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常平镇公用事业服务中心 523573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有了显著提高。为更好地缓解城市水土流失以及水污染较严重的状况,改造城市排水系统已经势在必行。作者在本文中基于低影响开发模式对城市排水系统的改造进行了深入细致地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低影响开发模式;城市排水系统;改造措施
目前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多,致使城市规模以及建设用地面积也不断扩大。与此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污水,给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带来隐患。鉴于此,排水系统的改造已经成为业内人士亟待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低影响开发模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低影响开发是一种小型雨水径流控制设施,其对于缓解环境污染以及改善区域然水文功能等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低影响开发模式相比传统的规划设计表现出一定的优势,传统的排水规划旨在尽快将雨水排除,而低影响开发模式更倾向于控制雨水的源头。低影响开发模式可通过多种技术对区域开发前的水文特征进行模拟,从而达到从源头上控制雨水径流的目的。同时,在出现雨水径流时,低影响开发模式可以对径流污染进行有效控制,使径流体积以及洪峰流量均有所减少,并使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显著降低以及切实减少排水管道建设费用[1]。简言之,低影响开发模式可以使经济效益以及区域环境效益均得到显著提升。
二、低影响开发模式的主要技术措施
目前阶段,低影响开发模式显露出一定的优越性,由此越发引起人们的重视,常见的低影响开发技术主主要有以下几种:低冲击景观以及径流蓄存、过滤和渗透、保护性设计、生物滞留等。
(一)低冲击景观
在低影响开发的众多技术措施中,低冲击景观有着很强的应用价值,其可以通过生物使雨水径流中的污染物质被有效去除。同时,低冲击景观也可以使区域土壤土质的稳定性得到显著提升。值得注意的是,在具体进行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综合考量当地的土壤以及气候,据此选择合适的植物。
(二)径流蓄存
在部分区域内,下垫面主要表现为比较集中的封闭性下垫面,为更好地进行雨水回用,可以采取径流蓄存或者渗滤处理的方式,通过径流蓄存,可以使径流被侵蚀的状况得到有效缓解。同时,其也可以对洪峰流量进行适当削减。
(三)过滤
通过过滤技术,可以有效实现对雨水的净化。该技术的原理是利用土工布或者微孔材料对水体中的颗粒物质进行截留。
(四)渗透
在低影响开发模式下,渗透技术有很强的应用价值。在应用该项技术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有效的自然设施或者工程构筑物等达到促进雨水径流入渗的目的。其不仅减少了地面径流量,对于地下水,也起到了很好的补充效果。
(五)保护性设计
保护性设计可以减少地面径流量。在具体进行区域开发时,相关人员可以通过该项技术缩小硬化路面的面积,从而使径流量得以减缓。通过保护性设计的有效应用,还可以使多孔土壤区以及森林分布区、湿地等得到有效保护。
(六)生物滞留
在多雨时节,要想使地面径流被彻底消纳,不能仅仅依靠贮存技术以及渗透技术,宜充分发挥生物滞留技术的作用。生物滞留技术具有显著的优势,其可以有效降低洪峰流量。
三、低影响开发模式下城市排水系统改造体系的构建
(一)调查区域排水系统现状
基于地影响开发模式对排水系统进行改造之前,相关人员一定要重视调研工作,对区域的基本资料进行搜集。这里所说的基本资料主要包括社会信息、降雨以及水文信息、地理信息等,信息的表现形式可以是文件或表格,也可以是图片的方式。在此基础之上,工作人员还需要调查区域排水情况,诸如下垫面状况以及区域积水现状等等。在对以上要素进行充分分析和研究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进行排水系统的改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分析区域自然条件和水文状况
在改造城市排水系统前,一定要对区域自然条件以及水文状况进行有效分析。工作人员宜搜集相关资料,以水文学为参照依据,将水文评估列入城市排水系统改造的一项重点。通常在对某一区域进行具体改造的过程中,水文状况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而通过低影响开发模式,可以使水文状况更好地满足改造的标准或要求,也有利于使低影响开发模式策略对水文过程的作用量化[2]。
在对区域的自然水文情况进行评价的过程中,集流时间、峰值流量、径流量等是最常用的指标。低影响开发模式可以有效模拟自然界渗透以及临时储存雨水径流的能力,从而达到控制雨水的目的,使水文状况在排水系统改造后仍与自然条件下的水文状况保持一定的协调性。
(三)区域改造的特征
1.保护土壤
在区域改造的过程中,土壤因素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要尽量避免对土壤造成干扰。对于渗透性差的土地以及土壤较贫瘠的地区,可以据此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如修建道路等。
2.保护自然植被
在区域改造时,要注重自然植被的保护,尽量不要改变植被的现状。植被覆盖面积较大的地方,如森林等,具有很强的滞留以及渗透雨水的作用。宜有效管理和控制径流,从而使低影响开发模式的管理措的使用频率得到有效降低。除此之外,植被覆盖区还可以起到吸附环境污染物的效果。
(四)区域改造控制
在对区域进行改造以及控制的过程中,人工系统是最重要的控制对象。为有效减缓对透水区域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降低不透水区域的总面积
这里所说的不透水区域是一个广义上的概念,像停车场以及人行道、车行道之类的交通和建筑服务场所均属此范畴。在明确初步区域改造方案的情况下,宜适当调整和优化不透水场所的总体面积。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使不透水场所的总面积得到有效控制,也可以使雨水径流的总量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3]。为此,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可对道路布局进行适度更改。在道路布局不同的情况下,具体的水文情况也存在差异,比如,相比环状结合末端路布局的道路,网状布局的道路的不透水地面的面积要大很多。为此,工作人员(什么工作人员可以调整道路布局?)可以通过调整道路布局的方式来缩小不透水地面的总面积。
其次,可适当更改道路模式,对道路模式进行适当更改,可以有效降低不透水路面的面积。工作人员可以多采用透水材料并除去道牙,还可尽量多采用浅草沟,将雨水引入到草地中,以此减少排水沟的使用频率。
再次,可尽量采取单边人行道,减少双边人行道的使用,从而达到降低不透水路面面积的目的。
最后,可适当减少停车位的数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通过减少停车位数量以及车行道宽度等方式达到使不透水路面总面积减小的目的。
2.延长集流时间
在区域改造控制过程中,汇流时间的延长有不容忽视的意义,其可以起到延迟暴雨洪水峰值的出现的效果,且有利于污染物的清除以及径流的渗透。与此同时,为使排水表面的粗糙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可以增加自然的植物洼地,尽量采用片流的方式。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延长雨水的汇流时间。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阶段,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剧,城市排水量显著增多,基于这种时代背景,传统的排水系统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城市的发展需要。专业人士开始致力于基于低影响开发模式下城市排水系统的改造措施的探讨。低影响开发模式具有显著优势,在据此进行城市排水系统改造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区域调研工作,科学合理地对城市排水系统进行改造,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参考文献:
[1] 王浩,陈永祥,周毅等.南方某城市排水系统主要问题的调查与分析[J].山西建筑,2012,38(30):156-158.
[2] 沈晓铃,余步存,陈秋萍等.城市低洼区雨水系统改造措施分析[J].给水排水,2011,37(10):48-50.
[3] 谭爽.城市雨污分流改造的措施及建议研究[J].城市建筑,2014(12):195-195.
论文作者:柴学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4
标签:径流论文; 区域论文; 水文论文; 雨水论文; 模式论文; 城市论文; 排水系统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