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外包视角下的接受国产业结构演变_产业结构理论论文

服务业外包视野的承接国产业结构演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外包论文,服务业论文,视野论文,结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和通信技术的变革推进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服务业的国际转移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并有可能带来新一轮的国际产业布局转移。服务业外包成为服务业国际转移的重要形式,其主要集中在金融、保险、信息技术产业等领域。IDG统计数据表明,2004年全球软件外包市场规模已达1000亿美元。通过传统(纵向)产业结构理论和横向产业结构理论下服务业外包承接国产业结构的对比,拟考察服务业外包对承接国产业结构的影响。

一、外包推动的承接国产业结构演变

服务业外包在影响就业和生产力的同时,对承接国产业结构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在不同的产业结构理论下,这种影响是不同的。

(一)传统(纵向)产业结构理论下的外包承接国产业结构分析

传统产业结构理论认为,产业结构水平的提高一般会经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依次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的过程,而现代知识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服务业国际转移的兴起则为产业结构水平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服务业外包是服务业价值链突破国别限制进行全球延伸的重要方式,发达国家把服务业流程中不具有比较优势的部分外包给其他国家。服务业占外包输出国GDP的比重不会因为项目和流程外包而下降,因为外包使服务业企业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加大研发投入和加强营销网络的拓展和维护上,从而提高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最终实现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升级。因此服务业外包对输出国的服务业有着积极作用,从总量上看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会有所提高。对服务业外包承接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而言,承接服务业外包对本国服务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服务业外包的主要项目如软件开发、后端办公、呼叫中心等主要集中在新兴服务业。通过承接服务业外包,可以利用外需带动本国相关产业的发展。现代经济产业关联性较强,服务业某一产业部门水平的提高会带动相关产业部门的发展,最终促进外包承接国的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迅速上升。图一中,O线代表服务业外包对输出国产业结构的影响趋势,A线代表承接服务业外包对承接国产业结构的影响趋势。O线和A线均呈上升趋势,表明服务业外包对外包输出国和外包承接国的产业结构均有积极影响。而A线比O线陡峭,表明承接服务业外包对承接国产业结构水平的提高更加显著。因为外包承接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服务业初始比重较小,起点较低,因而发展速度较快,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对承接服务业外包的金额弹性更大。相比而言,服务业外包输出国多为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已经相对稳定成熟,因而服务业外包对服务业比重的提升作用不明显。另外,A线和O线的垂直距离是不断缩小的,这意味着通过承接服务业外包,承接国和输出国产业结构水平的差距在逐渐缩小。因此,在传统产业结构理论下,承接服务业外包能够有效促进承接国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的提高,从而提升产业结构水平。

图一 服务业外包推动传统产业结构演变

印度经济经过五十多年发展,产业结构呈现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重逐渐上升的趋势。按照1993~1994年度价格计算,第一产业在印度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1950~1951年度的59.20%下降到1981~1982年度的41.72%和2003~2004年度的24.03%[1],第二产业比重则从1950~1951年度的13.29%上升到1981~1982年度的21.89%和2003~2004年度的24.54%,第三产业比重从1950~1951年度的27.51%提高到1981~1982年度的36.39%和2003~2004年度51.43%①。从表1数据看,在经济发展的每个时期,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增长率都比同时期农业的增长率高出2到3个百分点。

表1 印度各产业部门增加值的平均增长率(%)

1961~19711972~19811982~1991 1992~2000

农业 2

2.2

2.6 3.5

制造业

5

4.5

6.4 8

服务业 3.8

4.7

6.7 8.9

资料来源:Sophie Chauvin&Francoise Lemoine.India in the World Economy:Traditional Specializations Technology Niches.CEPII.2003(09).12.

现代印度经济中,第三产业的比重已经超过50%,并且近十几年一直以9%左右的高速度增长(见表1),旅游、餐饮、金融、软件产业等迅速发展,印度逐渐向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转变。从这个角度看,印度已经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产业结构水平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接近。

软件业是印度服务业的主导产业,承接服务业外包对印度服务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印度外包产业集中在IT行业,主要包括软件外包和提供后端办公。印度软件业发展是出口导向型的,软件企业发展主要依靠国外需求,软件业的发展带动了咨询、培训、通信、金融等相关服务业发展,因此印度产业结构演进可以称之为“外需拉动型产业结构升级”。

外包产业的发展对印度软件业的产业布局产生重要影响。印度大多数软件出口企业集中在班加罗尔、孟买、马德拉斯、德里和海得拉巴,仅班加罗尔的软件出口就占整个印度软件出口的一半以上。在100家外包模式服务公司中,只有20%能够生存下来,其中的10%拥有90%的市场份额(陈健敏,2003)。产业集聚效应使得印度软件企业在外包业务上降低了交易成本,充分利用共享资源,发挥协同效应。印度软件企业集中在几大城市,构成了“镶嵌式产业布局”。

(二)横向产业结构理论下的服务业外包承接国产业结构分析

按照横向产业理论,以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为主导的高级生产要素和以天然禀赋资源为主的传统生产要素在研发、制造和营销三个环节的不均匀分布是导致横向产业出现的根本原因,研发产业以高级生产要素与传统生产要素中的资本要素为主体,制造产业以传统生产要素中的土地、劳动力和高级生产要素中的隐性知识为主体,营销产业则以高级生产要素为主体。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级生产要素的分布决定了不同产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研发产业和营销产业所含的高级生产要素比例高于制造产业,因此在产业结构中居于高端地位。横向产业结构水平的升级应是以高级生产要素比例的提高为主要标志,从以制造产业为主导向以研发产业和营销产业为主导转变。

服务业外包输出国将传统生产要素密集投入的项目和流程外包给其他国家,集中发展高级生产要素密集投入的研发产业和营销产业,科技创新成为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而营销网络的维护和拓展则为新兴产品和理念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从而研发产业和营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产业结构向高端水平发展。对外包承接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而言,所承接的项目和流程技术含量略高于本国同行业水平,但与国际先进技术有着较大差距,因此技术外溢效果不明显,对于研发产业的发展作用有限。以IT业为例,外包软件多为应用型软件,需要自主研发的基础型软件比重较小。而呼叫中心、数据录入等外包流程难以有效提升承接国整体技术水平。因而,承接服务业外包对承接国研发产业比重的提高作用有限,由于高级生产要素投入增幅较小,产业结构升级缓慢。图二中,以高级生产要素投入最密集的研发产业占GDP的比重表示横向产业结构水平,O线、A线分别表示服务业外包输出国和承接国横向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相似地,O线、A线均呈上升趋势,表明服务业外包影响下的输出国和承接国研发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均有所提高,但O线斜率明显大于A线,即外包输出国的研发产业发展迅速而承接国的研发产业则相对缓慢,这与上述经济分析相吻合,并且随着服务业外包金额的增长,外包输出国和外包承接国之间的研发差距不断拉大。因此,在横向产业结构理论指导下,服务业外包对承接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十分有限。

图二 服务业外包推动的横向产业结构演变

目前横向产业结构的分析框架尚未成型,以印度最发达的软件业为例,具体分析印度外包软件在研发产业、制造产业和营销产业的地位,即外包推动下的横向产业结构水平。从研发设计来看,印度出口的软件基本上属于应用型软件,技术含量低,一般依赖于国外的系统软件作为开发平台。进行基础性软件开发和设计的企业较少,创新体系的滞后导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较少。从营销产业来看,印度软件外包企业具有强烈质量和服务意识,通过了ISO质量体系认证和美国标准CMM7认证,并同美国在资金、技术、市场开发等多方面展开合作,占领了大部分美国市场。但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看,印度软件企业只是发达国家软件企业的海外业务分流,并没有属于自己的终端客户且缺乏自主品牌。制造产业是印度软件最发达的部分,印度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为软件企业提供了大量技术熟练的“软件蓝领”,而印度软件企业规模较大,在外包业务中完全实现了工厂式的运作。每一个人都只进行一个独立单元的编程作业,多个人协作形成一个团队,就可以完成大型项目的设计编程,从而缩短工期,提高效率,大大降低成本[2]。总的来说,承接服务业外包对印度软件制造产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积极效应,但对相关的研发产业和营销产业并没有带来质的提高,以知识为主的高级生产要素比例没有明显增加。因此从横向产业结构理论看,承接国际服务业外包对印度产业结构没有达到显著的提升作用。

(三)对比分析的结论及原因

通过以上对比分析发现,在传统(纵向)产业结构理论和横向产业结构理论指导下的服务业外包影响承接国产业结构的结论是不同的。

1.对比分析的结论。造成两种不同结论,可从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发现其原因。按照传统的产业划分,服务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提高,并且提高速度明显快于外包输出国,因此服务业外包有力地推动了承接国产业结构升级,与输出国间的差距也在不断缩小。而按照横向产业划分分析,承接国承接服务业外包后,高级生产要素密集投入的研发产业和营销产业并没有明显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缓慢,而与外包输出国的产业结构水平差距也在不断加大。最终不同的产业结构理论得出了相反的结论。

2.得出相反结论的原因。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理论层面的原因。传统产业理论以工业经济为背景,按照加工对象的差异性划分三次产业部门,通过产品层次的升级形成纵向产业链。产业结构水平的提高本质上是重点加工对象的转移,从农业到工业再到服务业,加工对象日益复杂但生产环节大致相同,均涉及研发规划设计、生产制造、整合营销与专业服务等三个环节。横向产业理论就是从传统三次产业的共性出发,提炼出研发产业、制造产业、营销产业等三个异质的产业部门。知识是推动现代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以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为主的高级生产要素在三个环节的不均匀分布是横向产业部门划分的主要依据。从而传统服务业的发展并不一定意味着一国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繁荣昌盛,传统产业中量的增加对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有限。在知识经济背景下,研发产业和营销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考察产业结构水平的重要依据,高级生产要素比例的提高是产业结构升级的根本动力。因此,服务业外包承接国虽然服务业的比重一直在提高,但由于研发产业和营销产业相对落后,产业结构升级进程缓慢。

(2)现实层面的原因。第一,从全球服务业价值链的角度看,承接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承接的项目和流程科技水平不高,附加值较低,位于价值链的低端。服务业外包输出国把核心技术、核心业务留在国内,而把成本较高、竞争力不强的部分外包给其他国家。外包输出国通过服务业顺梯度国际转移,既降低了成本,充分利用了国外资源,又把外包承接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纳入到自己的技术进步阶梯中,限制了承接国对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研发投入。印度是世界上承接软件外包最成功的国家,但长期大量的外包项目使印度软件企业很难加大自主研发力度,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缺失极大限制了印度软件业质的提高。因此外包承接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虽然利用承接服务业外包,使经济有了较快发展,但在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层面上,即高级生产要素密集投入的研发产业很难取得跨越式发展,与外包输出国之间的技术差距也越来越大。

第二,从企业运作流程来讲,外包企业利用自己的营销渠道寻找客户并达成协议,为客户提供产品或服务。契约签订后,外包企业便把成本较高而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或服务外包给其他企业。外包承接企业按照契约完成项目提交给外包企业,或按照外包企业的要求直接为客户提供服务,如呼叫中心等。在整个流程中,与客户发生直接契约关系的只是外包企业,虽然外包承接企业也会与客户进行直接交流,但外包承接企业所提供的服务只被客户看作是外包企业在履行协议,而外包承接企业没有建立自己的客户关系。

如图三所示,外包企业与客户之间、外包企业与外包承接企业之间均存在契约关系,并在交易过程中建立合作关系。但外包承接企业与客户之间用虚线表示,且没有客户对外包承接企业的反馈,因为对客户而言外包承接企业并不是独立的交易实体,客户只和外包企业直接交易。因此,按照横向产业理论,服务业外包并没有使外包承接企业直接获得客户资源和营销渠道,服务业外包承接国的营销产业没有得到迅速提升。

图三 企业外包流程图

第三,从根本上讲,一国产业结构水平的提高,应是全社会各经济部门生产效率和协同效应的共同提高,以高级生产要素比例的提高为主要标志,最终带动经济发展和人民福利的提高。产业结构升级需要经济部门和非经济部门的有机相互作用,与教育、行政等公共事业部门的发展密切相关。对外包承接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而言,如果缺乏其他产业部门的支撑协调,少数经济部门的发展不可能从根本上提升该国的产业结构水平。印度是世界上第二人口大国,也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相关统计表明,2001年印度有67.1%的人口滞留在第一产业,而同年第一产业在印度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仅为26.3%。由于印度实行的是精英教育,成人识字率仅61.3%,加之贫富差距拉大,限制了印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科技投入看,1995年印度研发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仅为0.6%,而1996年的世界平均水平为2.1%,其中高收入国家的投入比重甚至达到2.3%。从研发人员数目来看,1996年印度每百万人从事研究与开发的研究人员为157人,而1997年高收入国家的指标为3284人②。从出口结构来看,印度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制成品出口额的比重一直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5个百分点左右(见表2)。从专利申请数量来看,表3的统计数据表明,印度不仅远少于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与同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相比也有一定差距。印度经济产业协同效应较差,农业和工业相对落后无法对服务业的发展形成有力支撑。研发投入不足以及产品整体科技含量偏低导致以高级生产要素为主的研发产业和营销产业在印度国民经济中比重较小。因此,承接外包虽然有力推动了印度软件业的发展,但无法从根本上推动印度产业结构升级。

表2 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制成品出口额的比重(%)

1990 1999 2000 2001 2002

世界 17.4 22.0 23.3 22.2 21.4

高收入国家18.2 23.2 25.0 23.7 22.7

印度

2.4

4.3

5.0

5.4

4.8

资料来源:根据《国际统计年鉴》(2004)第349页资料整理。

表3 专利权申请文件数量(非居民)(件)

1998

2000 2001

印度7997 6085278288

中国

68285 96714

118970

日本

77037 97325

108231

英国 147298 199565

230206

资料来源:根据《国际统计年鉴》(2004)第350页资料整理。

二、服务业外包发展的新趋势及其对承接国产业结构的影响

现代知识经济的发展和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推动服务业国际转移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一方面,随着外包产业几十年的积累和发展,服务业外包承接国相对于外包输出国的工资率在逐渐提高,同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相比成本优势变得不那么明显。更重要的是,外包承接国和承接企业越来越意识到加大研发投入,创建自主品牌,建立固定客户群和提高市场占有率的重要性,因此许多大型外包承接企业在承接项目后,选择把技术含量低的部分二次外包给具有成本优势的其他国家的企业,从而把主要精力放在研发和营销领域,力图向服务业价值链的高端发展。国际服务业外包向着纵深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到全球服务业价值链的增值中来。

另一方面,服务业外包的项目和流程向着高端发展,科技含量在不断提高,近年知识外包(KPO)产业逐渐兴起,位于价值链高端的KPO业务将包括知识产权研究,人力资源管理和信息服务,医疗服务,远程教育和出版,药物和生物技术等领域。知识外包产业发展对服务业外包承接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承接项目技术含量的提高将会产生较强的技术外溢效应,促进承接国研发产业的发展。因此,服务业外包承接国加大研发投入和知识外包产业的兴起对承接国研发产业的提升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如图四所示,承接国横向产业结构趋势线由A线移动到 A*线,研发产业占GDP比重增长速度加快,产业结构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虽然服务业外包承接国的研发产业有一定发展,但由于依然处于被动承接的地位,与外包输出国直接的技术差距仍然不断拉大。因此,图四中A*线与O线的垂直距离依然是逐渐拉大的趋势,承接服务业外包对承接国产业结构水平的提高作用有限。

图四 服务业外包新趋势下的产业结构变动

三、承接服务业外包对中国的启示

服务业国际转移是继制造业国际转移之后的新一轮全球产业结构布局调整[3],积极承接服务业的国际转移对中国服务业乃至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服务业外包对承接国产业结构影响的分析对中国政府和企业具有重要启示。

(一)政府层面

1.政府应切实转变职能,加强宏观调控的同时减少对微观领域的干预,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市场化程度是吸引金融、保险等服务业部门国际转移的重要因素。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的同时,应提高服务意识,及时为国内企业提供相关信息及咨询服务;充分发挥协调和监管功能,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降低企业在行政程序方面的损耗;清除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与国际通行的法律法规接轨,为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2.重视人才培养,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现代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印度软件业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印度拥有大量英语熟练的高素质“软件蓝领”。在印度,初级软件从业人员的培养已经系统化、社会化,在外包业务中形成了“项目经理、系统分析员、程序员”合理的人才结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服务业发展的瓶颈,中国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位居世界第一,但仍有较大的人才缺口。中国高等教育应在加强理论教育的同时注重与现代经济发展要求相结合,提高成才率,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大量合格的专业人才。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培养专业技术人员,为承接服务业外包提供“蓝领”人才储备的重要举措。政府应加强岗位职业培训,全面推进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制度,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水平。

3.政府应注重培养创新体系,重视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印度软件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教训就是承接外包业务的同时,缺乏对开发自主知识产权和创立自主品牌的足够重视,导致印度软件业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地位难以得到改善,研发产业发展缓慢制约印度产业结构升级。因此中国在积极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的同时,要充分发挥政策导向功能,鼓励国内企业自主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做大做强民族品牌。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应从由廉价人力资源带来的价格优势向以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为核心的高端优势转变[4]。

(二)企业层面

1.中国服务业企业大多规模较小,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面对服务业国际转移的新趋势,中国企业应该树立国际化的经营理念,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培育核心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服务业分工与竞争。旅游、运输、保险、银行等企业可充分利用熟悉中国市场的本土化优势,形成布局合理的营销网络,以渠道作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市场占有率。软件、通信等高科技企业在充分利用低成本劳动力资源的同时,要注重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向全球服务业价值链的上游转移。

2.构建合理人才体系,提升人力资源水平。专业人才的匮乏是制约中国服务业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应在搜寻外部人才的同时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通过内部挖潜和市场搜寻相结合满足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构建从初级技术服务人员到高级项目经理的人才体系。企业可以通过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培养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专业人才,既解决了部分就业问题,又可以为企业的发展建立较大规模的人才储备。

3.面对服务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中国同行业企业应建立企业联盟或行业协会。企业联盟和行业协会通过制定行业准则,规范企业行为,完善市场环境;通过对信息资源的共享,提高行业整体的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协同效应,为同行业企业提供交流合作的机会。企业联盟、行业协会的成立,既可以避免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又可以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强在国际统一规范制定过程中的话语权。

服务业国际转移对中国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政府和企业既应做好准备积极承接服务业的国际转移,也要在国际竞争中重视自主研发和人才的培养,打造企业乃至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在全球服务业价值链中的地位。

注释:

①根据印度政府《2004~2005年度经济调查》第S-5页资料计算。

②《国际统计年鉴》(2004),第347~348页。

标签:;  ;  ;  ;  ;  ;  ;  ;  

服务外包视角下的接受国产业结构演变_产业结构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