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理园与地理课堂的功能_地理论文

地理园和地理教室的功能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地理论文,教室论文,功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地理园是为教学改革服务的园地

地理园和地理教室都是地理教学的园地,它们都有丰富的直观素材,成为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场所。创建地理园和专用地理教室,打破了照本宣科的封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因而成为学校教学整体改革的组成部分。

我在中学任教讲授地理时,与课外活动小组的学生一起,兴建了一个地理园(室),设备很简陋,以自制为主,但非常实用。内容包括天象观测、气象观测、物候观测、地震测报、珠江水污染监测、深水井水质监测、世界地形、中国地形、广东地形、乡土地形和各种地貌模型、岩石、矿物、化石、土壤、西樵山文化遗址的石器标本等。有了这个基地,课堂教学形象直观,生动活泼。教师言之有物,学生听之有据,能唤起青少年的兴趣,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实践证明:建设这个基地,符合青少年认识过程的规律,符合教学改革的精神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积极创建地理教室和地理园”是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试用)规定的。“园”和“室”的共同点:两者都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场所。不同点:地理园是露天的直观教学场所;专用地理教室是采用多媒体视听电教手段的直观教学场所。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结构决定功能,即内容组成决定作用。地理园和地理教室的项目内容越丰富,组成越合理,功能就越大。可见“园”“室”作用的大小,是靠人设计、施工、管理和创造性工作成正比的。

地理园和地理教室有没有生命力,关键是看它能否符合为教学服务、并兼顾为生产生活服务的原则。即“园”“室”设置的各种项目,作为教学手段,可以为解决各单元的重点难点内容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直接为教学服务,又能满足课程活动的需要,紧密结合社会实际、生活实际和生产实际,开展气象、水文、物候、地震观测和环境保护监测等活动,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如果项目太少,内容贫乏(难以结合),或者项目齐全但懒于应用(不去结合)就会失去价值,没有生命力,变成展览品,这是浪费教学资源的一种表现。

二、地理园的教学优势

地理园的教学优势在于露天(置身在大自然环境里),所以对自然环境中很多地理事物现象的发生、发展以及变化发展的情况,在地理教室内是无法观测验证的,只有依靠地理园才能完成。例如:

利用日晷或日影杆观测地方时的正午12时或测定经线(南北方向线)。

利用简易测角仪或普通经纬仪观测正午太阳高度角或北极星(用来测定当地的纬度)。

气象观察中的气温、湿度、云量、云状、云向、降水量、风向、风力、太阳辐射强度的测定等。

地震测报方面:地震云的观察、园内地震专用水井水位异常观测、震前动物的异常反应(乌龟池、泥鳅池、白鸽屋、鸡笼等设施均应建在露天室外)。

环境保护方面:对酸雨、降尘量、空气污染、抗污染指示植物的监测也应在露天室外。

物候观察方面:包括记录针叶树、阔叶树、草类的萌动期、展叶期、开花期、枯黄期、落叶期的时间。记录候鸟、昆虫、两栖类的始鸣和终鸣日期的时间。

上述这些项目,特别是天象、地震和环境保护方面都必须在露天环境里观测才能获得有价值的数据。在广东,有些城镇学校用地紧张,地理园的面积受到一定限制,但是没有一定的范围保证,是很难取得科学数据的。为此,有不少学校把天象、气象、环境保护等项目移升到楼顶的平台上观测,真正成为“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好地方。现在,楼顶平台已经成为城镇中学地理园建设用地的发展方向了。

“教学最好是从实物的观察入手”(徐特立语)。在地理园内设置各种立体模型,它能起到“活”的地理教科书的作用,把平面转化为立体,把抽象转化为直观。包括地球内部圈层构造模型、经纬网仪、世界地形、亚洲地形、中国地形、乡土(省、市、县或乡镇)地形、流域示意模型、冲积扇成因示意模型、自流水盆地模拟实验、水土保持模拟实验、“地质构造与地貌”结合的模拟山体,“等高线与地形”结合的模拟山体等。这些众多的模型教具,在地理教室内是无法容纳的,但又是教学联系实际所必须具备的。因为各种模型教具都是大自然的缩影,而地理园恰成为模拟大自然的实验室。所以,在地理园内应专门设置地貌模型区、岩石矿物标本区,特别是要把三大类型的大块的花岗岩、石灰岩(或砂岩、页岩)、大理岩,以及铁矿石、煤等固定在标本区里让学生观察,真正做到看得见,摸得着,知道这些实物标本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是坚硬还是疏松?如果在地理教室里,仅仅靠课本的插图、幻灯片、录像片或小块的标本是不可能洞察全局、鉴别清楚的。

可见,没有地理园,则地理教学联系实际的东西少了,直观的东西少了,课外活动的内容少了,教学质量肯定会受到影响。

三、地理教室的教学优势

地理教室的教学优势在于设备现代化、教材形声化、手段多样化;能突破时空的界限,把要讲述的地理事物、现象和变化发展过程,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再现于课堂上。

但是,要购置全套的多媒体视听设备,并非容易之事。例如,轻设备的幻灯机、投影器;重设备的录像机、彩色摄像机、闭路电视教学网、计算机辅助教学网和电影放映机等,连同安装费,没有数十万元是难以完成的。

然而,对有了地理教室框架的学校,教师就应该不失时机,先从幻灯机和投影器起步,以后是录像机和电视机……逐年增加、逐步完善。要知道购置全套的多媒体视听设备,这是教学现代化的需要和方向。因为媒体是信息的载体,良好的媒体能保证信息传递的高质量。多种良好媒体的配合使用,能使信息渠道拓宽,容量增大,刺激加强,高速高效。以彩色摄像机为例,它能使贵重的矿物、细小的图片放大展示成彩色图像,实用方便,绚丽多彩,大大地丰富了直观教学的素材。

又如,利用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能使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并通过计算机进行人机对话,师生对话,这样,有利于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建立题库,评定成绩,大大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

多媒体视听结合的信息传输,对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包括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表象,必须运用形象思维,方法是使用景观片最好,因这类片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地理事物现象的观察能力和掌握观察方法。要让学生懂得地理判断和推理,必须运用逻辑思维,效果最好的方法是设计知识结构片。要揭示地理要素之间和人地之间的关系,必须运用辩证思维,方法以制作多种要素的综合片(包括综合性地图)效果最好。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运用创造性思维,方法是以选择透发想像的思考片效果最好。

可见,要使地理教室成为真正的地理教学基地,在设计的时候,不仅要考虑硬件设备的购置,更要考虑制作解决各单元教材重点难点内容和各种思维类型的软件。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它的教学基地的作用,形成一个运用各种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兴趣的乐学环境。

创建地理教室,对开展课外的地理教育活动很有利。例如,结合形势和实际,定期举办时事政治地理讲座;地震防震避震知识讲座;环境教育知识讲座;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知识讲座;京九铁路建设知识讲座等。开展地理知识竞赛活动和举办爱国主义地理晚会。放映地理知识的电影或录像。编绘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和图表。制作简单的仪器、教具和地理模型。还可以利用地理教室作为地理小论文、科技作品和地理图片的展览室,作为地理国情教育和乡土地理教育的基地。定期定时组织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小组,在地理教室内整理分析地理(如气象、地震、环境保护)资料数据,存放在资料柜里,并向当地气象、地震、环境保护部门汇报,这也是教学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提高社会效益的重要方式。此外,可以将在野外采集到的岩石、矿物、化石、土壤标本进行分析鉴别,把名称、特征、采集日期写在标签上,放到标本柜里。这种内容充实的地理教室,宛如一个小型的“地理博物馆”,给学生课余自学地理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四、地理园和地理教室两者功能的比较

地理园和地理教室各有自己的优势,两者互相不能代替。并不是说有地理园就不需要地理教室,或者有地理教室就不需要地理园。两者优势的有机结合,对优化地理教学,改革课堂结构,打破满堂灌,都起到了很大作用。

地理园和地理教室的功能不是唯一性的。例如,地理教室最主要的功能是作为日常教学的基地,而地理园同样可以成为进行地理教学的场所,但这个功能与地理教室比较就逊色得多了。

又如,地理教室也同样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功能,但作为模拟野外实习和活课堂的地理园,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肯定大于地理教室。

在课外科技活动方面,地理园更有独特的作用,特别是它的功能符合为生产生活服务的原则,显示了它的存在价值和生命力。现在不少地理园,已经成为当地气象、地震、环境保护部门的观测场所之一,这是地理园巩固提高的又一标志,也是地理教学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提高社会效益的重要途径。例如,地处粤西山区的高州中学,地理教师兴建了以乡土教育为主的地理园,制作了大型的高州县地形、工业、农业分布的立体模型,搜集了大量标本和土特产。在园内上课,通过观察,分析高州的地形、气候、水文、地质、资源的特点,优势和劣势,指出当地经济建设的利弊,提出科学的设想和趋利避害的各种措施。利用所学的农业生产理论知识,对高州发展“三高”农业提出合理建议、规划发展方向和水土保持措施。利用所学的工业和城市知识,对高州的工业布局、环境保护、城区规划是否合理进行科学论证,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后能用,大大激发了他们热爱家乡的感情,并使他们树立了积极参加家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责任感。

标签:;  ;  ;  ;  

论地理园与地理课堂的功能_地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