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完全管理模式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抽签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完全管理模式护理,比较两组痰转阴率以及治疗依从性。结果:①观察组痰细菌转阴26例,痰细菌转阴率86.6%;对照组痰细菌转阴15例,痰细菌转阴率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差异显著(P<0.05)。③观察组在疾病认知、症状控制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完全管理模式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耐多药肺结核;完全管理模式;护理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omplete management model in nursing care of patients with multi-drug resistant pulmonary tuberculosis. Methods:60 patients with MDR-TB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7 to March 2018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full management nursing. The sputum negative conversion rate and treatment complianc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In the observation group,sputum bacteria turned negative in 26 cases,sputum bacteria turned negative in 86.6%;in the control group,sputum bacteria turned negative in 15 cases,sputum bacteria turned negative in 50.0%,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2)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3.3%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66.7% in the control group(P < 0.05).(3)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disease recognition and symptom control(P < 0.05). 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he complete management model in the nursing of MDR-TB patients is remarkable,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MDR-TB;Complete management model;Nursing
相关研究资料指出,我国耐多药肺结核每年新增患者高达12万,耐多药肺结核约占肺结核患者的8.3%[1]。现阶段,对于耐多药肺结核的治疗多采用住院联合社区关怀的模式,但由于耐多药肺结核病程长、传染性高、效果差、费用高等特点,部分患者经常中断治疗,致使病情蔓延[2]。为全面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与治疗效果,我们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实施完全管理模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60例,其中,男37例,女23例,患者年龄在18-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2±2.1)岁,病史在6-39个月之间,平均(23.6±1.2)个月;将上述患者随机抽签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8~74岁,平均44.4±1.9岁,病史6~39个月,平均23.4±1.5个月;对照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19~76岁,平均45.7±2.7岁,病史6~39个月,平均23.8±1.1个月。两组基线资料具可比性(P>0.05)。
1.2 纳入标准①初、复治痰菌阳性者,痰标本经罗氏培养基培养并进行菌种鉴定,证实有结核分歧杆菌生长,且至少对异烟肼、利福平耐药;②胸片检查提示肺结核,有结合浸润病灶,可伴空洞;③近三个月未使用免疫抑制剂;④知情同意,签订同意书;⑤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3 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肝、肾等严重全身疾病者,精神病、糖尿病、癫痫史。②福诺喹酮、氨基糖苷类药物过敏;③育龄期妇女;④无法配合完成全程治疗。
1.4 护理方法
1.4.1 对照组 接受常规健康教育、用药护理、病房巡视、治疗配合、病房环境护理等常规护理。
1.4.2 观察组 患者入院后,立即接受完全管理模式直至出院,措施如下:
1.4.2.1 组建完全管理小组 组建完全管理小组(由护士长、责任护士等组成),负责患者的病情评估、制定护理计划等全过程。上述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护理培训。制定综合方案,加强小组成员的学习与培训力度,使小组成员真正明白完全管理模式护理内涵、实施意义、相关操作规程以及实施目的。
1.4.2.2 完全管理模式实施 ①建立患者个人档案。建立患者个体用药档案,安排专职药师为每位患者建立合理用药档案,加强健康教育与用药宣传,通过个体化行为干预与分层目标教育进行指导。责任护士为患者建立抗结核治疗记录单,主要包括患者一般资料、治疗方案、用药用量、电话等信息。加强患者入院评估。②加强用药监督。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结核病患者的用药知识,指导患者认識早期、联合、全程用药的重要性,详细介绍不同药物的名称、用药剂量以及用法,指导患者正确处理不良反应。为患者为患者制定口服药卡(包括用药时间、名称、剂量等),责任护士结合药卡记录指导患者用药。加强患者用药监督,预防患者自行停药、错服、漏服等情况。护理人员每天进行定期巡视,检查患者服药情况。在患者用药后,应严密检测其生命体征,观察咳血症状,注意患者腹泻腹痛等反应,并综合患者具体情况以及不良症状合理调整药物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具体用药过程中,应听取患者意见,若患者出现听力下降、耳鸣、胃肠道反应等情况,应及时上报医生,合理调整治疗方案。警惕患者出现咽部发痒、胸部憋闷、胸内异常声响等大咳血前兆,一旦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必须立即上报医生,做好抢救准备,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③定期监测。抗结核治疗的第一个月,每周开展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等检查,若无异常指标,每月检测一次。每月检查一次痰涂片,每周测量体质量,2-3个月进行胸部X线片检查。结合检测结果比较临床治疗效果,并结合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④健康与心理教育。肺结核患者病情危重,受病痛折磨,面临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压力,多存在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3]。同时,耐多药肺结核的病程很长,很多患者有几年的病史,疾病折磨、经济困难导致不少患者顾虑重重,医护人员应当安排护士及时将检查结果报告给患者,讲解乐观情绪对改善预后的作用,让患者保持最佳的身心状态。其次要引导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尤其是不要随地吐痰,有痰要吐在痰杯里,打喷嚏、咳嗽时要用纸巾捂住口鼻。同时,护理人员要与患者的家属开展交流,叮嘱其不要给患者增加心理压力,要多给患者讲一些轻松、愉快的事,让患者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在家庭成员、亲人朋友以及医护人员的共同支持下树立康复信心。还要向患者进行全面的健康知识宣教,让患者与家属对肺结核疾病有个全面的认识,告知患者结核病以及其并发症的主要知识,传播途径、传染源、防治措施、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依从性,使其能够积极采取健康生活方式,正确面对疾病,并能够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加强与医生的配合治疗。叮嘱患者按时、坚持服药,并进行定期复查。疾病痊愈后一个月不能从事剧烈活动,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必须立即就医。⑤出院后的护理。加强患者出院后的延续性护理,可通过网络、电话、家庭等随访方式进行出院后护理,大部分选择电话随访与家庭访视这两种。电话随访一周一次,家庭访视两周一次。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家属等共同商讨结核病康复计划,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结核病康复训练计划。从整体上来说,延续性护理的内容没有统一定论,具体形式也是多样的,例如可以建立QQ群,在群内更新结核病健康生活方式,饮食和药物指导等相关知识。例如,在结核病饮食护理方面,耐药肺结核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需要丰富的营养支持,应鼓励患者坚持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饮食,敦促患者每日进食一枚鸡蛋,一定鱼类、瘦肉,一盒牛奶等。还要注意营养均衡、荤素搭配,提高饮食护理的计划性。叮嘱患者戒烟戒酒,限制高糖、动物性脂肪的过量摄入,结合患者具体情况以及季节环境,及时调整饮食方案。
1.5 观察指标
1.5.1 痰细菌转阴率用集菌法进行检验,用药前查痰涂片3次,用药后每月查痰涂片3次,以连续2个月痰阴转且不再复阳为准。
1.5.2 胸片检查每月复查1次胸片,观察病灶和空洞变化。
1.5.2.1 病灶明显吸收:病变吸收≥1/2;吸收:病变吸收<1/2;无改变:病变无变化;恶化:病变增大或出现新病变。
1.5.2.2 空洞缩小:空洞缩小≥1/2;不变:空洞缩小<1/2;增大:空洞增大≥1/2;闭合:空洞消失。
1.5.3 临床治疗效果[4]结合痰细菌转阴与胸片结果进行评价。显效:患者临床体征显著改善,两次痰培养痰结核菌呈阴性,X线片提示病灶明显吸收或吸收,空洞闭合或缩小。有效:临床体征显著改善,一次痰培养痰结核菌呈阴性,X线片提示病灶吸收或无改变,空洞缩小或不变。无效:临床症状无好转,痰培养痰结核菌呈阳性,X线片提示病灶恶化,空洞增大,或者患者死亡。
1.5.4 依从性评价使用《治疗依从性评估量表》,包括疾病认知、卧床休息、症状控制等5个方面,答案设置为根本未做到,偶尔做到,基本做到,完全做到,以基本做到和完全做到为依从性良好。
1.6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行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提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痰细菌转阴
观察组痰细菌转阴26例,痰细菌转阴率86.6%;对照组痰细菌转阴15例,痰细菌转阴率50.0%,=5.3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組总有效率为66.7%,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相关研究资料指出,有效的护理及管理是保障耐药结核病患者治疗成功的必要条件,药物的合理使用也是疾病治疗成功的重要保障,而不规则的用药方式则是产生多药耐药的重要因素[5-6]。为了保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规律、按时、按疗程用药,必须给予患者多方面的全面管理。完全管理模式的应用,将责任制整体护理直接应用到患者门诊、住院、出院的结核病管理过程中来,从患者预约住院到出院后的整体护理,为患者建立患者个人档案、加强用药监督、定期监测、健康与心理教育等多方面护理,上述措施集中实施,能有效发挥护理协同效应,相互弥补,全面提升了护理干预效果[7]。通过安全管理模式的实施以及护理小组人员之间的交流,不仅为患者提供了获得规范化护理的机会,还为完全管理模式的可操性改进提供了客观依据。护理人员必须综合循证护理证据及时淘汰、纳入和更新护理对策,从而全面提高护理的可操作性与科学性。通过本文研究证实,观察组30例,痰细菌转阴26例,痰细菌转阴率86.6%;对照组30例,痰细菌转阴15例,痰细菌转阴率50.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66.7%),观察组在疾病认知、症状控制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完全管理模式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有效性。
综上所述,完全管理模式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与治疗依从性,促使痰细菌转阴,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袁伟,周新玲,田彦卿,等.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依从性调查及干预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2):2862-2864.
[2]韦燕芳,谭肖燕,谭守勇,等.耐多药与初治肺结核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比较[J].广东医学,2015,36(13):2088-2090.
[3]毛良平,陈永宏,张萍.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2):5575-5576.
[4]毕科研,段月庭,蔡向敬,等.老年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24):6047-6049.
[5]谭明伟,刘晞照,郭晓华,等.耐多药肺结核流行现状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7):4292-4294.
[6]张尊敬,刘忠达,郭净.耐多药肺结核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11):4147-4148.
[7]劳国琴,石夏莹,王佳良,等.药学干预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临床治疗的影响[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33(19):1628-1630.
论文作者:郝男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3
标签:患者论文; 肺结核论文; 细菌论文; 转阴论文; 管理模式论文; 空洞论文; 病灶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