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会考命题思路发挥对地理教学的正导向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命题论文,导向论文,思路论文,作用论文,地理教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年一度的高中地理会考,经过这些年的实践,越来越被地理教育界所重视。会考性质是水平考试,与筛选性的选拔考试不同,但对高中地理教学产生的影响还是明显的。因此,通过抓住会考命题这一环节进行改革,以促进地理课堂教学的深入改革,从而发挥课堂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我认为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素质教育在地理学科中的实施有很多途径,如开设选修课、活动课、开展课外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与特长等,都是必要的,但主渠道仍在地理课堂教学。而制约课堂教学深入改革的因素中除认识与观念上的问题之外,考试的形式与内容起着重要作用。目前有“考试纲要胜过教学大纲”、“考什么,讲什么”的说法,正说明地理会考对课堂教学的导向作用,关键是要使会考发挥正导向作用,以有利于素质教育在地理学科(特别是课堂教学)中的实施,从而加速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
素质教育并非不需要考试,它也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问题是要什么样的质量?怎样进行评估?有考试就有命题,我们可否以此为切入点,按素质教育的标准改革考试和命题思路,使课堂教学更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使应试与备考更科学而讲求学法。事实上目前各学科的高考也在逐渐进行稳步改革,在命题中从立意、情境、设问等方面进行设计。我国的公务员考试也十分重视能力考察,美国的大学入学考试和研究生考试更是把能力考察放在重要位置。我们许多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已在设计考察能力的试题,因此,在当前提出改革会考命题思路,使其更有利于掌握基本知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形成科学观点,应该说不仅必要而且也是适时的。下面谈几点想法,以期引起关注。
一、高中地理会考命题的改革设想
1.抓基本,重综合,注意知识体系与结构的掌握
长期以来,考试命题常是对知识的记忆理解考虑多,对其综合运用考虑少;对知识单项掌握考虑多,对其体系结构考虑少;对陈述性知识考虑多,对程序性(对知识的加工整理)内容考虑少。基于此,我认为是否可以从知识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性多考虑,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地理知识体系、各部门结构组成及联系,避免把知识分割成若干孤立的知识点,摆脱复习备考中的勾范围、划重点、导致死记硬背的方法。要科学备考,讲求学法,注意对知识整理与加工,要检查对知识属性、本质特征、系统结构、联系规律、基本概念原理的了解,不追求书本上原词原句的答案。
2.抓思维,重能力,注意对知识的整理与加工
能力考察是当前世界各种考试命题的趋向。考试重视能力,才能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思维训练与学科能力的培养。从传授知识到培养能力之间应该有一个“程序化过程”,即对知识的整理加工,如列出体系结构、分析各组成要素及其联系,使之结构化;对知识组织整理、列表比较、计算制图等,使之技能化;将文字以各种图像显示,使之形象化;概括地理事物间的因果、包含、并列等关系,总结地理事物的分布、运动、演变的规律,使之规律化。在“程序化过程”中,必须依赖一系列积极思考,综合、分析、比较、判断、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思维能力发展了,才会有创造能力的出现。
3.抓观点,重应用,注意原理与事实、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地理教学要进行科学观点与价值观的培养,重视情感、态度、意志等身心发展的教育,这就需要联系生活与生产的实际,使原理与事实有机地结合。对科学的环境观、人口观、资源观;区域差异与因地制宜;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等观点,以及对地理知识价值观的认识和科学态度;作一个“活跃而负责任的公民”应具备的情感意志、思想品质等的培养,应成为教学与教育的重点,在命题中也应有所体现。如用科学的观点分析评价环境与身边的地理问题,以科学的道理说明地理现象,或用不同于课本的例证来印证某项地理原理等。
4.抓整体,重设计,注意构建新的命题思路
在命题改革中应从地理知识的整体出发,反映地理学科特点和知识间联系,打破过去双项细目表中几乎每个知识点都涉及到的所谓覆盖面,并应构建新的反映学科能力要求的细目,这需要不断实践探索形成。在题型与内容设计上,应构思新颖、发挥创见,对选择题与非选择题(如读图分析、综合、简答)即客观题与主观题并重,特别重视提供信息(资料),设置情境,考察能力,这些能力如发现问题、观察描述、比较异同、分析原因、概括要点、综合特征、区别分类、推理判断等。也可以考虑个别题目不用一个现成的标准答案去套,而看学生的潜在能力、知识面与创见,以及思维和表达能力等;有的可要求设计比较两个地理事物的表头,而不必答出比较内容。这样,对知识内容要求并不高,只考察基本知识技能和观点,难度可以降低,但对能力的要求增强了。显然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需要考虑平时在教学中如何按素质教育要求进行培养能力与教会学习方法。
二、地理会考能力要求的建议
目前,各地都有自己制订的会考要求或纲要,有的也列出了能力要求。这里只想从改革会考命题的角度出发,提出几点建议:
1.加强对地理学科知识体系和结构的考察
高中地理毕业会考是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对地理学习的一次总结性考试,学生对所学课程的总体掌握如何?对学科内容结构了解怎样?对地理学科的价值有什么样的认识?应该通过会考进行一次考察,这不仅可以检查教学效果,而且可以了解学生是否在头脑中树立了地理知识体系,并进而使地理知识内化到学生的总体知识结构中,这样才能成为学生自己掌握的知识,而不是仅仅单纯地记忆一些孤立的概念。如列出地理知识体系框图,让学生填注部分项目,或分析知识结构图中部分知识间的联系。也可以对一些概念进行分类或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对地理学科的价值与作用、知识特点与属性也可以进行一些考察。
2.对空间思维与空间想象能力的考察
空间概念的树立是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空间联系的基础,它们又是空间思维与空间想象的前提条件。在高中地理知识中,许多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布联系,运动变化、作用影响都常以空间思维和想象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宇宙间天体系统的关系,地球运动所形成的各种现象,大气、海洋、陆地各环境的联系,大气运动、水循环与地壳物质循环及其时空变化等。这些都离不开空间想象与思维活动,考察这部分能力,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地理环境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如某一自然现象出现与其对应的其他地理事物的影响,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某特定位置时,阳光直射点在哪里,此时极昼或极夜范围变化如何,地球运动速度变化趋势怎样,这些问题可借助图像来设问,但需要空间思维与想象来回答。
3.考查综合分析、比较判断等思维能力
提供信息资料,设置情境,考察能力,这是近年来许多考试中常用的方式,在命题前搜集各种可供设问的文字与图像资料,有些就是无需记忆的课本知识,然后根据立意,巧妙地设置情境,所提供的信息(文字、图表、数据、景观图或地图)要简明,使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易于发现和利用它们,根据设问对这些资料进行综合归纳、分析比较、作出判断。这种考察方式,题材广泛,易于联系实际,可以灵活运用知识,可以了解学生的多项能力,甚至包括组织资料、逻辑思维、文字表达的能力和全面细致深入的思维品质。
4.运用科学观点分析、评价地理问题的能力
当前人类面临的地理问题很多,往往也都是命题的热点。环境问题是核心,与此有关的人口问题、资源问题、能源问题、城市问题,以及更具体的如酸雨问题、臭氧空洞问题、气候变暖问题或是野生生物濒危、物种灭绝、荒漠化、水土流失、森林被毁、草原质量下降等等,这些都需要强烈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掌握有关环境的基本知识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中学阶段只要求学生树立科学的环境观,了解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道理,并能从个人做起,为保护环境、拯救地球,做21世纪的优秀世界公民积极参与“绿色行动”,并规范自己的行为。要能用正确的观点去识别、分析、评价身边的地理问题,这方面的教学和命题正逐渐得到重视。
5.联系实际,考查以地理原理说明地理事实和用事实印证原理的能力
地理知识,无论是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部分,联系实际的内容很广,有些原理即是地理概念的综合,用一些常见的地理事实或地理现象,让学生解释原因,或让学生独立举例以印证所学的地理原理,这不仅检查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检查了对知识的应用。当然这里只要求教学中在最基本的原理与事实间进行有机结合,并与生产生活实际和学科间知识相联系。
6.考查各种图像的判读和分析能力
利用图像设计命题是地理考试的特色和优势,同时也是教学中发展形象思维、树立空间概念、培养多项能力的重要手段。地图能力的考查往往又占图像中的主要部分,对区域分布地图在命题中可从全部与局部的选取、平面与剖面的联系、综合与单项的变化等多角度去考查;对地理原理示意图可从过程与结论的推导、模式图与实际图的分析、运动与变化的观察等方面去考查;还有结构联系框图的填充、设计、推理,关系式的分析、归纳、推导(如平行并列、主次包含、前因后果等关系);以及自然与经济统计图的判读、景观图的分析、甚至环境漫画的剖析等,这些都应在会考命题中予以体现。当然命题应以设计新颖的图像为宜,要能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去解答未见过的新图,有时还可用“无图考图”的办法检查对空间分布的掌握。
三、发挥地理会考在教学中的正导向作用
当我们的会考逐渐通过改革转向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时候,在以下几方面将会对地理教学产生正导向作用:
1.开拓教学研究的新领域
素质教育怎样在教学中体现,是教学研究的新课题,在会考命题思路进行改革以后,今后教研部门恐怕应在如何把握知识整体结构、分析各章节的基本内容、要培养哪些能力和应树立的观点等方面进行研究,在使知识“程序化”过程中也必将有新的创造。
2.使课堂教学更符合素质教育要求
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培养能力,这早在80年代初即已提出,但在相当多的课堂中仍以单纯传授知识甚至“满堂灌”为主,这固然有观念等因素制约,但在考试中未有较大幅度改革、未以能力考查为主,是影响教学改革的关键。今后在优化教学过程、钻研教材、设计教法方面应特别重视能力培养和善于把知识“程序化”,教师要运用启发式教学并注意设计问题和提供思维线索,只有在教学中真正体现改革,才能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中发挥主渠道作用。
3.要重视学法指导
从教师为中心要转向以学生为主体,从单纯重视“教”转向“教”与“学”并重,从“教师教,学生学”转向“教师教学生会学”,其重要体现就是要重视学法指导,让学生会学会想,教师就要会教会提问。命题中重视能力考查。教师就要会教学生驾驭知识的本领,思考问题的全面细致、严谨深入、灵活敏捷,没有教师的点拨和有效的思维训练和学法指导,靠老办法是很难奏效的。
4.促进平时考试的命题改革研究
教师平时的提问测试,是以考查知识的积累记忆为主,还是以灵活运用知识为主,这其中有教师水平问题,也有指导思想问题。在会考命题进行改革后,必将促进教师要研究平时考试的改革与命题构思,现在有的学校教师已在探索让学生写小论文、口试等方式代替部分笔试,这样也将使课堂教学的改革力度增强。一批有创见的、构思新颖的、以考查能力为主的新鲜命题必将在教师探索研究中出现,当然这与只面向少数学生“应试教育”下的偏题、难题、怪题是有着本质区别。
5.使复习备考方法更加科学
今后的复习备考应更加科学,讲求学法,要使学生摆脱堆砌知识的题海,而探求各种思维方法的应用。能力考试是无法准备的,对记忆的知识要求不高,主要在平时的思维训练而非简单的知识积累,所以新的科学的复习备考方法的研究,也将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是探索素质教育实施的内容之一。
综上所述,改革会考命题思路,只是地理教学总体改革中的一个子系统,但却是关键的一步。评估质量,考试命题,它们对教学起着“指挥棒”作用,我们的意图是令其发挥正导向作用,建立良性循环机制,以期将来能做到“教会什么考什么”。能力考试——在教学中培养能力——全体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标签:地理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地理科学论文; 空间分析论文; 会考论文; 空间设计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