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于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进一步加强改进农村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打通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中央作出在全国县一级开展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决定,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中央文件精神、试点地区探索的初步经验和我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对如何进一步推进我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现提出如下思考与建议。
一、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党的政治领导力和党组织的凝聚力不断增强
全县开展和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活动,注重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强调思想引领,有主线、有切入点、有落脚点。通过组建志愿者服务队伍、搭建平台载体、统筹优势资源,深入街道、社区,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切入点,对民众进行思想道德教化的同时,通过老百姓看得见、听得懂、愿参与的方式传播文明新风尚,彰显社会正能量,大大提升了党员群众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群众对党组织的认同度明显提升,党的政治领导力和党组织的凝聚力不断增强。
(二)群众的文化自信更加坚定
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工作的开展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为契机,各文明实践所、实践站充分利用节庆时机开展庆祝活动,让身边人讲身边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伟大成就进行宣传教育,通过开展理论下基层、扶贫送暖、法治宣传、艺苑献萃、移风易俗等活动,让辖区的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感受文明的风采、知识的力量,深化群众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文化自信不断增强。
(三)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主动性明显提升
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是全县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出发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实践活动的落脚点。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整体思路,不断完善社区协商民主的议事模式,坚持共性问题面上解决、个体问题小范围解决、重点难题对上协调解决,尊重居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推进协商治理。文明实践所、站负责把方向、谋大局,组织、调配、对接资源,抓文明实践效果,实现小实践所、站发挥大作用,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文明实践工作搞得好的社区群众的幸福指数也明显提升。
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部分党员干部和基层群众对为什么要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怎么建、究竟要建成什么样认识不清晰,没有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上升到意识形态领域的高度,实践中存在抓抓停停、时紧时松的现象;部分群众对文明实践工作的理解不到位,导致对文明实践活动的参与热情不高,没有形成全体动员、全民参与、人人创建的氛围。
(二)实践阵地建设、实践形式与群众需求有差距
一些街道特别是社区活动场地用房不足,社区用房达不到要求,受中心区、老旧小区条件所限,可改造提升空间较小,在构筑实践阵地的空间承载能力上存在短板。现有的宣传阵地中,硬件设施不完善、场地使用率不高的现象也一定程度存在。文明实践活动推进过程中,实践形式还不够丰富,从目前乡镇和社区实践所、站开展活动的形式和数量上看,“帮、乐、庆”的活动较多,“讲、评”活动较少,与群众需求有差距。
(三)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志愿服务质量缺乏有效监管
目前,开展文明实践活动主要力量还是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各街道、社区之间资源分布和力量发展不平衡。有的社区文艺团体数量较多,有的社区人才资源丰富,志愿者服务力量充足,有的老旧社区居民年龄老化、人员活力不足,资源匮乏,社区一级文明实践站开展工作就有困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随着文明实践工作的推进,志愿者的数量在不断扩大,但志愿者的素质、能力、志愿服务的质量缺乏有效监管,一些对人、财、物要求较高的大型项目仅靠志愿服务无法解决,全县一盘棋统筹资源的局面尚未形成。
三、推进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建议
(一)突出思想引领,规范运行体系
1.明确定位,做好党建结合。全面理解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的战略部署,将文明实践工作上升到意识形态的高度落细、落实,突出思想价值引领,实现整合资源配置、精准务实高效、志愿服务提升、常态持续长久。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与文明实践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实践中确保动员到位;加强机关干部联系服务基层工作力度,形成文明与党建双向提升的格局。
2.合理赋权,完善制度设计。建议明确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的组织定位并合理赋权,对其履职给予财政支持和人员调度方面的保障。加强对全县文明实践工作的制度设计、组织管理,在街道和社区实践分实践站的指导服务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在建设管理、运行机制上探索文明实践的工作法,确保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建设定位准、方式活、队伍强、保障实、效果好。
(二)盘活整合资源,推进文明实践活动
1.盘活现有的公共服务资源,整合政策理论宣传宣讲、科教文卫、农技手工艺、乡土文艺文化等资源,统筹使用,协同运行,为文明实践工作打好基础。
2.打通涉及文明实践工作的各单位,按各单位管理的职责权限来互相联动,建立面向群众、服务群众的平台和阵地。
3.实现资源互通互用,要根据文明实践工作需要统一调配使用资源,实现资源围绕活动转、活动围绕群众转,实现文明实践活动资源的科学调度和有效利用。
(三)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与管理,培育志愿文化
1.规范志愿者招募和管理,探索志愿服务项目社会化运作模式。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开展要先调研、培育、设计服务项目,再去招募志愿者,对志愿者进行岗前培训,对服务的全程进行监督和引导,提升志愿者的思想素质和服务水平。可建议搭建志愿者服务综合管理平台,对志愿者个人信息、服务内容、效果等信息进行登记和评价;志愿服务总队要履行好管理职责,在志愿者招募、管理、上岗培训以及志愿服务前期筹备、过程监控、结果评价、激励和回馈等环节形成设计,促进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发展。
2.培育志愿文化,促进社会认同。通过信用和服务积分管理,公示表彰优秀志愿者或文明实践先锋,彰显志愿者的个人价值导向;通过推广在文明实践工作中有影响力的志愿组织服务品牌,突出志愿者团队的组织合力;通过展现文明实践活动的成果,提升志愿服务的社会认同度,培育志愿文化。
(四)创新激励机制,提高文明实践活动参与度
1.将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和干部职工实绩考核指标。把文明实践工作纳入党政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考评结果作为领导干部奖励提拔的重要依据。可建立文明实践工作记录和个人考核台账,党政主要领导和领导班子成员要提高思想认识,深入调查研究,主动靠前指挥,协调工作中问题难点。干部职工特别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人员,要经常深入基层开展志愿服务,根据群众所需结对帮扶。
2.工作纳入常态化督查检查范围。将文明实践工作纳入党政部门意识形态责任制考核范围,纳入创建文明单位测评体系,由县委宣传部等单位组成督查考核组,深入到镇村社区和各单位进行督查考核,定期通报考核结果,并在全县党政企事业单位部门中、网络媒体上进行通报,对考核中工作落后单位和单位负责人严肃追责问责。
3.建立工作激励机制。要健全激励政策,对文明实践工作活跃、社会影响力大、群众反响好的单位给予重点支持,并在工作经费上给予倾斜。对干部职工在工作中尽职尽责、乐于奉献且服务成效显著的,及时通过媒体推荐褒扬,给予物质和荣誉奖励,并推荐为提拔重用对象。对于基层群众中的志愿服务人员积极参与、表现优秀的,给予物质奖励和荣誉奖励,对于特别优秀的乡土专家型人才、社会贤达可探索建立民间志愿服务人才库,聘请为专职服务人员,保障薪酬待遇,激发乡土人才的参与积极性,使其更好地为文明实践建功立业。
总之,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是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巩固意识形态阵地的重要行动,需要上下合力推动,立足于民,创新工作方法,久久为功,方能善作善成。
论文作者:姚兴香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8
标签:新时代论文; 实践活动论文; 工作论文; 群众论文; 志愿者论文; 志愿服务论文; 全县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