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执照价值的构成、趋势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执照论文,对策论文,趋势论文,价值论文,银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银行的执照是银行的无形资产,这是和银行的特许经营地位相关的。银行业是关系到一国金融体系乃至经济体系安全的重要行业,因此国家对于经营银行业是有特殊要求的,获得银行的执照是需要金融监管当局批准的,这决定了银行业不是完全竞争的行业,从事银行业务可以获得一部分超额收入。对于银行所有者来说,失去了银行执照就失去了以后凭借经营银行业务可以获得的超额收入。因此银行的执照是有价值的,在本质上等于银行在未来持续从事业务可以获得的超额收入的现值。经验证明,银行失败往往是和银行的执照价值下降相关的。因此研究银行执照价值的含义、影响因素及变化趋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银行执照价值的含义
银行之所以能凭借其执照获得超额收入,一是因为银行市场不是完全竞争的,二是因为银行的经营性质。因为银行的负债是具有和货币等同的效力,这使得银行可以吸收远超过自己资本金规模的负债来从事投资获益。银行的特许经营性质决定了银行的负债和投资之间存在一个差值,这个未来每年差值的现值就是银行执照价值。这一点可以用以下图一来说明。
图中SS、DD分别代表资金的供给和需求线,在完全竞争情况下,两者相交于A点,确定的资金价格是R[*],供给量是P[*],在假定只存在一个垄断银行的情况下,资金供给者将资金存人银行,需求者从银行贷款,由于银行是垄断的,它根据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原则来确定利率和数量,存款者获得利率R[,1],贷款者付出R[,2],资金量为P[,1]。这样,银行获得的图中阴影部分即为银行超额收益。
可见,银行执照价值在本质上是银行凭借其特许地位取得的经济租金。可以简单的计算为(存贷款利差*贷款规模)从理论上看,存在这个租金不是资源的最有效配置,图中由A、B、C三点围起的三角形是社会福利的净损失。但上面的分析是建立在市场信息充分的基础上的,实际上,由于资金供求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完成资金的配置是要付出交易成本的,这个成本包括信息搜寻成本,谈判成本,监督成本和强制成本等,银行之所以存在正是因为银行的出现大大节约了交易成本,提高了资源的配置效率。Diamond等人证明了在市场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银行是如何节约交易成本的,实证分析也验证了这一点。事实上,银行的存在还满足了资金供求双方的流动性需求和资产多样化的需求等。总体来说,银行的出现解决了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带来的资金配置无效率问题,银行本身也从资金配置效率的改善中获得一部分超额收益。当然,银行本身也存在信息问题,并且由于银行独特的资本结构,存在较为重要的委托——代理问题。银行的存在不可能完全消除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资源配置效率问题。
上文所述的执照价值是简单的计算,实际上,银行不可能把吸收到的存款全部贷出去,而是受到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限制,银行本身为了应付流动性的需要还要保留一部分超额准备;同时,银行除了贷款还有其他类型投资(以贷款为主),银行的一部分自有资本也会参与投资。并且,银行的执照价值是假定银行能够持续经营下去而获得的超额收益,如果银行从事高风险投资,尽管可以获得高收益,但项目失败的可能性也很大,一旦项目失败,银行资不抵债,就会被清盘从而丧失执照。因此,银行的执照价值所对应的投资指的是银行的稳健投资。从而,银行的执照价值可以重新计算为:[(1-r-r[*])D+KD]×R[,I]-D×R[,D]-C×R[,K];D指存款,r指存款准备金率,r[*]指超额准备金率,KD指资本金中用于投资的资金,K代表用于投资的资本金占存款的比率,R[,I]是投资收益率,R[,D]是存款利率,R[,K]是资本成本,即资本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平均利润,C指资本金。
图一:银行执照价值
二 影响银行执厢价值的因素
从上文可以看出,影响银行执照价值的因素是如下几个方面:
1.投资收益和负债成本之间的利差,这个利差受几个方面的影响:一是负债(存款)成本,受到市场竞争状况和可替代金融工具的影响,竞争越激烈,银行为了吸引存款所付出的成本越高,可替代金融工具越多,银行的负债成本也越高,银行执照价值越小;二是稳健投资的收益,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并不是贷款利率越高,银行投资收益越大,因为利率过高,前来贷款的往往是用于高风险项目的,不还款的可能性很大,银行预期收益反而下降,这就是逆选择原理。这时银行的执照价值反而下降。
2.投资资金规模。用于投资的资金规模越大,在假定利差既定的情况下,银行的执照价值越高。
3.存款准备金比率。存款准备金比率相当于银行负债的隐性成本,因为这部分资金一般是无息或低息的,从而这个比率越大,银行可用于投资的资金越少,银行的执照价值越小。
4.资本充足率。银行的自有资本比率越高,银行的资本成本越大,银行的执照价值相应减少,但如果银行的自有资本比率过低,银行所有者往往会选择冒险经营,因为一旦失败,损失的只是很少的自有资本,这就是银行独特的资本结构决定的道德风险问题,这种情况下,银行未来的前景很不稳定,执照价值也相应减少。
5.银行准入的限制程度。如果金融监管当局对于银行业的准人有严格的限制,那么银行市场的竞争性较弱,银行可以凭借垄断地位攫取更多的经济租金,执照价值相对高。
6.流动性资金的可获得性。银行为了应付流动性需要,往往要保留一部分超额准备,这也相当于增加了银行的隐性成本。如果银行能够方便地获得流动资金,那么自身的超额准备金会相对减少,从而执照价值较高。流动性的可获得性主要取决于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发达程度和中央银行的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包括这些短期负债的成本。
7.折现比率。银行执照价值是未来收益的现值,因此,折现比率也很重要。这个比率一般用市场基准利率,基准利率值越大,银行执照价值越小。
8.银行体系的稳定性。银行体系越稳定,公众对银行体系越有信心,银行持续经营避免挤兑的可能性越大,从而执照价值越大。这主要取决于有效的金融监管,银行合理的微观经营体制和经营能力以及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等。
三 银行执照价值的变化趋势及后果
从银行执照价值的含义可以看出,银行的执照价值产生于金融市场的不完善,是对银行促进资金配置效率的一种补偿。虽然市场交易成本不可能达到为零的状态,但随着市场的完善,交易成本应该是下降的,从而银行的执照价值也应该随之下降,从目前的趋势看,银行执照价值的变化主要受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1.随着金融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推进,资金在更广的范围内进行配置,这样提高了资金配置的效率,存贷款利差也有逐渐缩小的趋势,同时银行面临的投资机会也增多,对于银行的投资收益的提高有积极的影响。另外,全球化也使得银行面临更多的风险,经营前景不确定性增加。总体来说,银行的执照价值在下降。
2.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完善,金融竞争加剧,银行面临着许多其他金融机构的竞争,负债成本上升,而投资收益的增加如前所述是有限度的。尤其是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银行的垄断地位逐渐消失,执照价值下降。
3.金融创新的出现对于银行的影响有两方面:一方面,银行特有的负债货币性的特征随着新金融工具的出现如货币市场基金而逐渐模糊,银行的存款减少,成本上升。另一方面,银行可以利用的筹资工具、投资工具和流动性工具增加,但金融创新也带来了经营的风险,银行的经营持续前景受到影响。
4.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完善,市场配置资金的效率提高,资金的交易成本下降,银行的执照价值也应该相应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发展中国家近年来纷纷实行了金融改革,对这些国家银行的执照价值有很大影响。在改革前,由于存在金融压制,这些国家的银行能以低利率吸收存款,由于没有可替代的金融工具,居民储蓄的唯一形式是银行存款,保证了银行负债的稳定来源,这时银行的执照价值是很高的。而一旦实行金融自由化,银行的竞争加剧,存款利率往往迅速提高,而贷款利率由于竞争激烈不能相应上升,从而银行的执照价值大幅下降。
银行执照价值的下降对于银行的经营是有很大影响的,如果银行的业务只是存款和投资,如前所述,对于银行所有者来说,除了银行资本外,执照价值也是他的资产,如果这个执照价值下降,所有者谨慎经营的动机就会减弱,投机性投资项目增多,在金融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银行失败的可能性加大,造成了金融体系的动荡。许多发展中国家在金融自由化后出现了银行危机就说明了这一点。
但是,银行的执照价值下降随着金融市场的完善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银行随着金融体系的发展如何实现功能和盈利的重新定位。
四 中国银行执照价值的变化及相关政策建议
银行执照价值的下降是必然趋势,但是在促成银行执照价值下降的因素中,除了金融效率的提高外还有一些是和金融体制的变化相关的。在金融效率促进银行执照价值下降的条件下,银行应对的方法主要是功能的转变。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相比,由于接触大量的投资者,建立了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使得银行具有信息优势,规模优势,横截面优势(指银行通过对同类项目的知识可以准确地了解新项目的价值)等,因此随着金融体系的发展,银行应该从单纯的提供资金借贷转变成综合的金融服务企业,其实质就是向金融的全能化方向发展,银行未来收入的来源不是或不完全靠经济租金,而是靠综合性的服务优势。
但对于刚进入金融自由化的国家来说,由于银行功能定位的转变还需要时间,银行也不可能一下子掌握综合金融服务的技能,为了避免这时由于银行执照价值下降对这些国家银行体系安全的威胁,应该有一些过渡性措施。比较著名的主要是如下两个建议:
一是狭义银行的建议,即建议银行吸收的全部存款都用于购买收益稳定的国债,只要维持国债的利率高于存款利率,则银行的收益稳定。可以看出,这是防止银行失败的暂时性措施。
二是Stiglitz等人提出的金融约束的建议,即政策对存款利率规定上限,贷款利率放开,由银行竞争决定,同时加强监管,适度促进银行竞争,逐步发展金融市场。这个建议的实质是通过政府限定存款利率为银行创租,维持较高的银行执照价值,保证银行的稳健经营,同时通过银行的适度竞争培育银行竞争能力。
改革以来,由于资本市场发展很晚且很不完善,中国的银行业一直在金融体系中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国家出于维持国有企业资金来源的需要,由国有商业银行承担了大部分对国有企业的贷款,同时由于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在没有替代金融资产的情况下,银行存款成为最主要的储蓄手段。这种情况造成了银行执照价值的特殊运动规律。
由于国家四大国有银行事实上的垄断,银行的准入是很困难的,从理论上保证了国有银行获取超额收益,但这种市场准入的限制在给四大国有银行带来利益的同时又使其必须付出成本,即承担政策职能。从银行执照价值的角度看,在改革前期,银行的执照价值受到宏观经济状况影响很大。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国有企业效益不错,银行的贷款还能保证收益,同时银行通过倒逼机制又向非国有部门贷款,成为收益的更重要来源,这时银行执照价值较大;而一旦经济形势不好,如通货膨胀严重,这时国有企业效益下降,向非国有部门贷款也受到遏制,同时国家出于稳定的目的,存款利率往往是指数化的,而贷款利率无法提高,即使不受管制,由于经济形势,贷款利率提高也只会引起逆选择,这时银行执照价值较低。进入九十年代中后期,银行业准人有所放松,国有银行也面临体制的转变,由于国有企业没有建立起规范有效的信用机制,效益恶化,银行已不愿意继续承担贷款义务,对于非国有部门,银行也不能大规模贷款,从而出现了惜贷现象;而居民的储蓄并没有因为资本市场的建立而大量分流,银行的存款数量仍然是巨大的,这成为银行的刚性成本。从而银行执照价值出现了持续的下降。这种局面的形成从根本上分析是体制的原因。银行在体制因素下执照价值持续下降是很危险的,如果银行因此将大量资金投入尚不完善的资本市场,会引起持续的金融资产价格膨胀,最终影响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稳定。
因此,笔者认为中国目前可以借鉴上述的两个建议,一方面限制存款利率,放开贷款利率;一方面对银行继续发行特别国债补充银行收益和资本金,同时加快银行体制的改革和信用体系的建立;另一方面加强监管,完善资本市场,发展多层次的金融体系和多样化的金融工具。随着银行信用体系的逐步形成,逐渐取消对存款利率的限制,由市场自由定价,使银行最终成为综合性的金融服务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