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呼吸衰竭中医辨证治疗疗效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于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患者,并且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的不同,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则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的方法,而对于观察组观察,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使用中医辨治方法。对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改善状况、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慢性健康状况进行评分。结果 结果表明,对照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是82.50%,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是97.50%,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且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中,慢性健康状况评分和血气指标改善情况都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患者使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使用可以有效提升总体治疗有效率,并且还能够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改善患者的肺部通气功能,值得将此方法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医辨治;总有效率;血气指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于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患者,并且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的不同,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在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的人数为23例,女性患者的人数为17例,患者的平均年龄是(72.25±2.03)岁,年龄范围在65~85岁之间,患者的患病历程在8~15年的范围内,平均病程则为 (12.69±1.05)年。在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病人数为24例,女性患病人数为16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3.35±2.13)岁,年龄范围在65~85岁之间,患病历程在8~15年范围内,平均患病历程是 (12.79±1.15)年。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都没有明显的差异,同时P<0.05,可以对其进行比较。
1.2纳入标准
此次研究的80例患者都满足《慢性呼吸衰竭中医证候诊断标准(2012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的诊断标准,而且都知晓情况,并且同意参与到此次研究中。
1.3排除标准
对于参与到此次研究的80例患者,都排除了肺栓塞、气胸患者,同时排除了肝、心、脑以及肾功能障碍,并且也排除了中枢神经系统紊乱患者、消化道出血患者以及DIC患者,此外,还应该排除不配合治疗的患者。
1.4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的方法,用西药进行治疗,其中,包含持续性的氧疗、支气管祛痰、支气管扩张,所用的药物有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无创正压通气、抗感染治疗、维持电解质平衡、减少分泌物。对于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之上,需要使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方法,根据辨证的不同对其进行分别用药:对于痰湿壅肺型患者需要运用祛痰燥湿方法予以治疗,所用的药物有15g姜半夏,8 g厚朴,10g茯苓,10g陈皮以及8g橘红;对于痰热壅肺型患者,需要用到清肺化痰的方法进行治疗,用到的药物有:15g瓜蒌、8g麦冬、10g法半夏、10g川贝母、以及8g桔梗;对于合血淤症患者,需要使用5g当归、5g红花进行治疗;而对于合腑实证患者需要使用10g芦荟进行治疗;对于合痰浊郁闭证患者需要加用5g黄芩、5g金银花进行治疗;对于合痰湿闭窍患者需要加用2g苏合香进行治疗。中药方剂需要使用用水熬制的方法,并且每日熬制200mL,分早晚进行服用,持续对其进行为期4周的治疗。
1.5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PaCO2、PaO2的改善情况、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急性生理学、患者年龄、慢性健康状况等评分进行比较。
1.6统计学处理
对于所有的数据,都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其进行分析处理,并且用t进行检验,用(x±s)代表计量资料,如果P<0.05就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
通过进行对比记录可以发现,在观察组患者中,总的治疗有效率是97.50%,而在对照组患者中,总的治疗有效率是82.50%,对于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进行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而且P<0.05,统计学意义明显,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2.2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比较
通过记录对比可以发现,在治疗之前,两组患者之间的血气指标差异明显相对较小,而且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之后,通过对患者血气指标的改善情况进行观察,发现观察组要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2.3两组治疗前后的慢性健康状况评分比较
通过对比两组患者之间的记录可以发现,在治疗之前,两组患者之间的慢性健康状况评分明显降低,而且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慢性健康状况评分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并且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病症,该病症随着患者的性别、患病年龄、发病危险因素以及诱发加重因素等方面的原因,可以发现老年男性患者的数量明显相对较高,患有这种病症的患者通常要忍受至少18年的病情。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特点主要有证候要素,也就是基本的辩证要素,将其称之为证素,其中病位证素主要集中在肺肌,其次则在心、肾脏、脾以及脑窍,病理性质经常伴随虚实不同,虚喘在于肺肾两脏、实喘在于肺,从肺到肾成虚喘复感外邪,致使肺、肾气较为虚弱,通常情况下,复感外邪能够导致病情反复,影响到脾的健康,一旦咳喘加重,会对肺部百脉产生影响,对于肺气不利而升降失常的现象,如果鼓动血脉,就会导致血行涩滞癖塞,痰癖郁而化热或者外感邪热都会导致邪热内炽蔽、癖、热生成之后,阻遏在内进中,进而胶结化热,一旦邪热灼津成痰就会加剧脏腑的虚损程度,最终形成恶性循环,从而导致病情加重。
总而言之,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患者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主要表现出的症状可以使用中医治疗的方法进行整治,以此来有效满足标本兼治的效果,这样一来也能够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黄明儒,钟天耀,周琪,荣枧,杨勇,杨玉萍,许忠波,何帆.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中药治法研究概述[J].湖北中医杂志,2019,41(08):59-63.
[2]魏琼,周君纯,林海山,黄敦燕,梁宇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凝血纤溶功能异常的机制探析[J].辽宁医学杂志,2019,33(04):40-43.
论文作者:滕健,王秋菊,韩晓梅,张玉生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5
标签:患者论文; 两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有效率论文; 血气论文; 方法论文; 《航空军医》2019年第0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