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论文_唐凌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人民医院 426100

【摘 要】目的:分析联合丁苯酞与依达拉奉对进展性脑梗死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疗效。方法:我院收治的9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常规治疗+依达拉奉)、B(常规治疗+丁苯酞)、C(常规治疗+依达拉奉+丁苯酞)三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结果:C组总有效率的96.7%高于A组和B组的76.7%和76.7%,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C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明显优于A组和B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联合丁苯酞与依达拉奉的疗效确切,其在血液流变学改善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脑梗死;依达拉奉;丁苯酞;血液流变学

进展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居于我国人群死亡病因的第一位[1]。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以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联合依达拉奉与丁苯酞对其进行了治疗,并对丁苯酞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情况进行了分析。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参照如下标准选取我院收治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共90例。入选标准: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的准断标准;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排除脑出血;发病6-72h,未接受溶栓、抗纤溶剂及抗凝治疗;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9分,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3-21分;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血液系统疾病、肝肾功能异常、先天性心脏病、恶性肿瘤等患者。90例入组对象随机分为三组(A组、B组和C组),每组各30例。A组: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6例和14例;年龄44-79岁,平均(57.8±5.2)岁;合并症:冠心病6例,糖尿病8例,高血压16例。B组: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8例和12例;年龄45-80岁,平均(58.4±4.8)岁;合并症:冠心病8例,糖尿病8例,高血压14例。C组: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5例和15例;年龄44-79岁,平均(57.8±5.2)岁;合并症:冠心病7例,糖尿病8例,高血压15例。A、B、C三组一般资料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三组均常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神经营养剂、控制颅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给予依达拉奉30mg+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进行治疗,2次/d;B组给予丁苯酞0.2g进行治疗,3次/d;C组:联合丁苯酞与依达拉奉进行治疗,用法与A组和B组相同,3次/d。三组均治疗2周为1个疗程。

1.3指标观察

测定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血浆黏度(PSV)、红细胞沉降率(ESR)、红细胞压积(HCT)和全血高切黏度(HSV)。

1.4疗效判定

参照文献标准对三组临床疗效进行判定[3]。以“恶化、无变化、进步、显著进步、基本痊愈”五个等级进行评定,总有效率=(进步率+显著进步率+基本痊愈率)。

1.5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百分数(%)和均数±标准差表示,x2和t进行检验,结果以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2结果

2.1三组临床疗效的对比

C组总有效率为96.7%,显著高于A组和B组的76.7%和76.7%,且差异对比具有显著性(x2=5.1923、5.1923,P<0.05)。见表1。

3讨论

进展性脑梗死的病理损害包括内环境失衡、兴奋性氨基酸毒性、血脑屏障通透性异常、细胞内钙超载等。这些损害对缺血半暗带神经元产生的损伤是不可逆的,最终可引起神经元凋亡、坏死。缺血半暗带是保持能量代谢的低血流灌注区,只有药物到达低血流灌注区,进一步促使局部微循环改善,即可通过挽救缺血半暗带抑制脑梗死疾病的发展。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期间,血液多处于高聚集状态,其血液黏度上升,ESR加快,HCT 升高,对疾病的发展及预后的影响较大。因此,改善血液循环状态、降低血黏度是临床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重要原则[4]。丁苯酞具有重构微循环、保护线粒体和脑细胞、促进缺血区灌注增强的显著作用,其在缺血区脑细胞内发挥作用,对呼吸链功能进行改善,提高缺血脑能量水平,减轻脑水肿,并能够对脑缺血的脑能量代谢进行调节,使缺血区脑血流量持续增加、脑梗死面积进一步缩小。大量研究表明[5]:丁苯酞在治疗神经功能缺损方面具有明显效果。依达拉奉是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清除剂,具有抑制氧化酶及氧化酶活性的作用,通过刺激前列环素生成,促进炎性介质白三烯减少,可促使羟自由基浓度逐渐降低;同时,依达拉奉对脂质过氧化反应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通过脑内花生四烯酸的减少,脑水肿现象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使用依达拉奉预防氧化性细胞损害,控制缺血半暗带面积,也对迟发性神经元损伤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试验显示依达拉奉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主要与其抑制血管内皮细胞损害、缺血性脑水肿的作用有关;而文献报道依达拉奉对血小板聚集、血液凝固、纤维蛋白溶解等无明显影响,因为具有良好的安全性[6]。本结果显示:C组总有效率为96.7%,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明显,与单用依达拉奉的A组和单用丁苯酞的B组对比,其差异均均有显著性(P<0.05)。进一步说明联合丁苯酞与依达拉奉对进展性脑梗死进行治疗,具有提高疗效,改善血液流变学的可靠效果。

综上,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联合丁苯酞与依达拉奉治疗疾病,其临床疗效及血液黏度的改善具有显著效果,应值得大力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朱远群,谭双全,阮海林等.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J].广东医学,2010,31(12):1607-1609.

[2]王国印,侯婧.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J].中国医药,2013,8(8):1079-1080.

[3]程冉冉,李焰,周燕等.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OD、MDA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22(11):2974-2975.

[4]陆云南,马涛,许虹等.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4,20(6):121-123.

[5]王恒跃,王烨,王玮等.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3):2540-2541.

[6]刘运平,王慧娟,曹妍等.丁苯酞氯化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研究及安全性评价[J].河北医药,2015,12(22):3411-3413,3414.

论文作者:唐凌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4

标签:;  ;  ;  ;  ;  ;  ;  ;  

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论文_唐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