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增长论文,中国论文,金融市场论文,贡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民主法制建设逐步加强,胜利地实现现代化建设前二步的战略目标。与此同时,中国的金融市场获得长足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并对经济增长作出巨大贡献。
首先看银行业。我国的银行从计划经济年代主要起着出纳、记帐作用转变成为真正的银行,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以中央银行为领导,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为主体,一大批股份制商业银行为骨干的银行体系已基本建立起来。信贷业务突飞猛进,各类存款已突破17万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已突破8万亿元;各项贷款已突破12万亿元以上,其中短期贷款7万多亿元,长期贷款4万多亿元。外汇和债券市场以及票据贴现业务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再看证券业。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近十年当中,中国大陆的证券市场从无到有,发展很快,上市公司已逾1200家,股票市值4万多亿元,占GDP50%以上(流通市值占15%左右),筹集内外资近万亿元;投资开户者已达6400万户;证券公司已逾百家,营业机构2400多个;还有一批会计师、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发行各类债券近七、八千亿元,基金业也有了初步发展,如证券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创业(风险)投资基金等等。外汇市场发展较快,取得了显著成绩。证券从业人员已有10多万人,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比较熟悉资本市场运作和操作的专业人才。
再看保险业。改革开放以来,在银行与证券市场高速发展的同时,中国大陆的保险业也发展得十分迅速,年平均增长率高于30%,保险公司总资产已超过5千多亿元人民币,就业人员超过17万人,2002年上半年的保费收入就达1608亿元。
包括银行、证券和保险业在内的整个金融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增长,对改革开放、文化教育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生态环境治理与资源合理配置、国家税收增加和扩大社会就业等方面,都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在我国金融市场中目前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需要认真对待和解决。从总体上看,我国金融业在法制、监管、自律、规范和人才方面都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如证券市场存在过度投机现象,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有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及时,甚至弄虚作假,一些中介机构缺乏自律、参与作假,监管力度不够、执法不严的现象时有发生。从银行业看,不良资产比例高,违规现象时有发生,金融风险加大。保险业也有一个防范和化解风险的问题。从当前来说,最为突出的是中国加入WTO,我国金融市场面临外国银行、证券和保险业抢占国内市场份额的巨大压力,急需研究应对措施,以适应新的形势需要,把挑战转化为发展动力。
21世纪将是高新技术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加入WTO给中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又面临严峻挑战。面对新形势,我国制定了“十五”计划纲要。根据纲要的精神,中国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推动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把发展作为主题,增强紧迫感和忧患意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把结构调整、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与此同时,需要积极、快速、健康地发展金融市场,强化金融证券监管和规范,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以促进国民经济更快增长。为此,在今后几年内中国在金融领域急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抓紧研究目前银行业和证券业经营的现状与外资银行大举进入中国后的挑战和矛盾。
中国加入WTO,金融业在人才、管理和体制方面面临的挑战十分突出,要及早研究应对措施,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变被动为主动。外资银行已是混业经营,中国从法规、法律上是不允许混业经营的,这个矛盾不解决,是难以迎接与外资银行竞争的,也是无法竞争的。
第二,加快国有银行体制改革,逐步改革成股份制金融企业。
要把国有商业银行做大做强,需要考虑股份制改革问题和大银行的上市问题,为了便于分步实施,可以设想在一个大的金融控股集团之下分设若干个分公司和不同类型的子公司,如投资银行和证券公司等等,全方位扩展金融业务。
第三,加快债券市场发展,筹措建设资金,持续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目前发债主要是财政(国债)和中央政府部门及金融机构发行债券,地方公债及公司、企业债券比较少,基本上处于停止状态。今后除了中央政府发行债券外,还应当尽早制定法规,允许地方政府和企业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发行一定数量债券用于产业(创业)投资。对某些专项或特定项目也可以考虑通过发行债券,比如符合条件的“小城镇”建设、发行十年或十年以上的长期债券,建成取得收益后偿还等等。大力提倡企业之间、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包括不同类型所有制之间)采取互相参股、合资、技术转让、重组、兼并等多种方式发展创业投资。要研究从宏观政策如何进一步支持高新技术和现代农业的措施,如财政、税收、信贷等等。
第四,加快发展投资基金和机构投资者。
投资基金是直接融资中最具影响力的一种工具,具有资本集中、专家管理、风险分散、效率高、成本低等优势和特点,对证券市场稳定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我国的投资基金业刚刚起步,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差距很大,据资料统计,截止1998年底,全世界各种基金规模已达30万亿美元,其中美国最发达,有16000只基金,基金总额5万亿美元;日本的基金约为6000亿美元;中国香港地区约有1600只基金,平均每月有6亿美元的基金通过银行网络销售;台湾地区有260只基金,规模9000亿新台币,约合人民币2400亿元。我国自1998年国务院颁布《证券投资基金暂行条例》以来,对原有不规范基金进行了清理整顿,同时又依法批准成立了多家新的证券基金公司,目前我国内地投资基金总数已有60多家,总规模已经突破1000亿元大关,近两年又批准发行了多只开放式基金。开放式基金首先会对市场投资理性化起到积极作用。在中国加入WTO,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形势下,依靠与国际机构之间的合作、人才的引进以及竞争压力带来的机遇,完全有可能更好地推出和发展开放式基金,促进证券市场更加健康地发展。
第五,加快完善规范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股权结构。
上市公司质量是证券市场的基石。目前沪深两市有些上市公司运作不规范,甚至弄虚作假,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十分严重,我国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现状急待改进。有些上市公司虽然改制上市了,但没有按公司法规范运作,所谓“穿新鞋走老路”,有的集团公司和上市公司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或者互相兼职过多,加之我国上市公司的特殊股权结构,一股独大,股东大会作用弱化,中小投资者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董事会独立性不强,外部董事(或独立董事)比例少。监事会的作用有限,运作也不规范。市场上已经发生若干家集团公司(大股东)将上市公司的资金挖走掏空,形成亏损或处于破产边缘,严重伤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另外一个突出问题是中国上市公司国有股高度集中,不可流通。上市公司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功能深化和现代金融体系的构建。现在的当务之急,一是要完善规范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严格按照《公司法》、《证券法》运作,建立独立董事制度;二是要研究探索国有股、法人股上市流通问题,这个问题是回避不了的,也是走向成熟市场与国际接轨的必经之路;三要建立上市公司退出机制和上市公司必须给股东分红的法规。
第六,中介机构要自律自强。
证券中介机构是联结筹资者和投资者的桥梁。中国证券市场能有今天这样的成就,是与证券商及会计、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辛勤努力分不开的,功不可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中国证券市场将会更加快速健康发展,逐步走向国际化。证券中介机构的任务和要求也将越来越高。应该看到,目前有些中介机构还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诸如自律规范不够,人才不足,竞争机制不健全,规模也比较小。极少数违法违规现象也时有发生,如弄虚作假,欺骗股民,违法违规等。我们殷切期望证券中介机构要自律自强,加强制度建设,人才建设,科技建设,不断做大做强,逐步走向国际,推动中国证券市场进一步健康快速发展,使之真正成为成熟的市场。
第七,依法治市,规范发展,积极创新,强化监管。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中国证券市场要逐步走向成熟市场与国际接轨,适应加入WTO的严峻挑战。市场所有参与者包括上市公司、证券商和中介机构、广大投资者、监管、司法部门都要学法、懂法、守法,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提高素质,自律自强。要进一步强化监管,监管当局要把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当作首要守则。“中央银行法”、“商业银行法”、“证券法”、“公司法”、“信托法”、“合同法”、“保险法”等一系列法律都已出台,还有一大批国务院及中央银行的法规、条例等等。现在的问题不是无法可依,而是有法不依的问题。当然,对现行法律、法规也应认真进行一次检查清理,对那些客观情况已变化,特别是加入WTO后不相适应的,亦应做必要的修改和补充。此外,在研究加强银行、证券业监管中,在吸收、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经验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中国的实际,即中国特色,比如结合目前中国市场两个百分之九十的特点(即上市公司90%是国企,证券公司90%是国有或公有)制定若干具体细则及法规规章。要强化信息披露,提高信息披露质量。要积极创新,推动会计标准国际化,建立独立董事制度。要建立上市公司退市机制和给股东分红的法规。要及时查处市场违法违规案件。要组织引导广大投资者提高风险意识和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要进一步完善《证券法》与《公司法》、《刑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统计法》等法律的协调衔接。同时要适当扩大监管部门执法稽查权限,对失职、渎职行为要追究。
第八,下大力量培养人才,重视人才。
现代银行、证券业是市场经济的最前沿,竞争十分激烈,情况瞬息万变,无论与外资银行、证券业,还是国内同业之间的竞争,我认为关键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一批真才实学的有用人才,谁就可能是优胜者。应该说,我们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已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比较熟悉金融证券业知识的人才,但还是严重不足,特别是熟悉国际金融证券市场的人才更是薄弱环节。
第九,对广大投资者加强风险教育,提高风险意识。
中国证券市场短短十几年时间,从无到有,发展很快,从少数人试探性入市到大批群体性的踊跃参加,现在开户者已逾6千万户,除去重复开户(在沪深两个交易所开户),按4千万户计算,也已涉及一亿多人口。随着经济、科技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特别是农民收入提高),人们金融资产投资意识多元化,可以想见,三年至五年以后,进入股市的人会急剧增加。现在城乡居民金融资产大约9万亿元,90%是储蓄和手持现金,证券资产只占10%左右。入市者阶层大多是工人、居民,民营企业主和个体商户,干部职员(相当大部分离退休人员)及少数经济发达地区农民。我们既要积极欢迎他们踊跃入市,运用好自己的金融资产参与投资,支持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又要依法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使之不受侵犯,还要提高他们的风险意识。入市者年龄、文化水平、职业各异,对证券市场的了解也不一样。证券市场是一个高回报,同时也是一个高风险的市场,有着一定的投机性。投资者应当自主决策、自担风险,赚钱赔钱都应自己承担。因此投资者自身一定要学习证券方面的法律法规,做到知法、懂法,要学习了解企业及财务方面的一些知识,增强对专家评论的独立思考及判断的能力。监管当局要为投资者学习法律法规、加强风险教育提供一定的条件。各类新闻媒体在证券市场中所起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客观公正的舆论报道对市场的规范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希望新闻媒体,要在对投资者进行风险教育方面做出新的贡献。
展望21世纪,中国的金融市场将会更加规范和快速地向前发展,为经济增长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