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邓小平“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思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韬光养晦论文,外交论文,思想论文,战略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邓小平提出的“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思想,是建立在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和世界局势的全面把握基础之上的。其根本点是要寻找有利时机,发展和壮大自己;是要审时度势,争取主动,独立自主;是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旗帜不倒,增强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思想,是邓小平灵活务实思想方法和个人风格的体现。学习、研究邓小平“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思想,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关键词 邓小平 韬光养晦 外交战略思想
1989年9月4日,邓小平在同中央几位负责同志分析当时的国际形势时指出:“对于国际局势,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第一句话,冷静观察;第二句话,稳住阵脚;第三句话,沉着应付”。〔1 〕“我们千万不要当头,这是一个根本国策。”〔2〕概言之,就是要“韬光养晦”。 近8年来,在邓小平“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思想指导下, 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既坚持原则,又机动灵活,利用矛盾,广交朋友,为我国争得了一个和平有利的国际环境,使国内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学习、研究邓小平“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思想,有着强烈的现实指导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指导意义。
“韬光养晦”,又作“韬光用晦”“韬光隐晦”,“韬光”是把声名才华掩饰起来;“养晦”,即隐居待时。南朝人萧统讲“圣人韬光,贤人遁世”。我国古代有《六韬》、《三略》的兵书,纵论用兵之计谋策略。“韬光养晦”,意为收敛锋芒,隐蔽才华和意图,待时而起。我们理解邓小平提出的“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思想,是把古代中国军事谋略思想运用于当代中国外交的一种“积极防御”战略,是卧薪尝胆、利用和平、抓住时机、发展自己、由弱变强的必由之路和取胜之道,是极具匠心和深谋远虑的。
1
邓小平“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有着极为深刻的思想内涵。
“韬光养晦”最根本的是要寻找有利时机,发展和壮大自己。邓小平认为,当今世界无论任何国家都面临着一个发展的任务,“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3 〕解决各种各样的社会、政治问题,归根结底都要靠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4 〕所以邓小平强调指出,应当把发展问题提到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要从这个高度去观察和解决问题。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第三世界国家,邓小平认为更应该抓住有利时机,利用当前出现的和平环境发展和壮大自己。在会见埃塞俄比亚总统门格斯图时,邓小平说,“我们都是第三世界国家,要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要丧失时机。”〔5〕同时, 邓小平认为,只有第三世界的力量真正得到了发展和壮大,才能在国际社会事务中,在推动世界和平发展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如果世界和平的力量发展起来,第三世界的力量发展起来,可以避免世界大战。第三世界应当利用这段时间发展经济,逐渐摆脱贫困落后状况。”〔6〕
“韬光养晦”是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旗帜不倒,增强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中国要发展,但这种发展不是资本主义的两极分化,而是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比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 ”〔7〕邓小平认为,通过一个阶段的发展,尽快摆脱落后贫困的面貌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当务之急,也是中国发挥社会主义大国重要国际影响和作用的必要前提。不埋头苦干,不寻求发展壮大,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体现不出来,在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进程中就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就有可能因丧失时机而陷于被动的地位。“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只有到了下世纪中叶,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才能说真正搞了社会主义,才能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现在我们正在向这个路上走。”〔8〕这恰恰说明,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未来前途充满必胜的信念。
“韬光养晦”是要审时度势,争取主动,独立自主。邓小平提出“韬光养晦”,并不是在强大势力逼压下的无奈迎合,而是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原则。一方面是坚持整个国家的独立自主,认为中国首先要靠自己的努力,自力更生,发展壮大。“中国稳住了,而且实现了发展目标,社会主义就显示出优越性。”〔9 〕另一方面是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对外关系上不急于当头,不同任何国家或集团结盟,而是完全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利益、原则和判断来决定和调整对外关系和政策。“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参加任何集团,同谁都来往,同谁都交朋友。”〔10〕中国应当在寻求自身发展的大前提下全方位地同各个国家搞好关系。“我们不打别人的牌”,“我们也不让别人打我们的牌。”〔11〕这种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最有利于世界的和平,能够使我们在错综复杂的形势面前保持最大的行动自由。同时,邓小平在中国的对外政策中又提出要旗帜鲜明地反对霸权主义和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利益。“任何违反国际关系准则的行动,中国人民永远不会接受,也不会在压力下屈服。”〔12〕邓小平在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就明确指出:“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13〕这就可以看出邓小平的“韬晦之计”不是没有原则的软弱退让,而是牢牢恪守独立自主的基本准则。
2
邓小平“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思想,是建立在正确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基础之上的。
“韬光养晦”是对我国国情和现实条件的全面把握。客观地看,中国是一个大国,有12多亿人口,国民生产总量不小,但按人均计算,又是一个小国,是发展中国家,中国如果不迅速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就不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应有的作用。如果力量不足以强大,就心有余而力不足,即便发言也没有分量,影响不了大局,无益于世界和平发展的进程。邓小平认为,“第三世界一些国家希望中国当头”,“这个头我们当不起,自己的力量也不够。”〔14〕另一方面,中国近百年来的历史也证明,落后就要挨打,就要遭受欺凌和压迫,就会处处受制于人。所以“坦率地说,中国近代以来没有对世界做出应有的贡献。”〔15〕即便在社会主义中国确立之后,由于我们起步较晚,经济建设走过一些弯路,发展不快,也常常遭到西方敌对势力的刁难和压制。打铁先得自身硬,要粉碎西方敌对势力的图谋,唯有“韬光养晦”,卧薪尝胆,求得自身发展。对以后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邓小平同志寄予深切厚望,“现在我们国内条件具备,国际环境有利,再加上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办大事的优势,在今后的现代化建设长过程中,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比较好的阶段,是必要的,也是能够办到的,我们就是要有这个雄心壮志!”〔16〕
“韬光养晦”是对社会主义运动实践经验和教训的深刻总结。邓小平认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虽然有了较大发展,积累起了比较强大的力量,但是一些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总是千方百计地要进行阻挠和抵制,而且压制的力量相当强大。在这样的情况下,感情用事,硬碰硬,势必会使中国的发展受到影响,从保护自身,发展自身的角度考虑,中国应当趋利避害,寻求主动。同时,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有没有优越性,是不是真正比资本主义优越,不是靠自己“当头”吹出来的,而是要有根据,要用事实说话,“要证明社会主义真正优越于资本主义,要有第三步,现在还吹不起这个牛。”〔17〕科学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就一度出现过这种不顾客观实际的问题。如中国在“左”的思想干扰下说什么宁要贫困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不要富裕的资本主义等。邓小平同志认为,这严重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判断标准是“三个有利于”。所以,邓小平指出,如果我们实现了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这不但是给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走出了一条路,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18〕事实上,尽量避免无关大局的国际纷争,埋头经济发展,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实际上的作用和影响要比前者大得多。
“韬光养晦”也是邓小平灵活务实思想方法和个人风格的体现。邓小平思想方法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求真务实,讲求实效。他认为“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19〕既要掌握马列主义的精髓,又要面对不断变化发展的实际。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处处闪烁着这一精华。在国际问题上,邓小平虽然认为世界上和平与发展是两大主题,但同时也清醒地指出,“世界上矛盾多得很,大得很,一些深刻的矛盾刚刚暴露出来。”〔20〕现实条件下,我们社会主义中国面对的形势很复杂,很严峻,但“我们可利用的矛盾存在着,对我们有利的条件存在着,机遇存在着,问题是要善于把握。”〔21〕为了利用当前存在的条件和机遇,邓小平认为,要冷静观察,稳住阵脚,不要当头,“当了绝无好处,许多主动都失掉了。”〔22〕不要因此分散过多的精力,而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前提下,处理好国家之间的关系,利用良好的国际关系搞好改革开放,发展自己的经济。“我们谁也不怕,但谁也不得罪,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办事,在原则立场上把握住。”〔23〕这正是邓小平灵活务实独特个人风格的良好体现。
3
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坚持“韬光养晦”可以“有所作为”。我们以此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应当长期坚持不变。
我国活跃在国际舞台上,正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邓小平“韬光养晦”外交战略思想的指导下,我们经受住了国际风云变幻的严峻考验,社会主义的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我国积极改善和发展了同所有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巩固和加深了同广大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争取发展的传统友谊;我们尊重苏联和东欧地区各国人民的独立选择,并同他们建立了新的国家关系;我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和联合国的各项活动。正如李鹏总理在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上讲话所概括的那样:“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外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
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国家实力不断强大。在过去的近8年时间里,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 提前实现了翻两番的目标,城乡人民生活继续改善,教育、科技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国防建设得到加强,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
在巨大的成绩面前,还要不要坚持“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思想?我们认为,回答应该是肯定的。一方面西方敌对势力企图“西化”“分化”我国的方针一直未变,仍在继续实施,我们应当与之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另一方面,从根本上说,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国力还是有限的,我们的中心任务仍然是一心一意搞建设。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是十分宝贵的。将来,即便是中国强大了,也还要坚持“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像小平同志说的那样:“越发展越要谦虚”。〔24〕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我们应当始终从“一个根本国策”的高度来理解“不当头”,不称霸,努力把我们的事情办好,这样我们才能始终处于主动地位,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注释:
〔1〕〔3〕〔5〕〔6〕〔9〕〔10〕〔11〕〔12〕〔13〕〔15 〕〔17〕〔18〕〔19〕〔24〕《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21页、383页、 270页、249页、320页、162页、233页、348页、12页、269页、246页、 77页、382页、320页。
〔2〕〔14〕〔22〕〔2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63页。
〔4〕〔16〕《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7页。
〔7〕〔8〕《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25页。
〔20〕〔2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54页。
标签:韬光养晦论文; 和平与发展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邓小平论文; 邓小平文选论文; 国家社会主义论文; 经济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