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智能表采集质量的相关策略分析论文_孙艳

提高智能表采集质量的相关策略分析论文_孙艳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漯河供电公司 河南漯河 462000)

摘要:智能电能表将电能计量、数据存储与分析、网络通信、信息互动集于一体的一种新型智能电能表,能够进行电能数据采集、信息存储、电能信息监测、信息交互等功能,是智能电网建设的关键环节。由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自身精密度高、容错率低的特性,要求表计相关参数必须正确,也要求专业技术人员熟悉用电采集知识,因此,日常运行维护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提高智能表采集质量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智能表;采集质量;提高策略

智能表作为终端媒介实现了计量和通信的二合一,可以实时采集与监控电力用户的用电信息。它取代了传统的人工抄表方法,避免了人工抄表过程中抄表不及时、估抄、漏抄的现象发生。

一、智能电表与老式电表相比的好处

1.智能电表是未来智能电网终端的发展方向。与老式电表相比,智能电表具有计量精度高、智能扣费、电价实时查询、电量记忆、抄表时间冻结、余额报警、信息远程传送等功能特性,能最大限度避免人为错误,还能有效防止窃电行为。智能电表其实是为实现国家智能电网而推出的计量设备,是该系统建设重要环节。所谓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也被称为“电网2.0”。它建立在集成、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等技术设备,实现电网安全可靠和经济高效的目标,具有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和互动化等主要特征。“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是实现电能信息全采集、全覆盖、全预付费的基础,是建设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杜绝了原人工抄录出现的用电误读、误抄、漏抄和抄表不及时等问题。

2.可随时查看电量电费。新型智能电表使电力用户不用跑到屋外找电表查电量,直接可以通过电表上的液晶显视屏查询电费、告警、历史用电、实时电价及供电曲线等信息,了解自家在不同时间的用电情况,在用电波峰的时候关闭某些电器,根据自己需求,制定用电计划,在精打细算中节约用电。还可以由电脑远程自动抄表,将大大提高抄表精确性和工作效率,有效避免人工抄表的误差,并可远程分析电表数据,帮助供电企业掌握客户用电信息,第一时间获取现场故障和异常情况,方便及时抢修,减少停电时间。

3.督促大家养成节电习惯。由于部分客户不注意一些用电细节,例如关掉电视和电脑后,屏幕上的电源灯还在亮着,或者电脑在待机状态,各种充电器还插在电源上等等,用电量尽管很小,智能电表也会记录下来,这样积累下来的电量其实也不小。因此,让更多的人“智能”用电才是智能电表的功能所在。通过智能电表督促人们养成节电习惯。

二、提高智能表采集质量的相关策略

1.建立智能化的表库管理系统,提高产品管理效率。当前,智能表生产厂商在质量管理与控制方面基本通过了电力营销业务管理系统,能够对营销流程进行跟踪、管理,但是在表库信息入库过程中依然是采用人工记账的方式进行。随着智能表用户数量的增加,使用智能表需求增加,当前的表库录入与管理方式已经妨碍了工作的持续开展,需要通过建立智能化的表库管理系统来缩短表库的建库时间、提高表库的管理效率。在建立智能表库之后,还应该加强各个垂向职能管理部门之间的横向协调与管理,通过减少中间信息交互环节的方式降低信息交互可能导致的信息错误概率。例如,既有的智能表拆装程序十分繁琐,这使得管理工作的协调时限延长,容易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而遭到用户投诉。因此,可以通过加强垂向智能管理的方式来减少中间环节信息的流转,提高技术服务水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提升智能电能表故障鉴定的分析与应用。随着智能电能表运行数量和运行年限的增加,智能电能表故障类型、数量与管理精细化要求也随之增加。公司先后编制《故障电能表处理管理办法》、《关于加强智能电能表故障统计分析的通知》等制度,建立智能电能表在市公司、计量中心和供电单位的三级故障鉴定分析及应用模式,明确各级单位职责及故障表送样、故障鉴定分析、数据统计、数据应用等工作要求, 并在营销业务管理系统中开发管理模块,实现故障表从供电单位更换到计量中心鉴定结果录入,再到鉴定分析应用的全过程闭环管理,详见图。建立智能电能表故障鉴定分析标准化流程。为提升智能电能表故障分析的质量与效率,通过不断积累和总结,公司逐步建立起智能电能表故障分析标准化流程。通过制定智能电能表故障鉴定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对故障分析作业人员的操作进行规范,对故障分析的流程进行固化,对故障分析的质量管控提出明确要求,不仅提升了智能电能表故障分析的效率,同时避免了故障分析深度的不一致性,从而实现故障原因的快速、精准定位。开展故障信息多维度分析与数据挖掘。以故障智能电能表逐只鉴定分析数据为基础,结合系统智能表安装、运行、更换、区域分布等数据,开展故障信息多维度分析与数据挖掘。一方面掌握主要故障原因及分布情况,并制定防范措施;另一方面分析不同生产厂家不同规格设备的运行故障率;还通过分析掌握各基层单位电能表安装、运行、维护等环节质量管控的水平。加强故障分析数据的发布与应用。在开展故障数据分析挖掘的同时,以月报的形式定期将故障分析数据进行发布和应用。一是指导各供电单位有针对性地开展故障消除工作。二是通过对不同厂家故障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常见及典型质量问题,并反馈至试验验收与检测环节,有针对性地增加相应检测项目,提升检测质量。三是通过故障数据的分析为公司下达智能电能表更换、运行监控决策等提供依据。

3.智能表的全寿命周期管理。首先,因地制宜安装智能表。不同地方对智能表的安装要求不同,通常情况下,农村安装全载波表,而城市主要安装半载波表,特殊情况除外。原则上,智能表的安装要做到安装地点要隐蔽,达到防雨、防晒、防尘效果。安装高度要适合,以便于用户插卡充值和查看电量、电费为准。其次,严格智能表质量管控。智能电表的质量直接关系着智能电表的运行,因此,要严格限制劣质的电表投入使用, 招标采购要选择高质量的智能表, 以保障电表的使用寿命和正常运行。其三,加强人才管理与储备,提高运维人员的技能水平。相比普通电表,智能电表的运行维护工作及故障处理工作更加复杂。因此,要重视加强人才的管理与储备, 智能电表的日常运行维护分为虚拟与实体两大模块。虚拟资产的维护依托于SG-186 系统数据的处理和维护, 而实体维护能力主要是现场故障处理。要强化这两个方面的技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从而提高运维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其四,有效运用电能信息采集与负荷管理系统。受通信信号强弱程度的影响,智能表的数据采集成功率并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因此,需要对日常数据采集成功率进行监督管理,熟练掌握电能信息采集与负荷管理系统,设立相关监管专人负责每日查看掉线终端情况,对采集系统内的信息进行跟踪,如发现断线故障,要及时进行跟踪处理,从而保障智能表采集成功率。

智能电表作为用电采集系统建设中的十分重要的一环,其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用电采集系统的正常使用,也是广大客户和社会舆论聚焦的话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智能表的信息采集质量管理过程中必须通过多个渠道和多种方式提高智能表的工作完善性和整体水平,保证能够为后续智能电网的建设提供详细、准确的基础数据。

参考文献:

[1] Q/GDW373-2014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功能规范

[2]杜敏.以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为基础的营销信息化管理.《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4).

[3]刘勇.关于如何加强用电采集系统中智能电表质量管控方法的探析[J]. 科技研究, 2015(13).

论文作者:孙艳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2

标签:;  ;  ;  ;  ;  ;  ;  ;  

提高智能表采集质量的相关策略分析论文_孙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