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条件下审计人员面临的挑战与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条件下论文,人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手工审计时代,被审计单位提供的审计数据均是原始手工处理的结果,从凭证到账簿,从账簿到报表,整个业务流程是显而易见的,也是有据可查的,审计人员根据被审计单位的手工处理结果实施相应的审计,从接受委托、确定审计目标和任务开始的审计准备阶段,到审计实施阶段,直至审计的终结阶段,整个过程也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但是在信息化条件下,传统手工审计的范围被延伸和放大了,审计证据来源更加多元化,审计过程更为复杂和丰富,审计手段运用的科技含量要求也更高。审计人员将面临“五难”:一是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的高度自动化和集成化,使审计人员无据可查;二是被审计单位业务过程的无缝链接,使审计人员无从下手;三是被审计单位信息的无纸化和涂改的不留痕迹,使审计人员无从着眼;四是被审计单位信息处理的高效性和隐蔽性,使审计人员真假难辨;五是审计过程因信息技术运用不当出现的瑕疵,使审计人员浑然不知。这“五难”是信息化对审计人员提出的难题,破解难题也是历史赋予审计人员的艰巨使命。
信息化时代,面对信息资源空间的不断放大,信息行为选择的快速多样,信息技术工具的日新月异等变化,如何抉择成为每个审计人员必须考虑的问题之
一、转变观念,克服消极等待和盲目乐观的极端思想
转变观念,克服实际工作中的消极等待思想,就必须从指导思想上明确,信息化是审计领域的一场革命,中国审计的出路在于信息化。时刻牢记原审计长李金华所讲的“三失去”,即审计人员不掌握计算机技术将失去审计的资格,审计机关的领导干部不掌握信息技术将失去指挥的资格,审计机关的管理人员不运用计算机技术将失去任职的资格。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信息化条件下审计的目标和任务,不等不靠,审计人员应积极主动地用好用活信息化这一平台,从根本上实现传统审计方式向现代审计方式的转变,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转变观念,必须克服实际工作中的盲目乐观思想,充分认识信息化带来的革命性变化:信息化对审计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要求越来越高;审计人员肩负的责任越来越大,越来越重。要将信息化条件下的审计工作做好并非易事,需要以“金审工程”为依托,以创新的审计方法和技术手段为基础,着力提高审计工作的技术含量和水平,全面实现审计程序信息化,审计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审计管理信息化,审计协作信息化,审计结果信息化。
二、加大对信息系统及其相关资料的审查力度
信息化条件下,审计人员既要对被审计单位电子数据进行审计,又要对承载电子数据的信息系统及其相关资料进行审计,因为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源自于信息系统,缺少对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的审计,极易使审计工作成为“空中楼阁”。对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审计,是防止“假账真审”现象发生的有效途径。因此,审计人员必须做到:一是对信息系统内部控制进行审计,包括对组织控制、开发维护控制、安全控制和软硬件控制等的一般控制审计,以及对输入控制、输出控制和处理控制的应用控制审计;二是对信息系统组成部分进行审计,包括对计算机软硬件以及应用程序进行审计,尤其要对应用程序的合法性、正确性、效率性以及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审计;三是对信息系统的规划、开发、设计、编码、测试等生命周期过程及其文档进行审计,包括对信息系统的可行性、信息系统测试的全面性和适当性进行审计,检查信息系统开发、设计、编码、测试等阶段目标完成情况,功能上是否达到预定要求,系统开发的文档资料、设计资料等是否完整。必要时审计人员可咨询信息技术专家和熟悉电子商务相关法律事务的律师。只有这样,才能为电子数据和信息系统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安全性、可靠性、保密性、有效性提供保障。
三、借助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信息资源共享,不仅可以降低成本,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而且可以优化信息资源配置,提高系统效率。所以,审计人员必须借助信息技术平台,通过对审计上下级垂直组织结构、审计内外部横向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信息传导、信息交换等进行科学设计和合理整合,实现政府审计和社会审计以及内部审计之间、中央审计与地方审计之间、各地方审计机关之间、审计机关与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必要时可运用信息资源的共享性,学习外国先进的审计理念以及科学的管理技术,尽可能运用计算机、互联网以及专用信息平台的信息资源,为我所用,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审计报告的正外部性,发挥审计在国民经济中的间接效应作用。
四、尽可能地克服人的有限理性障碍,减少审计风险
决策理论学派代表赫伯特·西蒙指出,由于人们通常都不可能获得与决策相关的全部信息,况且人的大脑思维能力是有限的,因此任何个人在一般条件下都只能拥有“有限理性”。尤其在信息化条件下,被审计单位信息量剧增,信息构成日益复杂,致使不当信息量也随之加大,且不当信息量极易被其他信息量掩盖,再加之被审计单位博弈的手段会更隐秘,博弈的方法会更出奇,导致审计人员有限理性出现的几率很高。所以,审计人员应尽可能克服人的有限理性的障碍,运用丰富的专业知识、高超的专业技能和优秀的专业品质,从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信息系统中发现“隐性”信息,从审计证据中发现蛛丝马迹。同时,审计人员应广泛运用信息资源,尽可能地发现和阻止被审计单位信息不对称情况的发生,降低信息不对称的成本,提高审计工作的经济性和效率性。最后,将信息化风险控制作为一种常规思维,加大对审计风险的识别与预测力度,保持应有的职业怀疑态度,既要防止过度依赖计算机信息,又要防止过分依赖人的认知和判断,尽可能相机抉择,突破有限理性的弱点,将有限理性带来的风险控制在最低范围内。
五、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满足信息化的需要
信息化使审计工作环境发生了变化,因此培养和提高审计人员与信息化相应的综合素质是保障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不断学习和掌握会计与审计知识、财政与金融知识、政策与法规知识、企业管理和行政管理知识、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知识、博弈理论与心理学知识等,以渊博的知识应对审计信息化的发展。同时,还要求审计人员必须不断提高与信息化发展相适应的专业技能,包括逻辑思维能力、技术运用能力、人际关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应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观察能力、决策能力、战略管理能力等,尤其要重视审计技术与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提升信息技术与审计资源的配置水平。最后,还要求审计人员必须不断提高与信息化发展相适应的专业品质,包括独立性、客观性、稳健与谨慎性等,尤其要担负起信息化条件下审计人员应有的社会责任,保持应有的职业风范,维护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发挥审计的防护性和建设性作用。
标签:信息化管理论文; 会计与审计论文; 信息化规划论文; 审计质量论文; 审计方法论文; 审计目标论文; 审计职业论文; 信息化时代论文; 信息系统规划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