,道德的约束力量,文化的渗透力量,科学的启迪力量,环境的薰陶力量,政策的规范力量,法律的强制力量,领导干部的榜样力量,等等,实现务实与务虚、软件与硬件、教育与管理、德治与法治、生产与生活、主体(人)与客体(环境)的紧密结合,形成创建工作的整体效应。
三是从创建工作的实效性出发,掌握力戒形式主义的原则。创建文明城市务求实效,从实际出发,从解决实践问题入手,一项一项地抓落实,取得实实在在的明显效果。坚持经济建设、城市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增长。
四是从创建工作的创造性出发,掌握开拓创新的原则。创建文明城市重在建设、贵在创新,它没有统一的、固定的模式。面对经济体制转型时期错综复杂的实际情况,文明城市创建必须在继承以往传统的基础上,坚持改革开放,勇于突破常规,善于开拓创新,走出一条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立足现实又着眼未来的新路子。概括地讲,包括载体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内容创新、组织创新、网络创新等等,用改革的办法推进创建工作。
五是从创建工作的渐进性出发,掌握常抓不懈的原则。文明城市的创建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指望在短时期内把什么问题都解决,“毕其功于一役”,那是不现实的。必须深刻认识创建文明城市的渐进规律,克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要彻底摒弃支使群众搞突击、图形式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在增强紧迫感的同时,树立长期作战、常抓不懈的思想,将长远目标与阶段性任务相结合,循序渐进地把创建活动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