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中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论文_郑重

电力工程中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论文_郑重

(中国葛洲坝集团电力有限责任公司 湖北省 430034)

摘要:电力工程中,自动化技术已担任非常关键的角色。现代社会在飞速的进步,很多技术也慢慢地被创新和替代。该种变化,为自动化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提供了诸多的良机。所以,为改善电力系统本身的可靠性以及稳定性,我们应当引入电力自动化技术,扩大电能产量,促进电力企业自身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电力工程;自动化;技术应用

引言

电力自动化技术在我国电力建设行业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电力自动化技术应运而生,该技术的出现,不仅取代了传统技术,而且,还为电力系统的运行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电力自动化技术在提高系统安全运行的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力单位的经济效益。虽然,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是一项极为复杂且繁琐的工作,但只要科学运用,势必会提高供电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同时,还能为电力建设行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最终为老百姓谋福利。

1电力自动化技术概述

科技在持续地进步,电网技术获得了较好的运转。配电网技术,日渐地走向网络化。该形势下,自动化技术同样也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电力自动化技术,集电子、信息处理或是网络通信等多项技术为一体,属于典型的综合技术。电力系统中,它能够通过远程的方式完成监控,并进行动态管理。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引入,为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创造了不错的条件。相应地,电力系统同样也享受不错的服务。自动化技术,应当遵循下列不同的要求:(1)电力系统不同的部分应当达到相应的技术标准,保障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将设备运行当作前提,确保操作人员得到统筹地控制;(2)运用自动化技术来对安全系数作出优化,预防各类事故,减少人力,防止出现紧急事故;(3)对电力系统中的全部数据或是参数作出检验,同时对其进行搜集,使系统能够维护运行;(4)提高电力系统自身的安全性。

2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运用

2.1现场总线技术

在电力工程的施工现场,应提前将电力运行设备与其他装置连接起来,让其可以朝着多样化与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同时,还可将通信技术与传感器等相结合,使其可以成为一整套技术方法,这样一种技术,被称为总线技术。现如今,从电力建设行业的发展形势来看,总线技术已被运用到我国电力工程中,当该技术收集到信息后,就会立马发出信号,紧接着,计算机就应借助数学模型来进行计算,为正确做出判断,科学运用电力自动化技术。除此之外,总线技术的运用还不需要对现场进行监督和管理,只需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即可。据调查显示,总线技术的应用,不光能协调好上位机和前置机,而且,还能控制电力系统,使其可以正常运行,顺利完成电力工程的既定目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只要设备一出现问题,就可立即进行处理,关键是,还能提供技术支撑。

2.2数据库技术

所谓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主要是对电力系统进行监督,并借助计算机技术来提高运行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最终,为电力系统的发展奠定基础。由于传统数据库技术已无法再满足社会时代的发展要求,所以,电力单位必须不断进行创新,并同时对数据库技术展开探讨。这是因为数据库技术具备多种优势,不光有利于设计软件,同时,还能确保设备的平稳运行。此外,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还可以对运行设备进行监督,这样一来,在加快传输速度的同时,还能节约成本,给其他管理工作带来便利。目前,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已被广泛运用到各个行业中,并进一步得到优化,满足了电力工程的基本要求。

2.3变电站技术

变电站技术是指科学将计算机计算与通信技术连接在一起,为有效对变电站的信息进行处理,进而实现系统的设计与重组,同时还为数据的收集奠定基础,确保电力系统的顺利运行。由于变电站技术还具备其他优点,在建设电网的过程中,还能让操作过程变得更加简单。特别是监控数据时,还能对系统内部各细小单元进行优化。

2.4光互连技术

光互连技术的应用也被广泛运用到电力工程中,同样也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技术手段。光互连技术在控制系统中,会对机电装置进行合理控制,同时,还不会受到电容的约束,符合监控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调查可知,电子信息的传播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编程的缺陷,一旦出现问题,就可及时进行处理,而且还能挖掘数据库原本存在的价值,从而进一步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为电网的运行提供技术支撑。

2.5电网调度技术

电网调度技术是以计算机系统为主,并集中对信息数据进行处理,为进一步对电网进行监控,进而对故障设备进行分析和处理,为确保电网的安全运行。总的来说,只有将计算机灵活运用好,才能对收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另外,电网调度技术还会降低事故的发生率,确保系统的顺利运行。最重要的是,电网调度技术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力系统抵御风险的能力,由此可见,电网调度技术实现自动化已迫在眉急。

2.6配网技术

配网技术主要是对城镇的配电网进行优化,为实现该技术的自动化。在运用配电网技术时,还必须对计量表展开研究,如果在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应及时进行处理,为最大限度减少经济损失,达到提高供电效率的目的。

2.7实现对电力系统信息的自动传输

电力系统可通过调度中心、变电站等之间的信息传输来实现系统的传输。其中,远动通道与远动装置是其重要组成要素,且远动通道的种类是不一样的,比如,微波、载波、高频等,当然,依照远动功能还可将其装置划分为遥测功能和遥控功能。

3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3.1电力工程的自动化发展

传统的电力工程指的是,与电能的生产、输送和分配等环节相关的工程,但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不断飞速发展,以电为动力和能源的领域和行业也随之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尤其是一些高精密的企业和单位,对电能的质量和标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所以为了有效提高用电的质量,要将传统的发电、输电自动化转化为发电、输电、配电一体化发展。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的地区已在逐步实行和落实配电网自动化建设的计划,但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很不平衡、不成熟,仍需要继续深入研究和探讨。配电自动化参考和借鉴输电自动化技术,必将成为未来电力投资和发展的关键点。

3.2信息共享

随着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不断飞速发展,数据采集的频率和范围也随之发生了显著变化,但实质上,数据信息采集系统的本质概念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如,远程终端在收集数据、执行控制指令时,由于没有独立的处理能力,而各个子系统又是相互独立的,所以导致采集的信息重复。因此,信息共享的系统应得到电力行业的密切关注和重视,虽然受当前实际发展水平的束缚,以及其他若干因素的影响,还暂时未能得以实现,但信息共享必然是未来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发展趋势。

3.3系统结构多元化

近年来,随着检测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自动化管理软件的逐渐增加,电力企业对计算机运行的速度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当前,普遍采用的集中式的电力自动化系统结构,已难以适应发展要求,当系统的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这种电力自动化系统结构难以扩展的局限性,就会被充分显现。而分布式结构却能够有效地突破集中式结构都由主机完成的模式,分散处理的方式,有利于极大地提高吞吐量,简化结构扩展。在未来的电力自动化管理系统中,必然会出现更多新旧技术相结合的新型系统结构,且系统结构会更加趋向于多元化。

结束语

未来在电力工程的实际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电力工程的需求结合电力自动化技术实现对电力工程的整体改进和优化,为我国电力的发展和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王珏飞,王全兴,王军凯.电力工程中的电力自动化技术应用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15):164-165.

[2]张朝辉.浅谈电力工程中的电力自动化技术应用[J].通讯世界,2016(19):120-121.

[3]杨午.电力工程中的电力自动化技术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17):153

论文作者:郑重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3

标签:;  ;  ;  ;  ;  ;  ;  ;  

电力工程中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论文_郑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