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8)
【摘要】目的:分析大肠癌患者化疗行PICC置管感染的预防和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大肠癌患者化疗行PICC置管感染为研究对象,结合护理方式差异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针对性预防护理,护理后对效果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乙组的优势突出,对比后差异明显(P<0.05)。对两组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分析,乙组的感染几率明显低于甲组。结论:对大肠癌患者化疗行PICC置管感染患者给予针对性预防护理措施,效果突出,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大肠癌;PICC置管;感染;护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2-0190-01
大肠癌的发生几率比较高,对患者自身有一定的不良影响,针对特殊性,在临床研究中需要做好病症分析工作,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治疗和护理。化疗药物容易出现毒副作用,直接对患者造成影响。在护理指导过程中需要提供一个无痛的输液通道,减少化疗患者由于血管造成损伤的痛苦。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PICC在直视下进行,插管成功几率比较高,并发症少。为了分析大肠癌患者化疗行PICC置管感染的预防和护理方法和效果,选择100例大肠癌患者化疗行PICC置管感染为研究对象,结合护理方式差异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针对性预防护理,护理后对效果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4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大肠癌患者化疗行PICC置管感染为研究对象,两组分别是50例患者,甲组中男女比例为2:3,年龄区间在30~74岁,平均年龄(52.6±0.2)岁。乙组男女比例为4:3,年龄区间在31~75岁,平均年龄(52.5±0.1)岁,两组患者资料分析后差异不明显(P>0.05)。
1.2 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甲组采用常规性护理方式,按照护理要求进行。乙组则采用的是针对性护理方式,如下:
(1)置管前护理
置管前需要向患者和家属讲授药物的作用,大肠癌患者化疗时间比较长,由于药物本身有化学性质,由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的,导致药物外渗。采用PICC置管,导管内化疗药物直接进入到上腔静脉,高渗液体和刺激性比较强的液体输入,有足够的血液迅速稀释药物[1]。
(2)穿刺部位护理
穿刺过程中需要按照无菌药物进行,为了避免出现异常现象,在护理指导过程中要按照无菌操作要求进行,置管过程中进行消毒处理,最大限度提升无菌屏障。病人导管出现局部感染后,需要及时更换贴膜,贴膜有比较好的透气性,结合敷料实际情况进行处理,能提升整体适应性[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导管局部感染护理
局部护理指导也是重点和关键,在实践过程中给予庆大霉素8万单位加20ml生理盐水进行湿敷。
(4)化疗后期护理
化疗后期的护理指导也是重点,在整个过程中需要按照无菌模式进行,在连续输液的过程中,及时推注药物,给予抗感染治疗。此外在更换穿刺部位皮肤敷料的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导管周围护理指导,保证导管在无菌的环境下。此外结合病症实际类型等可知,做好针对性指导符合要求。
1.3 评价指标
显效:不存在异常反应,生活质量明显提升。有效:整体效果明显,生活质量随之提升。总有效率指的是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实验使用SPSS21.0软件包,对计量资料使用T值计算,计数资料使用χ2计算,当P<0.05.视为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甲组中有效人数35例,总有效率为70%,乙组中有效人数45例,总有效率为90%,乙组的优势突出,对比后差异明显(P<0.05)。
对两组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甲组中4例患者出现局部感染、导管定植均感染以及血流感染等现象,发生几率为8%,乙组中出现感染的患者2例,发生几率为4%,乙组的优势明显。
3.讨论
大肠癌患者化疗行PICC置管感染的发生几率比较高,对患者自身有一定的消极影响,针对特殊性,在病症分析过程中要从实际情况入手,做好护理指导工作,提升可行性。在早期采用PICC置管后,会出现并发症。在整个护理过程中需要做好各项护理指导工作,以无菌操作作为基础,在整个实施过程中需要做好感染评价工作,以无菌管理作为基础,要选择粘性大和弹性好等材料,做好预防管理工作。在整个护理指导过程中必要积极配合医生,定期做好血常规检查工作。根据实际护理要求和内容可知,如何做好护理指导成为重点,必须发挥针对性护理的最大化优势,达到理想的效果[3]。
在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甲组中总有效率为70%,乙组总有效率为90%,乙组的优势突出。对两组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甲组发生几率为8%,乙组发生几率为4%,乙组的优势明显。说明对大肠癌患者化疗行PICC置管感染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方式,效果明显。
综上所述,针对性护理指导在大肠癌患者化疗行PICC置管感染中有重要的作用,能让患者尽快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辉,屈中玉,武跃宾,柏璐,李燕.大肠癌化疗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的临床预防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09):2067-2069.
[2]徐爱民,陈红梅,汪俊芳,姚芬,刘畅.大肠癌患者化疗行PICC置管感染的预防和护理[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4,27(06):747-748.
[3]张明,王霞,高伟,等.PICC 带管患者非正常拔管的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13):41-44.
论文作者:王红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1
标签:患者论文; 大肠癌论文; 乙组论文; 导管论文; 过程中论文; 针对性论文; 率为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