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要加强修改文章的指导,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作文教学论文,文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在中小学很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对于学生修改文章的指导和训练都不太到位,学生普遍不重视修改文章。这是中小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缓慢的原因之一。叶老曾经说过:“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本不计其数,得到个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我先后结识的国文教师语文教师不在少数,这些教师都改过不计其数的作文本,他们得到的体会跟我相同,都认为改作文是一种徒劳无功的工作……徒劳无功,但是大家还在干,还要继续干下去,不是很值得想一想吗?”① 为什么叶老认为教师批改作文是“徒劳无功”?笔者认为有几点是值得思考的。第一,作文是个人经验与感受的表达过程,是一个“冷暖自知”的过程,教师尽管可以从旁观者的角度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但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也无法深刻体会学生作文的甘苦。所以,教师仅仅依赖作文批改,对学生的帮助作用是有限的。第二,在当今普遍实行“大班”教学的情况下,语文教师有限的精力使其很难做到针对每一篇作文“字斟句酌”,作文的批语往往“千人一面”,自然引不起学生的兴趣,也难以对学生发挥具体的指导作用。第三,快餐式“网络写作”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写作的“严肃性”,部分学生受其影响,觉得写作文是一件很随意的事情,甚至将作文当做一种“笔墨的游戏”。抱着这种态度写作,学生就很难做到字斟句酌地修改文章,也很难领会教师批改的一片苦心。 对此,我们应寻找“突围”之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这段话清楚表明了强化作文过程性指导的要求,特别强调了引导学生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的重要性,对改进作文教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加强对学生作文修改的过程性指导,概括起来,就是要做好三件事:让学生认识修改文章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养成修改文章的良好习惯;教给学生掌握修改文章的常见方法。 一、让学生认识修改文章的重要作用 “知为行之始”,为了加强学生对修改文章作用的认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三步走”的策略:第一步,讲述故事,激发兴趣。就是通过讲述中外作家修改文章的故事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修改文章的作用。文章写作历来被认为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是一件很严肃也很神圣的事情。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作品都是经过了反复修改的。唐彪的《读书作文谱》记载:“欧阳永叔为文,既成,书而粘之于壁,朝夕观览,有改而仅存其半者,有改而复改,与原作无一字存者。”②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列夫·托尔斯泰七改《战争与和平》。这种“千锤百炼”的修改功夫,一方面表现了作家对待写作的严肃态度,另一方面在不断地修改中也体现出作家深厚的语言功底。因此,教师要用正面的事例启发引导学生,帮助其端正写作态度,真正认识到好文章都是“千锤百炼”、反复修改出来的。第二步,比较异同,体会效果。选择一些作家修改前后的文章,让学生比较原稿与修改稿的差异,体会修改前后表达效果的不同。例如,鲁迅《阿Q正传》中有这样的描写:“天色将黑,他睡眼蒙胧的在酒店门前出现了,他走近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在柜台上一扔说,‘现钱!打酒来!’”而鲁迅先生的手稿上写的是“满把是钱”。我们让学生将“钱”和“银的和铜的”在这里的表达效果进行比较,学生体悟出修改后文字色彩大为丰富,阿Q的炫耀之意跃然纸上。第三步,自己修改,亲身感受。在比较名家文章修改前后不同效果的基础上,趁热打铁,让学生进行修改文章的练习,借以深化感受,提升认识。通过这样的“三步走”策略,学生对修改文章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修改文章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 二、帮助学生养成修改文章的良好习惯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中小学生学习的核心任务。对作文教学来说,帮助学生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是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一环。 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养成修改文章的良好习惯?具体做法是:首先,改进作文教学环节设计,使“修改”成为作文教学过程中的必备环节,成为学生作文中的“必修课”,使学生初步形成修改文章的习惯。传统的作文教学环节基本上是“命题—指导—批改—讲评”,学生修改文章的环节没有体现出来。如果只是泛泛地要求学生重视修改,未必会有实际作用。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更好地凸显学生修改文章的重要性,我们将作文教学的环节设计进行改进,采用“教师命题、指导—学生起草、修改—教师批阅、讲评—学生复改、总结”四阶段作文教学模式。在此模式下,学生修改文章不仅成为其“必修课”,而且得到了反复强化——既有写作过程中的“起草、修改”,还有教师讲评后的“复改、总结”。为了保证效果,我们还对学生提出了要求:上交作文时,既要交草稿,又要交誊清的修改稿,以此督促学生真正落实修改任务。其次,定期进行作文修改的展示与点评,不断强化学生修改文章的习惯。在每学期期中和期末,安排两次集中的作文修改展示与点评活动,让学生从多次作文训练的作品中挑选出部分修改比较成功的作品,分组进行修改前后表达效果的比较分析,制作成课件在全班进行点评。再次,充分运用激励手段,巩固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具体说就是教师在作文的批改中,可以有意识加强对修改文章环节的评价。做法是,教师浏览学生作文并依据作文情况将学生成不同的小组,指导学生互批互改作文。在此基础上,教师重点针对学生批改的情况做出评价,评选出“自改之星”“互改之星”和“一字之师”。“自改之星”“互改之星”分别是对自己修改作文和互改作文方面比较好的同学的激励,“一字之师”是对互改作文时在个别字词修改上特别有见地的同学的激励。实践证明,只要认识到位,步骤合理,措施得当,学生经过一到两个学期的训练之后,基本上能形成及时、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三、教给学生掌握修改文章的常见方法 新课标提出要强化作文过程性指导,就是要求教师改变过去那种“只看结果,不管过程”的做法,将作文指导重心前移,切实在学生作文的审题立意、材料选择、构思新颖、语言锤炼等方面下工夫,真正体现作文指导的“全程性”,尤其要加强学生修改文章方法的指导。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如文章草创已定,便从头至尾一一检点。气有不顺处,须疏之使顺;机有不圆处,须炼之使圆;血脉有不贯处,须融之使贯;音节有不叶处,须调之使叶。如此仔细推敲,自然疵病稀少。”③这里指出了文章修改的几个方面:顺气,圆机,贯血脉,叶音韵。所谓“顺气”就是让文章的气脉贯通,表达的主旨前后保持一致;所谓“圆机”就是让文章的材料彼此相互印证,共同指向主题,避免相互抵牾的现象;所谓“贯血脉”就是让文章的结构更加顺畅,过渡自然,合理照应;所谓“叶音韵”就是让文章的语言合乎自然节奏,体现音韵美。总括起来,也就是在文章的主旨、材料、结构、语言上下工夫。前人的这些精辟之论,对我们指导学生修改作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教给学生几种常用的修改作文的方法。 1.提纲修改法 提纲是作文的框架,既表明作者的写作思路,也对写作的内容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因此,当学生作文写完之后,可以指导学生对照提纲,看看哪些内容在作文中得到了表现,哪些内容没有很好表现,文章的材料安排顺序和提纲的思路是否一致。对于内容表现不到位的地方,通过增加、删减、更换材料使其到位。对于文章材料安排和提纲的思路不一致的地方,通过调换顺序、增加过渡段、巧设照应等方法使其达到一致。 2.诵读修改法 就是在文章写完之后,高声朗读几遍,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加以修改。杜甫诗云“新诗改罢自长吟”,“长吟”就是大声诵读,带着感情读,合着音调和节拍读,在诵读中发现问题,然后再改。叶老在《和教师谈写作》一文中,对“念”文章的修改方法很有体会,他说:“修改稿子不光要‘看’,还要‘念’。就是把全篇稿子放到口头说说看……一路念下去,疏忽的地方自然会发现。下一句跟上一句不接气啊,后一段与前一段连得不紧密啊,词跟词的照应不对头啊,句子的成分多点或者少点啊,诸如此类的毛病都可以发现。……而这些正是修改的办法。”④写文章就是用笔说话,因此,初稿写完后自己诵读几遍,根据平时说话的习惯和诵读时的语感,就容易发现诸如缺词漏字、语句不顺、衔接不紧凑、过渡不自然等语言表达方面的问题。 3.示范修改法 运用“示范修改法”可以分为不同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名家修改示范”,就是利用从古到今流传下来的名家文章修改的经典案例,让学生体会修改文章的有效方法。董菊初先生在《向叶圣陶学习批改作文的方法》一文中列举了叶老评改作文的经典案例,指出:“不要先直接看叶圣陶的改笔,应该对文中标有序号前的文字认真思考,看看这句子存在什么问题、该怎样修改、为什么要这样修改,然后,看叶圣陶是怎样修改的、怎样说明的。前后一比较,可以发现自己的是非得失,这样提高就更快。”⑤第二个层次是“教师修改示范”,就是教师当着学生的面修改文章,教给学生修改文章的方法。关键是要清楚告诉学生修改的选点理由,修改的思路和修改前后表达效果的差异,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切体会到修改的妙处。第三个层次是“同伴修改示范”,就是选择学生中修改文章较好的学生,请他们现身说法,进行文章修改的示范。 4.缓时修改法 就是文章写完后不马上修改,而是“冷处理”,放置一段时间再修改。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文章初脱稿时,弊病多不自觉,过数月后,遗漏之义始能见及,故易改也。又当其时执着此意,即不能转改他意,异时心意虚平,无所执着,前日所作有未是处,俱能辨之,所以易改。”⑥鲁迅先生在谈写作体会时也曾说,把文章初稿暂时“搁它几天,然后再来复看,删去若干,改换几字”。在具体操作中,可能有一个矛盾,就是学生写作具有一定的时限性,一次作文在规定的时间里要上交。针对这一问题,教师不妨每隔一段时间,让学生对于以前所写的作文来一次集中回顾修改。 编辑手记:美国学术能力评估测验(SAT)的写作部分包括语篇写作、句子找错、修改句子、修改语篇,后三项是通过语句修改测试学生的语言能力。事实上,学生的语言能力正是在字斟句酌中逐步提高的,因此有必要凸显课标早就提出但实际教学中并未引起足够重视的学生修改能力培养。各项考试中的语言文字运用测试题无不强调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准确性,而日常教学往往忽略作文修改环节,疏于对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达准确的要求,专于通过大量脱离语境的练习提高应试技巧,实则效果不佳。石义堂、李守红两位老师从意识、习惯和方法三个层面阐释了如何加强修改文章的过程性指导。希望有更多老师关注作文的修改环节,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①叶圣陶《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载《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156页,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 ②③⑥载唐彪《家塾教学法》第23、47、24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 ④叶圣陶《和教师谈写作》,载《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469页,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 ⑤董菊初《向叶圣陶学习批改作文的方法》,《语文建设》2010年第10期。作文教学应加强对文章修改的指导_文学论文
作文教学应加强对文章修改的指导_文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