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非典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观察与糖尿病酮症发生因素的分析论文_杨海英,张宁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江苏南京 210008)

【摘要】目的:以经典T1DM和T2DM糖尿病患者为对照,比较ADM糖尿病患者临床表现异质性的可能原因,及自发DK或DKA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共261例,分为T1DM组、T2DM组、ADM组。分析三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自发DK或DKA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感染是发生DK或DKA最常见的诱因,其次为停用降糖药物。结论:感染及依从性的低下为DK或DKA的重要诱因,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或更易有自发酮症倾向;此外,脂代谢的紊乱可能是T1ADM中DK或DKA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ADM临床特点与T2DM更为相似。

【关键词】自发酮症;特发性1型糖尿病;非典型糖尿病;分型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1-0100-02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与分组

选2008年1月至2013年3月在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261糖尿病患者做为临床研究对象。本实验急性起病的151名初发糖尿病患者中,经典T1DM组71例(初发43例),ADM组80例;缓慢起病的T2DM组患者110例;并发DK或DKA的患者共41名。

1.2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0.0(美国IBM公司)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D)表示,两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及相应的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频数小于5者用Fisher精确概率法,以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示有极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 DK或DKA的诱发因素

在本研究中,共有41名患者在不同原因下诱发DK或DKA,均属于T1DM、T2DM组。诱发DK或DKA最多的因素为感染(56.10%),其次为停用降糖药物(21.95%),包括停用胰岛素。本实验,T1DM、T2DM组的DK或DKA的糖尿病患者类型无统计学差异(χ2=5.630,P=0.466>0.05),表明诱发原因与糖尿病类型无关。见表1。

2.2 T1DM、T2DM患者临床特点的比较

T1DM组与T2DM组相比,性别、吸烟史都没有显著性差异(P=0.542,P=0.198),但是T2DM组患者的年龄、BMI指数要高于经典T1DM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同时T2DM组具有更高的糖尿病家族史、饮酒史、脂肪肝、代谢综合征(MS)比例,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43,P=0.024,P<0.001, P<0.01)。对于生化指标,T2DM组患者的UA、TG平均水平大于经典T1DM组(均P<0.05)。T2DM组患者的胰岛功能指标FCP、2hCP的值均大于经典T1DM组(均P<0.05)。

3.讨论

3.1 感染是DK或DKA发生的重要诱因

本实验表明,除了酮症酸中毒与酮症为引起DK的主要诱因,感染也是。需要提起重视的是,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展过程中,自行停药有着重要的作用。相关研究表明,有24.32%非自发酮症患者在停止降糖治疗后便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现象。另外,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急性胰腺炎(表1)。患者对于自身疾病的不重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非自发酮症,这是现在临床治疗主要面临的问题。

3.2 ADM患者、T1DM、T2DM患者临床特点的比较

研究证实,T2DM常合并有MS,在本研究中,ADM合并MS的比例远高于经典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与脂肪肝与脱髓鞘疾病关系均较为密切,说明2型糖尿病与ADM患者均可能出现胰岛素抵抗现象。相关资料显示,2型糖尿病与ADM患者糖尿病家族史可能性高于普通的1型糖尿病患者,家族史患者发生自发DK或DKA的可能性相对较高。曾有研究显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与NF-1α的错义突变、线粒体基因T3308C点突变及GCK基因等关系密切,但研究样本量选取较小或只为个例,是否确实与这些易感基因有关,仍需进一步研究。综上所述,ADM确实有部分1型糖尿病或2型糖尿病的特点,从BMI的水平与胰岛功能角度看与2型糖尿病相似度较高,存在较为明显的胰岛素抵抗现象,在后续治疗中可不依赖胰岛素,无自发DK或DKA发生,因此,从本研究结果来看,ADM的临床特点更接近于T2DM,临床上将其分型为T2DM或许更为合适。

4.结论

在非自发的DK或DKA患者中,感染及依从性的低下为DK或DKA的重要诱因。此外,脂代谢的紊乱可能是T1DM中DK或DKA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ADM兼有一部分T1DM特点及T2DM特点,ADM表现出明显的胰岛素抵抗现象和相对较高的代谢综合征发生率,并且后续治疗与T2DM更为相似。

【参考文献】

[1]孙明.内科治疗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2]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控制目标的专家共识[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1,27:371-374.

[3]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4,08:2-42.

[4]章燕,严晋华,刘莉,等.暴发性1型糖尿病与急性起病1型糖尿病临床起病特征与代谢现状分析[C].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2012.

论文作者:杨海英,张宁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1

标签:;  ;  ;  ;  ;  ;  ;  ;  

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非典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观察与糖尿病酮症发生因素的分析论文_杨海英,张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