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如何做好子女健康教育&宋广林教授访谈_健康零食论文

家长该如何做好孩子的健康教育——宋广林教授访谈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该如何论文,健康教育论文,访谈录论文,教授论文,家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宋广林,著名儿童营养保健专家、儿科专家。现任中国儿童发展中心主任医师、教授,食物营养与保健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理事,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副主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研究项目专家。先后主持过北京市、卫生部重点科研项目及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研究项目,共取得部市级科学进步奖和科研成果奖5项。著有《实用家庭营养全书》、《小儿常见病问答》、《家庭儿童保健全书》、《儿童常见病家庭防治》、《儿童保健》等图书16部。

记者问(以下简称记):您觉得我们家长应该怎样加强孩子的健康教育?

宋广林答(以下简称宋):对于健康教育,很重要的一点是,养成教育要比矫正教育更有效,更有意义。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在一开始就给孩子灌输正确的健康观念和知识,使其养成好的健康行为习惯。矫正教育则是在孩子出现错误之后,家长再帮助孩子矫正。相对来说,前一种教育方式更加积极有效,所以我们提倡养成教育,具体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长要教给孩子正确的健康观念。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让孩子主动地学习健康知识,自觉地保持自己的身体健康。

2.家长要教给孩子健康知识。这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

3.要让孩子天天运动,并且孩子的饮食应合理。生命在于运动,每天坚持锻炼身体,再加上合理的营养膳食,就可以增强体质,增加抵抗力。

4.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给孩子防病的知识。孩子的免疫力较低,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使孩子少得病。

记: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有哪些积极的意义?在孩子健康行为的养成教育方面又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宋:良好的健康行为是保证一生健康的必要条件。儿童一旦养成不良行为习惯,将很难改变。有不少人将这种不良行为习惯持续终生,并因此而染病,导致体质不良,难以从事具有竞争性的工作。父母和老师都有责任培养儿童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对于孩子健康行为的养成教育应该注意下述几点:

1.饮食应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不挑食,不偏食,少吃零食。不喝生水,不吃腐烂变质和质量不合格的食品。

2.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茶杯、餐具、牙具、毛巾要专用,既不用别人的,也不将自己的借给他人使用。

3.每日保证刷牙。勤洗澡,勤剪指甲,不用手揉眼。不乱扔果皮、纸屑,保持居室及环境卫生。

4.儿童不用化妆品,女孩长大后也应少用化妆品。

5.按时睡觉,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夏天应睡午觉。按时起床,不蒙头睡觉,睡前不吃零食,尤其不应吃饼干和糖果等甜食。

记:在孩子的卫生习惯方面,您觉得有哪些问题需要特别注意呢?

宋: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日之功,需要不断培养,这应当是家庭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一个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会终生受益。

对孩子卫生习惯的培养,我觉得有些细节应特别注意。比如说洗手,这看似小事,但对于防病却十分重要,因为人手是全身最不干净的地方,一只未清洗的手上大约沾有4万~40万个细菌。洗手事关健康,但许多儿童和青少年都缺乏这样的习惯,他们不能做到每次便后和每次吃食物前都认真洗手。有的孩子将手往水笼头前伸一下就了事,甚至双手并未全部沾湿,这根本不能达到除菌的目的。有人不懂得用流动的水洗手,几个人共用一盆水洗,结果可能会越洗越脏。有人洗手后用并没洗净的毛巾或卫生纸去擦,结果擦后比未洗前好不了多少,甚至会沾染上更多的细菌。据调查,一般人洗一次手平均用8秒钟,而真正要达到目的,则需要30秒钟。正确的洗手方法是,用流动的自来水洗。先将双手用清水洗一下,然后打上肥皂或洗手液,反复搓手掌、手背、手指、指缝以及指甲缝,然后再用清水搓洗,冲净。洗手后最好不用毛巾擦,用烘手器吹干最理想,当然,自然干燥也是很好的方法。还有,吃瓜果前,能去皮的去皮,不能去皮的要用开水烫一下或用果蔬消毒液浸泡。不吃变质和不能确保安全的食品。这些都是孩子不太注意的。

记:现在生活条件改善了,有不少家长对孩子吃零食基本上是有求必应。孩子吃零食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宋:我觉得,家庭条件再好,家长对孩子的零食也应有所控制。小孩吃零食有六忌:一忌吃夜食。不少孩子在晚餐之后,边做作业边吃零食,边看电视边吃零食,边听音乐边吃零食,边聊天边吃零食,有的甚至躺在床上吃零食。这样会过量进食,长此以往,会导致体重超标,身体素质下降。二忌过多食用脂肪含量高的食品。当前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营养特点是,蛋白质和热量供给充足,脂肪和食盐摄入过多,而钙、铁、锌、维生素A、维生素以及膳食纤维供给不足。油炸食品脂肪含量高,并且食品中的维生素破坏较多,所以不宜多吃。脂肪含量过多的食品还包括奶油蛋糕、冰淇淋、黄油类食品以及各种果仁,如花生、瓜子等。三忌过多食用高糖食品。所谓高糖食品不仅包括加入蔗糖太多的甜食和糖果,也包括以淀粉为主要成分的食品,如膨化食品和饼干等。四忌过多喝含糖饮料。当前市场上销售的饮料绝大多数含糖量较高,如各种果汁饮料、碳酸饮料和茶饮料。同时这些饮料中还包含对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可能有不良影响的色素、香精和防腐剂等。为了满足儿童对果汁饮料的偏爱,家庭不妨自制果汁和蔬菜汁,既不加色素、香精,又可少加糖,儿童饮用自制的果汁既可获得足够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同时又能保证清洁卫生,何乐而不为?另外,目前有不少家长每天都给孩子饮用含乳饮料。含乳饮料并不等于牛奶,从根本上说,它是饮料。虽然它里面包含了必备的牛奶成分,但其中更多的是水,其营养成分远不如牛奶高。建议家长不要用含乳饮料完全代替牛奶。五忌大量食用冷饮。当前许多儿童、青少年吃冷饮成癖,无论春夏秋冬,一有机会就大吃冷饮。大量吃冷饮,使胃肠道温度骤降,局部血液循环减少,容易引起消化功能紊乱,同时还可能诱发经常性的轻微腹痛,从而影响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六忌以洋快餐充当零食。一些洋快餐脂肪含量太高,营养不均衡,对儿童、青少年体格发育很不利。美国一份报纸曾刊登一幅画着热狗、汉堡包、薯条和雪糕的图片,并写有“我们害死的美国人和烟草害死的美国人一样多”。洋快餐的故乡都有了这样的认识,我国的儿童、青少年为什么还如此爱好洋快餐呢?

记:您觉得目前的家庭健康教育还存在着哪些认识和行为上的误区呢?

宋:目前的家庭健康教育存在着一定的误区,这些误区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家长健康知识的缺乏而产生的。下面我谈谈一些较为普遍的错误认识或做法。

现在有些家长为了增强孩子的免疫力,就买回来一些保健药品给孩子吃。为了增强抵抗力(免疫力)而服药不一定有效,因为靠服几付药就想提高人体免疫力,不过是一种良好愿望,更何况,“凡药三分毒”。靠用胸腺肽、干扰素和丙种球蛋白等生物制剂增强免疫力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其实保健药品并不能对每个人都起作用,有的还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河北省有一农民,三代单传,爷爷对孙子疼爱有加,就经常买野参给孙子吃,可吃了一段时间后,孙子感到浑身不适,送到医院一检查,发现孩子得了瘫傻后遗症。黑龙江省有一母亲给9岁女儿买鲜王浆吃,女儿却出现了异常反应:头痛、发胖、血压升高、内分泌紊乱,并出现了性早熟症状。所以我要提醒家长们在考虑给孩子购买保健品时一定要慎重。增强人体免疫力最为可靠的方法还是营养均衡和天天运动。但是,今天的独生子女挑食、偏食的多,比如,有好多孩子不爱吃蔬菜。其实,蔬菜中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如人类所需的维生素C就主要来源于绿色蔬菜和水果。另外,胡萝卜、红薯和西红柿等蔬菜中还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胡萝卜素进入人体后,会被转化为维生素A。如果维生素A与维生素C缺乏,人体的免疫力就会下降,就容易得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所以,孩子应当餐餐吃蔬菜,天天吃水果。要想做到这一点,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自己带头餐餐吃蔬菜,同时还要讲究烹饪方法,使做出的菜孩子爱吃、想吃。另外,为了防病和健身的双重需要,应该让孩子们每天保证1小时以上的室外运动,并形成习惯,坚持终生。

近几年,为了迎合人们“崇高”的心理,市场上出售的各种增高产品颇多,但是绝大多数都没有效果。上海一名消费者花580元为女儿买了一盒叫“XX高”的增高产品,用过之后,不但身高毫无长进,而且贴药部位还出现炎症。后经查,号称贴在皮肤上就可以增高的“神药”竟只是些含有微量钙和维生素D的东西!稍有常识的人就会知道这种产品根本不可能使孩子增高,但这类产品却能吸引成千上万的消费者,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卫生和工商管理部门加强对此类产品的监管是当务之急,但最根本的还是需要广大家长明辨是非,掌握科学知识,树立正确的身高观念,避免上当受骗。从医学角度讲,矮身材确实可以通过治疗长高,但治疗主要是针对疾病引起的矮身材,如原发性垂体侏儒、散发性克汀病等。由于遗传等原因引起的身材矮小,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原发性垂体侏儒,使用生物医学工程制造出来的生长激素治疗会有较明显的效果,服药一年能够长高10多厘米。但对于并非由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身材矮小,这种药不仅没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而且还会出现严重副作用。除了临床治疗,合理的运动和营养也是促进长高的重要途径。调查证实,90%以上的女孩子在11岁~13岁之间身高增长最快,男孩子则在13岁~15岁。这期间增长最快时,一年能长高10厘米以上。家长应该关注孩子在这一时期的营养需求,保证供给。此外,还应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因为生长激素最主要的分泌时间是在睡眠中。据研究,运动以后生长激素分泌量明显增加,同时,运动还会锻炼肌肉、骨骼,使之更加健壮。研究表明,摸高、爬杆或爬绳梯、上体前引、交叉伸展、跳绳、跳皮筋、踢毽子、单杆悬垂、游泳等运动会增加关节、韧带的柔韧性,有助于孩子长高。

家长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漂亮的童装总能令那些年轻的父母慷慨解囊。但很多人也许不会想到,这些衣服却可能含有危害孩子健康的“杀手”,——甲醛。甲醛是一种细胞毒性物质,除了会引发呼吸道炎症和皮肤炎症外,还可能诱发癌症。孩子吸入服装中慢慢散发出来的甲醛后,会出现打喷嚏、咳嗽、视物模糊、头晕、头痛、乏力、口腔黏膜糜烂、腹痛呕吐等症状,随着病情的恶化,还会出现声音嘶哑、胸痛和呼吸困难等,严重的还可能出现喉咙水肿、肺水肿、窒息、昏迷直至死亡。皮肤长期接触甲醛还会引起皮疹、接触性皮炎。由于甲醛是无色无味的,因此在选购服装时无法用感官来判断是否超标。那么如何避免孩子被甲醛伤害呢?建议父母们在为孩子选购服装时不要图便宜而买面料低劣的服装,因为这样的服装含甲醛的量可能会更多一些。另外,买回的新衣服应放置一两个星期再给孩子穿,这样可以让部分甲醛挥发掉;或者在给孩子穿新衣服之前,先洗一下,因为甲醛易溶于水,洗一下能减少它的含量。

目前,在大中城市的孩子中10个里面至少有一个孩子属于肥胖儿。儿童减肥与成人减肥不同,儿童不能使用饥饿疗法,不能使用减肥药物,不能使用减肥手术,尤其不适于快速减肥。儿童减肥要靠运动,孩子每天都应该有运动的时间。这一点也希望家有肥胖儿的家长切记。

标签:;  ;  ;  

家长应如何做好子女健康教育&宋广林教授访谈_健康零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