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分层次教学论文_赵立

吉林市第五十二中学 132101

摘 要:分层次教学,就是教师在教授同一内容时,依一个班级优、中、差生的不同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以相应的三个层次的教学深度和广度进行合讲分练,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学有所得,思有所进,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同步发展。”分层次教学的特点是,教学内容梯度性,教学程度的针对性,教学效果的同步性。

关键词:初中 数学 分层教学

一、要分“层次”教学,精心设计教案

要分层次教学,必须分层次掌握每个学生的基础水平、接受能力、个性差异,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因材施教,对教学内容适度调整。如补充过渡题,简化例题,精选层次题,构思拔高题。确定传授知识的起点、峰点和梯度。梯度是适应差、中、优生各自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所确定的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如同三级台阶那样,由低到高自然衔接,有其过渡性、可攀性。精心设计教案,立足教有所别,学有所得,推敲教学细节,优化教学程序,充实“丰收”因素,预想教学效果,选定最优教学方案。临课准备,要了解课前预习情况,重点要知道差生的吃力处,作为最新信息,便于课堂处理。

二、把握知识“层次”,组织课堂教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握知识“层次”,并针对学生“层次”组织教学,主要体现以下9个方面:

1.搭桥铺垫。

就是没有悬念,激兴引趣,创设情境,进入角色。

2.强化要点。

新课开始时教师简介教学内容,指出或渗透差、中、优应掌握要点,使每个学生都有所遵循,明确主攻方向,把主要精力用在适合自己水平的那部分内容的学习上“对号入座”。

3.降低起点。

这是针对差生而言的。适度地降低起点,可确保差生的进步,跟上教学的节拍。

4.放缓坡度,“慢爬高”。

“慢”为的是“全”,想方设法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一旦全班学生上了路,就要灵活变速,慢中求快。基本的做法是:从过渡题讲起,以过渡题为“引子”,进行发散思维,引向深入。

5.揭示规律。

学习得法的学生总是力求获得规律性的东西。恰到好处地归纳、总结,揭示知识的记忆、推理规律,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同得裨益。

6.勇攀峰点。

这主要是针对冒尖生而言的。“教师应视学生的潜力不失时机地巧设知识的峰点,激励学生奋勇攀登。”巧设峰点要依据学生和教学目标,不能任意拔高。要水到渠成,“教师参与”注意增强多数学生的参与。

7.分层次练习。

这是分层次教学的重要步骤。分层次教学主要体现在分要层次练习上,这是学生对号入座、各取所需的最佳时机,这是分层次教学的具体体现,因此,层次题应具有弹性、可攀性,“跳一跳”够得着。题型以题组为好,如,由易到难,一类三题,一题三问,一题多解,使差、中、优生各尽所能,奋力进取。

8.分层次作业。

选择作业题时,要适当扩大习题跨度,分出ABC三个层次,作业题求精不求多。必做和选做结合,要求三组学生量力而行,实事求是,独立完成。

9.梯度测试。

测试题由浅入深,拉开档次,同卷不同题。每组的必答题按百分评算,选答题另外加分,计入总分之内。以上为单项梯度测试。此外还有双向梯度测试、基础知识计时梯度测试等。梯度测试有明显的竞争性。同等水平的学生在一组内夺魁摘冠的机会均等,迎合了学生的竞争心理,使他们上可攀,横可比,不甘居人之下。但测试不必多频,时机要掌握好。

三、结语

教师教学是良心活,认真负责,很辛苦。备课不分在不在班上,上课前讲课内容总是在教师心里反复推敲,总是还有下一课。苦中有乐,乐中亦苦。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

[2]《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6月。

[3]关文信 主编《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施》.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论文作者:赵立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5月总第2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1

标签:;  ;  ;  ;  ;  ;  ;  ;  

谈谈分层次教学论文_赵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