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作为社会建设中一项重要的项目,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混凝土是现代建筑工程中不可缺少的建筑原料,这种建筑材料在中国历史悠久,虽然这种材料有很多的缺陷,但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了不断的完善。本文通过对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进一步阐述混凝土施工技术对现代建筑工程的重要性。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引言
我国是建筑强国,中国建筑不仅满足国内建设需求,也走出国外,影响和服务着世界各国。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技术是最为核心、最为基础的问题,深入研究并应用好各种技术,控制好各个环节,不断提升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质量和水平,提升建筑品质,推动我国建筑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和百姓安康生活。
1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优势
混凝土施工技术是每个建筑工程中必不可少的技术,这种技术能够加强建筑结构的坚固性。建筑物坚韧性是和混凝土施工技术密不可分的。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根据建筑工程施工需求来选择混凝土施工技术,并用相应的技术来配置所需的混凝土材料。这种材料用在建筑工程中,能提高建筑结构的强度。再者,混凝土这种普通而又常见的材料,有着防水的效果,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加入这种材料,可以提高建筑的防水效果,建筑工程的防水效果的完善,促进可以解决居民担心房屋漏水的问题,还提高了房屋的居住年限。最后,混凝土施工技术是一个简单而易操作的技术,这种技术使用不仅能大大缩短工期,而且还能降低成本。
2建筑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2.1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存在的问题
在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由于混凝土质量问题而对混凝土施工质量产生影响的现象有很多,最常见的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三种。首先是混凝土原材料中含泥量比较大,这就导致混凝土的材料纯度不高,在建筑工程建成之后很容易出现裂缝问题,影响使用和安全功能。其次由于配料比例不当,所以也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强度不高,会出现混凝土裂缝以及断裂的现象。最后是混凝土中水灰的混合比例控制不当,也会使得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出现混凝土离析和强度不高的问题。
2.2缺乏完善的设计方案
一些建筑工程使用混凝土进行施工时,在工程后期往往会出现一些施工裂缝问题,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人员的设计方案不合理,不科学,一些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时,由于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并没有深入调查,就随意运用理论,也不看理论是否运用合理,也没有结合实际状况进行考虑,致使整个设计方案不全面,从而影响后续的施工环节,混凝土结构受到温度变化、风力侵蚀以及一些物理影响,都有可能会出现裂缝。
2.3加强机械设备管理和控制
当前,在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越来越高,在混凝土施工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最终的施工质量起着非常关键的影响,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机械设备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专业的设备管理。具体来说,需要以施工要求为参考,挑选性价比最高的施工机械,按照规定的步骤,保证机械设备在正常运转的过程中,满足施工的具体需求。另外,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增强施工人员的责任心,严格参照规定的条例,对机械设备进行日常维修和检查,及时发现机械设备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及时进行调控和解决,使机械设备的质量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应用价值,降低事故出现的概率,增强施工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有序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3.1混凝土的配比要合理
混凝土的材料中有水泥、骨料、水和添加剂等,根据一些建筑单位的要求,需要人员选择适当型号的水泥,保证施工强度能达到施工的要求,并根据测试,选择出测试结果,在混凝土的材料中,骨料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影响着混凝土的强度,如果选择粗骨料,那么需要仔细观察骨料的大小、直径以及含量等,如果是细骨料,就需要对细度模数进行检查,测试含泥量,配制混凝土时,需要选择干净、无杂质的饮用水,尽可能地保证混凝土的抗腐蚀性,如果是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禁止人员使用,在使用添加剂之前,需要先进行试验,看是否能和水泥发生反应,并且在配置时注意用量。
3.2水泥灌注技术
水泥灌浆技术也是目前建筑工程中一项广泛使用的施工技术,该技术是将外加剂适量地添加到水泥中以促进水泥粘结力的提升。该技术常和钢筋结构进行组合使用,使得钢筋和水泥能够有效固结为整体,能够显著增加建筑结构的强度。在水泥灌注前,要将施工现场进行除杂清理,保障水泥灌注不受灰尘等杂物的影响,通过分层灌注,确保不产生离析问题。与此同时,在作业过程中要观察现场整体,确保注浆的厚度和平整度符合基本要求,若在注浆过程中,发现注浆对建筑结构产生不良影响时,需要立刻停止进行检查究因。
3.3钢筋搭接施工技术的应用
需要做好钢筋的搭接工作,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保证建筑的实体质量达到规定要求。必须按照规定的流程,严格控制钢筋的搭接流程,在结合建筑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通过详细的对比,挑选出质量、规格、材料成本等各方面符合相关要求的钢筋,增强钢筋的适用性,提高施工的质量。有些施工单位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忽略了钢筋的质量,选择了性能一般的钢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但无法根据实际情况对钢筋尺寸进行有效调节,给钢筋的绑扎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使混凝土的性能受到阻碍。针对以上情况,施工人员需要采取合适的方式,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有效的管理,保证钢筋连接方式的合理性,促进钢筋搭接施工的顺利进行。
3.4严格控制温度条件
浇筑混凝土时一定要充分考虑温度变化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依据温度的变化适时调整施工条件,保证混凝土的质量。一般情况下,夏季施工时,应控制混凝土入模的温度不高于25℃;冬季施工时,应控制混凝土入模的温度在10℃以上,以免混凝土因内外温差较大而出现裂缝。此外,还可以采取降低出料口的温度(搭设凉棚、采用地下水拌合等方式降低入料温度)及预埋冷却水管加速混凝土散热的方式来控制温度条件,以减少内外温差。
结束语
为了有效保障建筑物的可靠性以及耐久性,关键是要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以及施工质量达到设计的标准要求。其中,混凝土材料及其施工作业的质量水平至关重要,施工企业要从源头处做好质量问题的预防性工作,从采购、运输、保管以及正式施工拌制等各个关键的作业环节出发,找出其中存在的缺陷和不合理之处,采取严格的质量检测以及管控等工作策略,对劣质材料以及不合理的施工举措及时进行禁止和叫停,把好材料的质量关。此外,还应加大对质量管理工作的投入,培养专业的管理型人才团队,能够对施工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合理的应对、处置,防止出现安全隐患威胁到整个建筑工程的安全,不断提升施工企业的管理能力和施工技术水平,这样做也有利于提升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与质量水平,为促进建筑市场及其行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书江.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江西建材,2017(24):73+75.
[2]薛军.建筑工程施工中常用的混凝土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7(51):12-13.
[3]高洋洋.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J].山西建筑,2017,43(36):94-95.
[4]刘继祥.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7(35):89-90.
[5]岳明,石磊,艾姝妍.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35):127.
论文作者:赵汉清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1
标签:混凝土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钢筋论文; 建筑论文; 质量论文; 材料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