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如何作为?—以中学历史教学为例论文_杨红

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如何作为?—以中学历史教学为例论文_杨红

(贵州省贵阳市民族中学 贵阳 550025)

翻开历史新课标,不难发现其在内容编排上,既注意衔接又避免重复,多类型、多视角、多层次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在体系构建上遵循了中学历史教学规律,更体现基础性、突出时代性。这其中既包括课程内容所反映的思想,也包括课程内容表述的方式和语言。显然,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传统课程难以满足的,面对这样严峻的挑战,我们将如何应对?

(一)更新教学观念,重构师生关系

从某种角度来看,教育其实也是一把双刃剑,具有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双重的力量。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都颇为沉闷。教师严格的按课程规定,亦步亦趋,学生在进度和应试的驱动下,拼命在“适应课程要求”中苦苦挣扎,而结果却是事倍功半。在这其中,教育更多是体现为窒息创造精神。面对这种非正常的教学现状,我们不禁要问:教育的意义究竟何在?

教育就其本质而言,首先要带给受教育者完备、丰富的知识与技能,而更重要的是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学生在掌握知识本领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的丰富情感、完善人格、拓展精神世界,提升生命的价值。而这一切都是非功利性的,所以,更新教育观念首先要更新的就是教育价值效益观。诚然,知识是学生实现一切发展的基础,但知识的数量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促进学生整体发展,其核心就是学生各种能力特别是创造精神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变“教师本位”为“学生本位”,要充分运用教师的智慧,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要变“权威的传授者”为“平等中的首席者”。

教学是一个单纯的告诉与被告诉的过程吗?回答是否定的。我们不能否认,它首先是教师引导学生获取知识的特殊认知过程,但更是一个师生感情共融,价值共享,共同探求新知识,共享生命体验的生活过程。新型教育中的师生关系不再是单向传递关系,而是双向交流的关系。就以我所执教的历史学科为例。

历史学习是一个对历史从了解到理解,从感知到感悟的过程。在这其中,我们都注重鼓励学生在尊重历史和客观规律的前提下,提出自己的见解。而学生开口的前提除老师必要的引导外就是要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试想,如果老师总是以“知识权威”的身份挑剔的审视学生,何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呢?那就更谈不上在观点争论中碰出智慧的火花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据埃里克森的精神分析理论:中学生正处于一个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的时期,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乃至教育教学的展开,只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才会有吸引力,才能真正实现“教与学相长”。

(二)开放知识结构,转变教学方式

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人文学科,它要求历史教师除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外还要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即一专多能。要构建一个既有肉体又有灵魂的活的历史学科知识结构,每位历史教师随时都要更新知识,只有不断的加强教学业务进修,才能从传承走向创新,从主动探知到发现新知识、新信息,在学生的知识和智力发展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可以预见,随着知识社会化和社会知识化程度的日益提高,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必将走向高度统一,高考科目中的综合科就是一个信号。所以新型的历史教师不应是固守于一门学科的狭隘专业人士,科技、文学、宗教、艺术、哲学都应在他的视野之内。

而要想真正走进新课程,还要把着眼点放在教学方式的转变上。我个人认为,有这样两个切入点:第一是要联系实际,变抽象为主动,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

比如讲到洋务派、维新派和革命派所代表的阶级时,学生一般对洋务派和革命派的认识都很清晰,但提到维新派却总像是雾里看花。说它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吧,又有资产阶级思想;说它代表资产阶级吧,它搞了一次维新变法还是由皇帝挂帅,学生很糊涂。我在讲述这个问题时,就其之间的复杂关系给学生做了一个比喻:如果说洋务派推行洋务运动和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分别是封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段自编、自导、自演的话,那维新派的戊戌变法就是资产阶级自编、自导而由“名气”较大的封建统治者“领衔主演”的。但它终究是资产阶级的作品,这样一说,学生明白了,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第二,要及时审视和调控学生情绪。记得有一次在一个班讲“全面内战爆发”,因为天热我又是下午的最后一节课,而前一节正巧是体育课,讲课时,我明显感到同学们的心已游离在课堂之外了。但我又不能停下教学,让同学们休息,于是我说:“同学们,有一首歌中唱到‘承诺有时就像蝴蝶,慢慢的飞,盘旋,然后不见’这其实就是内战爆发前后蒋介石的真实写照”。同学们疑感的收回飘浮的眼神看着我。我接着说“在《双十协定》中,蒋介石承诺不打内战,这时的承诺就像蝴蝶一样,看上去很美,但其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方针已定,一边谈判一边着手准备内战,所以蝴蝶开始飞了,盘旋了。”说到这,同学们的表情多了几分认同感。我乘势紧追,问“那当其内战准备好后呢?”同学们回答“蝴蝶不见了”。我借机引出全面内战爆发。几句话,学生的心回到了课堂。可见这些都是可以探索的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

综上,新课程的实施要求老师要更新教学观念、重构师生关系,开放知识结构、转变教学方式,这样才能在张扬教学质量中升华学生素质。

论文作者:杨红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10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4

标签:;  ;  ;  ;  ;  ;  ;  ;  

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如何作为?—以中学历史教学为例论文_杨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