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对抑郁病患者加强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100例抑郁症住院患者,随机分组后观察加强心理护理干预的观察组TCSQ评分及情绪好转率相较于对照组的优越性。结果:TCSQ评分方面,观察组消极应对评分更低且积极应对评分更高,该组情绪好转率达到92%,对照组仅为78%。结论:心理干预可显著减轻抑郁症病患情绪低落程度,降低其消极应对感。
【关键词】抑郁症;心理护理;TCSQ评分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9-0198-02
随着人们对病患情绪及精神状态研究程度的不断深入,抑郁症现如今逐渐受到重视[1]。抑郁症病患初期往往表现为不愿与人沟通,对各项治疗存在明显抵触情绪,后期易出现悲观、厌世感,发生伤害他人或自残行为,需从药物控制及心理层面综合控制情绪[2]。本文采用对比方法研究了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情绪控制的作用。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6年3月—同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抑郁症确诊病患,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中男患28例,女患22例;年龄最小34岁,最大62岁,平均年龄(49.2±5.2)岁;抑郁病程处于半年至3年之间,平均病程(1.7±0.6)年。观察组中男患27例,女患23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61岁,平均年龄(48.7±5.1)岁;抑郁病程处于半年至3年之间,平均病程(1.8±0.7)年。两组研究对象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入院时HAMA评分处于18分以上。研究将药物依赖、妊娠期、哺乳期病患剔除。
1.2 一般方法
两组均根据患者抑郁症病情常规用药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
1.2.1注重护理素养 每位护理人员均须注重护理素养要求,面对抑郁症患者不应表现出嘲笑、厌恶情绪[3],应在爱心及责任心下令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专业性及可亲近性,必须尊重患者,以免加重心理负担。
1.2.2主动沟通 主动了解抑郁症患者内心的想法,通过沟通拉近与患者的距离并深层次了解其对事物的看法,及时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自残行为和伤害他人行为可能性[4]。对于自卑感严重或感到强烈缺陷病患,应做到主动沟通,采用视线平视方式,与患者以温柔的语言交流,纠正患者不当想法,降低其自卑感。对于存在自责想法的患者,应帮助其分析事件并鼓励患者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去思考问题,不要一味将责任归为自身。
1.2.3病房护理 病房中不应存在刀具之类可能令患者自残的物品,尤其对于存在自杀意念患者,应每日观察其是否存在自杀倾向并查看病房内物品是否存在尖锐情况[5]。注重病房内空气清新,进行各项检查和夜间查房时应尽可能避免对患者精神产生刺激,做到动作轻柔。
1.2.4开展娱乐项目 娱乐项目的开展首先能够令患者更适应与他人相处,可在活动和娱乐过程中渐渐融入社会,放松心情,转移对悲观情绪的注意力。娱乐项目可以通过歌唱比赛、集体游戏、趣味活动等方式展开,树立患者积极向上心态。
1.3 观察指标
以TCSQ量表评估患者心理应激程度,分为两个评估维度,即消极应对与积极应对。分数越高表示该维度程度越大。
判定患者情绪好转情况,分为显著改善(情绪基本稳定,未发生明显抑郁表现,研究期间无自残、厌世行为,思维基本正常)、有所好转(情绪偶发悲观情况但可控,与他人交流程度较低但可配合医护操作,研究期间需注意抑郁不良行为的预防)、无效(仍存在明显抑郁表现,不愿配合医护操作,基本不与他人交流)。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 28.0统计学软件对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数据作分析统计,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以t检验,通过率(%)表示计数数据,以卡方检验,如果P<0.05,则表示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TCSQ评分比较
对比两组患者经过相同治疗、不同护理干预后TCSQ评分,显示观察组消极应对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积极应对评分更高(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抑郁症患者与焦虑症和狂躁症患者不同,其精神状态表现出明显抑郁情况,初期为不愿与他人沟通,存在悲观感、自卑感、自我失望感,面对事件会朝着消极方向思考。若未及时控制易造成体质量明显下滑,面对事件选择出现明显犹豫不决感,严重自责、常感到疲劳,部分患者甚至由此产生自杀念头。
除常规使用药物控制精神状态外,护理中也应加强对患者的关怀以及心理辅导。通过心理护理,站在患者角度,为其提供更为人性化的关怀,减轻患者的自责感、自卑感及失望感,降低抑郁程度,让患者在面对事件时能够向积极方向思考,而非一味的悲观厌世。心理护理的重点在于令患者得到周边人群及社会的支持,在与医护人员沟通过程中感受到友情及关怀,并在家人的帮助下体会到亲情的滋润,从而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敞开心扉,降低抑郁程度。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TCSQ评分下消极应对评分与积极应对评分分别为(25.7±1.3)分与(19.6±2.1)分,观察组分别为(21.1±1.4)分与(24.8±1.7)分。可见观察组病患消极程度更轻,积极程度更高。情绪好转率方面,对照组为78%,观察组为92%。且观察组中多数患者处于情绪显著改善程度,占组内48%。
由此可见,对抑郁症住院患者在常规基础护理上展开心理辅导可帮助患者逐渐走出抑郁病症的阴影,逐渐融入社会,降低心理封闭程度,对情绪的控制起到明显效果。
【参考文献】
[1]周晓芬,夏佩利.耳穴压豆联合心理疏导对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缓解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5,05:1098-1099.
[2]王静,石锦娟,苏琳.针对家庭结构的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及其照顾者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v.38;No.21006:761-764.
[3]孙萍琴,杨永秀.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3,v.5115:100-102.
[4]傅祎俊,方泽忠.耳穴压豆联合心理疏导对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缓解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5,v.42;No.45605:1098-1099.
[5]欧九娣.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及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J].哈尔滨医药,2016,v.36;No.16701:87-89.
论文作者:罗明霞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4
标签:患者论文; 抑郁症论文; 情绪论文; 心理论文; 抑郁论文; 评分论文; 病患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