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回归人民的真切呼唤——第五届中国戏剧节述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述评论文,第五届论文,真切论文,戏剧论文,中国戏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97年11月的南国花城,还处在暖风艳阳、绿荫花香的季节里,第五届中国戏剧节暨第十四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颁奖活动便在这里隆重举行了,它是中国戏剧界的盛大节日,展示着中国戏剧百花园内的一片姹紫嫣红。来自全国各地22个文艺团体的近2000多戏剧工作者,献出一台台如花似锦的剧目,接受人民的检阅。参加戏剧节献演有包括戏曲、话剧、歌剧、舞剧、滑稽戏在内的15个剧种的24台剧目,这是近年来全国多优秀剧目的展示,也是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引下,戏剧创作反映时代生活和戏剧回归人民的丰硕成果,同时也预示着戏剧必将走向与时代同步发展的趋势,有力地证明反映时代生活是戏剧永远植根于华夏沃土的生命源泉。从11月15日至28日分日夜两场上演的参赛剧目,可以说是色彩斑斓,风格迥异,流派纷呈,各有千秋,成为这次戏剧节的鲜明特征。笔者有幸参加了这次戏剧节的观摩学习,深感在广阔的戏剧天地里开了眼界,长了见识,收益不小。
一
遵循精品意识方针,对剧目不断地进行艺术加工精益求精的戏剧,深受观众的青睐,这是戏剧走向振兴赢得观众最根本的因素。在这些剧目里,一类是已获得声誉又再接受观众审视的优秀剧目;另一类是新创作的又具备思想角度新颖、艺术意蕴深厚并在表现手法上有所革新的剧目,它们给剧坛带来令人振奋的时代感召力。前一类有大庆话剧团的《地质师》、湖南歌舞团的《边城》及苏州滑稽戏剧团的《一二三起步走》等。《地质师》是以一群知识分子为代表的新一代“铁人”形象,具有从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生活跨度,生动描写了这一代新型知识分子令人信服的时代感情,终生献身我国石油事业的崇高精神和悲壮的命运历程。导演采用典型的“三一律”结构和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在开掘人物内心世界上去权衡人生天平上事业与爱情的比重,使整个戏涌动着动人心魄的真情,而且语言既生动幽默又隽永深刻,看了这出戏观众会自然联想起曹禺大师所极力倡导的民族化的话剧传统。根据沈从文同名小说改编成的舞剧《边城》,则是出色地运用生动形象的舞蹈语汇与融民族舞姿于一炉的表现形式,反映出二十世纪初叶发生在湘西边境茶峒一幕悲欢离合的人世经历。舞剧在音乐、舞美及环境布局中都具有新颖、和谐、统一、完美、雅俗共赏的艺术魅力。这两部剧目刚参加完蓉城的中国艺术节又来穗献演,深得观众的赞誉。滑稽戏《一二三起步走》成功地塑造了安小花这个农村女孩的喜剧形象。她在剧中的语言行为,都紧扣人物性格,使笑成为真正刻画人物个性的必然结果,而且感人至深,催人落泪。把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引入滑稽戏的艺术境界,使昔日以方言为本的滑稽戏显现出别开生面的轻喜剧风格,特别受到青少年的欢迎。虽然整个戏里的演员都是成人,但从表演中观众很快感受到他们是亲切的青少年形象,足见演员的功力不浅。此外,象传统戏《狸猫换太子》、歌剧《阿美姑娘》、徽剧《刘铭传》都从不同角度既继承传统,又不断地推陈出新,成为令观众耳目一新的精品。这些戏不但繁荣了文化市场,提高了观众的审美情趣,而且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这一类剧目都分别获得过文化部的文华大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以及全国儿童剧创作奖,待到这次戏剧节献演时又有新的创意,因而吸引观众,连演不衰。
后一类新创作的剧目中,可称为精品的,要数浙江小百花演出团的《梨花情》(越剧),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的《虎踞钟山》以及武汉市楚剧团的《穆桂英休夫》几个戏了。这些剧目无论是选材立意,或是导演手法、音乐、舞美结构等,都给人一种愉悦和亲切感,使观众在获得艺术享受的同时,又感受到深邃的人生哲理。《虎踞钟山》通过刘伯承元帅建国初期在南京创办军校的故事,向人们提出了面对一个科学技术要高速发展的新中国和世界强国的挑战,中国人民解放军如何实现战略转移,如何永葆胜利之师这一深刻主题。该剧描写的时代虽是解放初期,但对今天的强国富民国策仍有现实意义。该剧集中了优势演员,将一个严肃的军事题材,表现得生动真切、技艺高超、满台生辉!观众在不断的掌声中看完长达两个半小时的话剧表演还余兴未尽。程建勋扮演的刘伯承元帅神形俱佳、栩栩如生,他把元帅的内在心灵刻画得细微动人,既有儒将风采,又有普通人真挚的情怀。该剧还塑造了十分感人的骑兵旅长崔保山的形象,演员将他的性格特征、道德情操和心态面貌体现得淋漓尽致。他虽骄气但又可爱,近女色却不移情,时刻不忘乡下的结发爱妻,把中国军人的高尚人格昭示得光彩照人。同时,该剧在运用大众化的时空艺术处理上也很独特,几乎让观众把整个身心置于剧中。越剧《梨花情》在古装剧中另辟蹊径,它将几个古代青年男女在爱情和金钱面前的价值观,描写得入情入理并各自进行着人格灵魂的抉择,歌颂了人世间纯洁美好的真情,把读书人与商贾人破例地做了错位的人性对照,这对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知识者的蜕变和从商者的执著,在生活态度上又有新的启迪。整个戏以其格调清新、洁雅,情节曲折、入理,人物个性鲜明,唱腔优美动听而大受观众赞扬。楚剧《穆桂英休夫》是以新的视角和喜剧故事情节表现了杨门女将内部礼法和破旧的感情个性冲突,树立起一老一少两位令人崇敬的古代巾帼英雄典型,即佘太君和穆桂英。全剧基调轻松风趣、绘声绘色,服饰与场景也富有特色,因而,曾在武汉创下连演百场的记录。
二
展现在这次戏剧节舞台上剧目的另一个突出特色,是有五台以表现香港回归题材的不同剧种的戏剧,标志着戏剧工作者在这具有历史意义时刻的赤子之心和爱国情愫。此类戏以洗雪百年国耻、树立民族正气、抒发爱国主义情怀、饱含沦桑的历史画卷张扬了炎黄子孙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安徽省徽剧团的《刘铭传》,描述了清朝首任台湾省总督刘铭传抗法保台的动人事迹和忧国忧民的崇高品德,可谓是回归戏的代表。整个戏以情节感奋、声腔并茂而赢得观众。厦门市歌舞团的歌剧《阿美姑娘》,以壮美的故事、优美的音乐和完美的整体,歌颂了中华民族不可征服的大无畏精神。北京军区战友京剧团的《香江泪》,则艺术地再现了华夏民族千百年来对待侵略者不屈不挠的国魂,讴歌了当年新界民众武装抗英的悲壮史实。内蒙古漫翰剧团的《忠烈碑》,着力塑造了蒙古族爱国将领、两江总督裕谦在抗英斗争中身先士卒、为国捐躯的英雄形象。广州军区战士话剧团的《宋王台》则是以港九古迹宋王台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描述人民为守疆土和英、日侵略者殊死抗争前仆后继的英勇事迹,表现了话剧艺术强烈的人民性。可以看出,这五部从不同角度反映香港回归的戏剧之共同点,都是借庆香港回归之良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也都是经过慎重选择材料和周密进行构思的心血之作,而不是急就章的应景戏剧,如《阿美姑娘》历时五年的反复磨练,才成为今日的优秀剧目,因而,观众极能从艺术家的爱国挚情中引起共鸣。
三
这次戏剧节还有几台根据传统剧目整理改编的好戏,它们在传统剧目改编整理上的推陈出新和继承祖国文化遗产上做出了新的成效。如依据《火焰驹》改编的京剧《宝马圆情》(中国京剧院);从传统剧《大劈棺》改编的广东汉剧《蝴蝶梦》(广东汉剧院)以及由传奇传统剧目改编的连台本戏《狸猫换太子》(上海京剧院),都受到观众的欢迎。它们共同的艺术特点,一是注重剧目所表现的历史环境、故事情节与人物个性的合理性,同时又在剧目的主题思想上适应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二是既克服以往传统剧目老戏老演的旧模式,又能在声腔艺术表现上大胆革新,让人物、唱腔、环境浑然一体,完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以《大劈棺》为例,由于旧戏里有两个荒诞不经、表里不一的淫荡、狠毒的坏女人形象,加之又有恐怖的舞台渲染,太有损于人民传统的健康的文化心理,因而多年来被列入禁戏之列。而改编后的《蝴蝶梦》则以“道”与“情”的哲理,巧妙地赋予强烈的现代意识结构,将庄周探妻的蝴蝶梦心态,编织成哲理性浓、观赏性强的新戏。在“劈棺”一场,庄周从棺材中走出点化田氏:“情迷心窍勘不破,可笑可悲亦可怜。”田氏则反诘庄周:“你要修道就修道,无事生非为哪般?”“我本是有灵有性平凡女,有情有爱有尊严。”这就使这出戏寓意深长,使旧戏糟粕剔除,起死回生,给人们多层次的人生价值取向的思考,说明“道”和“情”不会象翩翩蝴蝶一样可以同时兼得。此外,这些改编后的传统剧在演出中都注重发挥舞台美术衬托剧情的表现力,因为戏剧毕竟是综合艺术,编、导、演、舞美互成因果,缺一不可,传统剧更应如此。比如《狸猫换太子》里的宫院布景及火烧冷宫效果、《宝马圆情》里的花园环境等切合剧情的舞美装置,均受到观众的喝采,特别是上海京剧院整体舞台艺术的成功,不愧曾获得“五个一工程奖”的殊荣。
再者,表现少数民族生活特色的传统剧《锦伞夫人》(广东粤剧院二团)和以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故事为依托编写的云南花灯戏《卓梅与阿罗》(云南玉溪地区花灯剧团),都从革新传统的不同角度结出硕果。象粤剧《锦伞夫人》所反映的古代南北朝威震岭南黎族首领冼夫人(冼英),就是将着力点放在塑造她“女中奇男子、千古推第一”之巾帼形象,以达到突出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题,使剧目获得新意。
四
戏剧节还带来了五台反映当前现实生活不同剧种的剧目,它们是:广州话剧团的《男儿有泪》,剧情反映海内外投资的重点南方某市开发区龙山,经历了五年苦干工作将要打开局面,突然,一座快要建成的科技大厦却倾斜下沉,建设者不得不在招商会前夕将这座楼炸掉,于是形成了一场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国评剧院二团的《二愣妈》,写的是农村接任村长二愣妈,因兴建校舍伐林,触犯了“森林法”所引发的利害纠葛。西安市秦腔一团的《市井民风》,描述下海经商开餐馆的钱老板所遇到市井人生的困惑,最终转化观念,舍已为人。广州粤剧一团的《土缘》,反映的是农村姑娘阿凤和她的同伴们,毅然脱离当打工妹的城市回到农村,带领群众热恋乡土闯出一条致富新路的故事。南宁市粤剧团创作演出的《月到中秋》,反映有着苦涩生活经历的一对村民三十年前的积怨、三十年后化解的人际纠葛,歌颂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和海外游子怀乡恋土之情。
以上这些表现现实生活的现代戏,作者在立意和开掘主题思想上都属于直面时代主流,把戏的焦点放在揭示当今经济转型期间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与道德行为规范的不同变化,藉以折射出时代的节奏与风貌。这些剧目也都程度不同地塑造了大潮中的正面人物形象和他们在特定环境中的思想性格,有的也很感人。如《男儿有泪》中的总指挥汪天峻、总工程师严汀等改革者沉重的眼泪,也映衬出当今的时代精神。然而,这些现代戏也存在着共同的缺憾和不足,那就是所揭示的现实生活脉胳和人物的内心世界还仅停留在大方向精神气质对头的窠臼里,因而就显得不深不细,形象轮廓粗糙。比如,有些反映回归题材的戏剧,编导只注重做好弘扬民族精神,营造悲壮戏情氛围,而对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心里流程缺乏深刻、真实的揭示,使得一些矛盾冲突表面化,剧中有的情节缺乏合理的生活依据。有的则属于对事件发展与政策精神的把握不准,致使人物失却应有的感召力,如《月到中秋》里把主要矛盾冲突都建立在误会的基础上,使关键情节悖子情理,即便是好的立意也变成空中楼阁,实不可取矣。不过总起来说,这些剧都属新的创作并富有现代生活特色,而且在观众比较熟悉的情况下能给人以新的启示,这已是难能可贵的了,它们今后将会在精益求精的不断加工修改中步入精品的行列。
五
值得特别一提的是东道主广州市的两台舞剧《玄凤》和《茶花女》的成功演出。该两剧是由新组建的广州芭蕾舞团献演的,而后一台仅作为闭幕式的祝贺节目。《玄凤》的策划和主演是这次获得梅花奖的青年演员张丹丹同志,她又是该团的团长。两台舞剧的演出给与会者传递来一种朝气蓬勃而又令人崇敬的感情。
《玄风》由北京舞蹈学院芭蕾编导系副教授张建民编剧、编舞和导演,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杜鸣心作曲及有关专家参予制作。该剧是以敦煌壁画《九色鹿》的内容为创作契机,表述了一个美丽又带有悲剧色彩的神话故事。为使这部舞剧问世,张建民用了三年时间从事编舞实践,作为舞剧创作的准备工作。剧中有些片断,曾由张丹丹带往古巴、西班牙等国演出并参加了第十五届国际舞蹈节。他们这样做是为了探索出一条民族化的芭蕾舞剧的新路子。为创作该剧,张建民曾带着《玄凤》的构想,专程去敦煌搜集创作素材,进一步了解唐代艺术的历史状况。他将舞剧中主要人物的行为及生活环境,都置于唐代人文精神的大背景中去抒发、展开。这部舞剧得到了广州市领导的全力支持,市委、市政府和文化局为《玄凤》投资一百四十万元人民币,从而保证了演出取得成功。
《玄凤》的主题具有现实意义,它针砭了金钱至上、名利诱惑等社会弊病。玄凤火中永生,歌颂了崇高的维护美好生活的理想和斗争精神,为发展民族化芭蕾舞剧闯出新路。它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戏剧精品的产生,一是要有领导的重视,二是要有一个有活力、求实效的体制,三是要有一批有敬业精神的青年演员。该团全体演职员均实行聘任制。我们了解到为排好这部舞剧,有的演员发烧到40度仍坚持在舞台上舞蹈,一到后台就虚脱,喝一杯盐水又去表演。许多芭蕾舞演员的脚指、脚尖长出了黄豆般的老茧,这一切令观摩同行肃然起敬。
不仅是广州芭蕾舞团如此敬业,其它广州的剧团在振兴戏剧上亦是如此。例如广州粤剧一团确定排演《土缘》这出现代剧之后,文化局主管领导亲自率领编创人员深入农村近三个月。《土缘》创作任务落实后,主管领导又多次组织讨论,作者又经过五易其稿才进入排练。广州市委宣传部向所有剧团提出:“一定要有自己的创作,没有自己作品的剧团是没有生命力的剧团!”
广东是全国位居前列的经济大省,又是非常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大省。在这次观摩、学习和交流中,这一点对所有观摩人员启示很深刻。广州市文化局负责同志向我们说,要让戏剧回归人民,就要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指导思想。因此,他们既注重经济投入,又注重多出成果。广州市属七个艺术表演团体,加上戏研所,群艺馆、戏校以及文化局机关,每年国家投入经费为八千万人民币。他们在抓戏剧产品上,不但有规划,而且有运作机制保证。艺术处主要抓好各团的体制改革和艺术力量的协调与管理,剧目创作与组织排演则由戏研所负责,主管部门在经费上要给予保证。他们更突出的一条是,在每个剧目即将出台时,文化局领导及有关处室的领导,都要直接参与,要经常深入剧团帮助解决属于各部门应管的具体问题。他们在座谈中诚挚地说:“这次戏剧节,我们的剧目虽多,但比起其它兄弟省市的剧目,我们深感自己的差距很大。但我们有幸得到了兄弟省市把好戏送到家门口让我们学习的机遇,我们一定向兄弟省市学习,在下一届戏剧节迎头赶上!”此外,在观摩中还了解了其它先进省市抓好戏剧创作的经验,如南京、福州等市的做法,都是值得效法的。
总之,这次在广州举办的第五届戏剧节,使广大戏剧工作者得到了收益和鼓舞,特别是东道主广州市文化局亲切、细致、周到、有序的高水平的接待工作,受到了来自全国的观摩和演出人员异口同声的称赞。
整个戏剧节洋溢着时代的强烈呼唤:让戏剧回归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