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字当头,锻造一流产业工人队伍
文/江苏省海安市总工会 陆威生
近年来,江苏省海安市总工会以“强”字当头,以文化强魂,凝聚职工动力;以培训强基,集聚职工能力;以竞赛强技,汇聚职工活力;锻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能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一流产业工人队伍,为海安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海安连续六年在南通六个县市区“四个全面”考核中荣获第一名。
(3)提升机升(降)至取任务1节点所在层,该层穿梭车执行第一个待取货物的出库任务,将其运送至提升机上。
雾化机理:雾化的过程大致描述为,金属液滴在自由落体过程中,通过气体剪切和挤压作用,金属液流细化并发生层流纤维化的过程。当液滴离开有效雾化区后,液滴外压极具减小,由于液滴内外压力不平衡导致自激破碎。[4]
以文化强魂、凝聚职工动力
江苏省海安市总工会十分注重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以文化凝聚人心,以文化凝聚精神,以文化凝聚动力。
弘扬传统文化,强化思想引领。围绕“产业高地、幸福之城”目标定位,深入开展“中国梦·劳动美·幸福路”主题教育活动,选好身边人,讲好身边事。借助道德讲堂、劳模讲堂、社科讲堂、理论讲堂以及微博、微信、网站等平台,加强“四德”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大道德模范、海安好人等典型的宣传力度,鼓励职工在家做个好成员、社会做个好公民、单位做个好职工。
弘扬红色文化,强化政治引领。利用红色教育基地,整合各类资源,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同时注重加强职工党的理论学习,尤其注重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国工会十七大精神的宣讲学习,注重发挥党员、劳模的示范引领作用,强调政治站位,把精力集中到干事创业和经济发展上来。
弘扬劳模文化,强化行动引领。借助“五一”劳动节表彰大会集中宣传劳模事迹;借助每年的劳动者大舞台集中宣传展示劳模形象;借助微信、微博、网站、电视、报刊等媒体,以微视频、个人专访、事迹介绍、新闻采写等形式,大力宣传劳模事迹,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用劳模精神凝聚职工,发挥劳模示范引领作用。利用微信、微博、网站,在职工中倡导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鼓励职工“学劳模、当工匠、做标兵”。
以培训强基、集聚职工能力
职工能力素质的提升,培训是基础。近年来,江苏省海安市总工会高度重视职工的岗位技能培训,每年划拨100多万元专项培训资金给予经费保障,出台系列培训、考核、激励机制,尤其注重在培训形式和内容上进行延伸和拓展,使培训更接地气、更聚人气、更显灵气。
而多年至今,在此前本刊相关报道中,记者也了解到,各地不少日间手术开展的医疗机构,支付方式与当地医保报销政策基本未达成一致,各医院手术报销方式不一,但中心始终认为,“合法、合规一定是新项目开展的首要前提。”
“小灶式”培训,注重培训个性化。利用技师、工匠、劳模创新工作室等平台,通过师徒结对等形式,开展“一对一”“ 1+N”等培训模式,解决新上岗职工岗前适应培训,力图缩短实习期,尽快适应岗位要求;帮助年轻技术骨干提升创新创造能力,早日培养成为企业中坚力量,近年来,先后培养出全国技能大师谭德凤、江苏工匠张勇、全国优秀农民工周亚军、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丁林根等一大批为企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劳模、工匠、技师。
江苏省海安市总工会高度重视竞赛活动的实效和实绩,注重围绕关乎城市建设的重点工程项目开展劳动竞赛;聚焦职工关注的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开展节能减排劳动竞赛;重视围绕新兴高科技产业开展创新劳动竞赛。提升了职工技能,激发了职工创新活力。
“聚餐式”培训,注重培训全员化。强调培训的广覆盖,让更多的职工能接受培训,提高技能。每年初,市总工会与市技工学校谋划,分阶段组织职工进行岗位技能培训,每年培训达80场次,培训职工12万人次。加强与南通市职工业余大学合作,联合开展助力一线优秀员工学历提升“圆梦行动”;目前已助力300多名员工圆梦。同时利用“网络平台”开设电子书屋,鼓励职工“读一本好书,钻一门技术,练一手绝活”,全面提升员工业务技能素质。
当集聚效应占据主导地位时,产业集聚由于边际成本的降低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当拥挤效应占据主导地位时,产业集聚由于边际成本的提高进而抑制经济增长,因此产业集聚和经济增长可能具有非线性关系,故在模型中加入产业集聚水平的二次项进行检验,构建如下计量模型:
以竞赛强技、汇聚职工活力
“分餐式”培训,注重培训差别化。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工种,由各区镇、系统工会按区域、行业利用“农民工业余学校”“职工之家”等阵地分别组织开展岗位技能培训,近5年共培训职工8万人次,并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解决了少数行业职工培训难和培训不到位的难处,实现了技能培训全覆盖、无死角。如2018年5月,海安中专与海安餐饮行业协会共同发起成立“海安县餐饮职业教育联盟”,联盟的成立,整合了中等专业学校、餐饮行业协会和餐饮企业在信息资源、产学研究、人才培养、技能培训等各方资源优势,实现了学校、行业、企业的优势互补。
开展立功竞赛,助推重点项目推进到位。以“建功新时代,建设新海安”为主题,以助推绿色发展为目标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一是围绕连申线大桥工程项目开展“比安全赛进度,比质量赛服务,比干劲赛业绩”为主要内容的“三比三赛”活动,鼓舞职工斗志,凝聚职工精神,推进项目提前一个月实施到位。二是围绕电力、化工、建材等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行业,组织职工开展“比创新降能耗,比技能降成本,比管理降排放”为主要内容的“三比三降”达标竞赛活动。同时组织职工开展“我为节能减排献一计”征文活动、“环境伴我行”随手拍活动,鼓励职工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开展创新竞赛,助推企业实现转型升级。不断深化推进职工科技创新活动,紧紧围绕提高经济科技创新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深化推进劳模创新工作室党支部“薪火零距离”行动,发挥党员、劳模在科技创新工作中的引领作用,组织职工广泛开展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比武、“小核算、小建议、小改进、小革新、小节约、小经验”为主要内容的“六小”竞赛等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引领职工围绕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环保、清洁产业开展技术创新、技术攻关、发明创造等活动。以开展“海安市职工十佳科技创新成果、十佳金点子、十佳操作法的评选活动”为载体,为职工搭建科技创新成果交流平台,帮助职工实现科技创新成果和操作法、金点子转化,助力经济创新发展。南通双弘纺织有限公司成立了杨广泽劳模创新工作室,多年来,在政治引领、人才引领、创新引领、传承引领、奉献引领方面切实发挥作用,截至目前,在工作室劳模创新团队的带领下,职工申报创新项目969项,创造效益7724万元,职工获得公司奖励226.35万元,6个QC小组在全国省市获奖。
开展技能竞赛,催生新时代海安工匠。海安市总每年要求各区镇、系统、行业、直属工会,根据辖区、行业特色,组织基层工会开展各具特色的技能大赛,每年基层工会开展的技能竞赛达180多场,近10万名职工参赛。每三年,海安市政府牵头,海安市总工会、市人社局等单位联合围绕本市重点项目、重点行业开展全市层面的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通过开展“比作风亮形象,比干劲亮业绩,比技能亮绝活”为主的“三比三亮”技能比武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全市广大职工学技术、练技能、当标兵、当工匠的热情,也提升了广大职工的业务技能。2017年海安产生首批十大工匠,两名江苏工匠。2018年,海安市开展了第十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紧扣“4+4+N”特色产业发展,广泛开展十大行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培育了一批企业创新发展紧缺技能人才。
打造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永远在路上,我们仍需进一步解放思想,在职工思想的凝聚、岗位技能的提升、创新活力的发挥上不断探索创新,真正把职工队伍建设成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者大军,为海安“全力打造产业高地、聚力建设幸福之城”提供强力人才支撑。
标签:工人队伍论文; 产业论文; 锻造论文; 文化精神论文; 凝聚人心论文; 人才支撑论文; 凝聚精神论文; 文化凝聚论文; 江苏省海安市总工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