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求研究概述论文_张学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求研究概述论文_张学勇

(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天津 300350)

摘要:以大学生心理需求为导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建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已有研究的初步分析和梳理,分析了现有研究的现状,指出其研究的不足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需求;心理健康教育

在现代社会的多元化迅速发展的情境下,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着巨大冲击,现在的教育日益重视以人文本,强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符合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需求开展教学,充分调动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求研究现状

综合已有研究文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求是指大学生个体对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渴望和要求。研究者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求为切入点,主要从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态度需求、内容需求、实践形式和实现途径共六个方面开展相关研究。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及态度需求方面的研究概述

据文件检索发现,大多数研究者采用了调查法开展相关研究,以问卷调查为主,以访谈调查为辅。通过编制相应的调查问卷,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开展调查,获得相应数据。研究涉及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学历背景等的大学生群体,覆盖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地区的学生。研究发现大学生群体普遍对心理健康服务均有较高程度的需求,有研究发现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存在差异,但差异并不明显。还有研究发现,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存在不同,呈现出“U”型结构,需求较大的是大一新生和毕业班的学生。还有研究发现,不同地域的大学生也存在差异,城市学生比农村学生需求更强烈。

(二)研究内容和实践形式概述

大学生对心理健康需求的内容方面,主要集中在人际交往、自我意识、恋爱和性、情绪管理、挫折与抗压、求职和择业等方面,其中对人际交往和求职择业的需求占据前两位,对自我认知、恋爱、情绪情感等方面也广泛受到关注。由此可见,大学生有强烈的交往需求,渴望被关注被理解,此外,对专业和前途的迷惘是大学生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激发其内在潜力的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流和重点.

(三)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实现途径研究概述

有学者探讨了高校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认知和需求情况,普遍认为传统的灌输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而参与和体验式的教学模式,如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团体活动法等更容易被学生们接纳。移动网络新媒体也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关注和青睐,很多研究者提出要丰富和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形成线上线下、课内与课外、指导与自学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网络和体系,开展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性。同时,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要贴合大学生的实际需求,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的内容,这样才能吸引大学生参与课程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心理健康的自觉意识,并运用自我调适的方法“助人自助”,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化和转化为个人自觉行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求研究的不足之处

以往研究可以看出,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求问题进行了积极和有意义的探索,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值得继续思考和探索.

(一)研究内容不够全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求研究大多集中在对传统的个体心理咨询服务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需求的探究,课外非课堂的普及性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研究较少。随着社会的信息化和现代教育的多元化,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非课堂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今后该领域的研究趋势。

(二)研究方法有待科学化

以往研究所采用的量表大多数为自编的心理调查问卷,信度和效度有待实证,缺少科学性和规范性.此外对心理需求的文献梳理和深入访谈欠缺,研究方法单一.因此,编制一套信度效度较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需求量表可弥补研究方法上的空白。

(三)实践研究缺乏系统化体系化

目前国内学者对心理健康教育需求研究大多停留在对心理健康教育需求的现状调查上,主要集中在对研究数据结果和原因的探究,对需求的实践和对策研究显得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和体系化,提出的对策建议也仅限于对个别问题的一般性建议,推广性和借鉴性有待提高。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求研究展望

现阶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面向个体消极心理进行预防和治疗;另一方面是面向全体大学生进行积极心理的引导和塑造。

如何在当代网络化信息化的社会大背景下,立足于大学生的需求,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之上,与时俱进的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进一步丰富研究方法

目前该领域主流的研究方法是问卷调查法,还可采用理论研究如文献研究法、质性研究、个案分析法等方法,使得研究结果更全面和客观。在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大背景下,研究者需要与时俱进的培养大数据意识,结合大数据技术,对学生在网络上的行为特征产生的海量数据信息进行挖掘和分析,了解学生关注的兴趣点和特征。此外,也可以通过日常的心理咨询、心理健康课堂教学、团体辅导等形式掌握学生情况,及时掌握和预测学生心理需求、情感走向和行为动态,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进一步创新研究视角

目前针对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需求的文献还非常少。互联网新媒体技术迅速发展对传统的教育模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高校大学生对网络的需求和关注空前高涨.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如何在了解学生的多元化的心理教育需求的基础上,定制个性化的网络心理健康服务,最大化的发挥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影响,是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1]王福臣.师范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现状及体系构建[J].淄博师专学报,2016(01).

[2]孙江洁,等.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0).

论文作者:张学勇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2

标签:;  ;  ;  ;  ;  ;  ;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求研究概述论文_张学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