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如东掘港高级中学 226400
摘要 文章认为,高中信息技术课既要传授信息知识,又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突破传统信息教学中对学生信息能力、创新思维培养不力的缺陷,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探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课 高效课堂 建构
毋庸置疑,由于高中信息技术课还没有纳入高考考试范畴,因此,现阶段课堂教学还存着诸多并不令人满意之处,教师只是满足于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甚者部分趁机玩游戏、上网聊天,把计算机当作是游戏机。课堂教学效果由此可见一斑。笔者以为,信息技术课要严格遵循《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突破现有课堂教学缺陷,改进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所产生的深刻影响,使信息技术课更具有活力:
一、精心导入,激发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信息技术课同样也要讲求教学艺术,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基础,因此,课堂导入非常关键。教师应高度重视并利用学生好奇心强、有极强的求知欲的心理,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出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课堂导入片段,在较短时间内拉近学生同教材的距离,使他们乐学。在讲授《Excel数据排序》时,我是这样设计课堂导入的,在北京奥林会的奖牌榜上,美国队不如中国队的金牌数量多,但奖牌总数还是超越了中国队,于是在排名上就有了争议。在统计数据时,哪些因素会影响到排列的顺序呢?学生纷纷回答“先看金牌数,在数量一样时,考虑银牌、铜牌、总奖牌等情况”,我又问询到“学校开展运动会时,采用什么方式来比较每班的名次?”学生回答采用计分制,奥运会和学校运动会,学生比较熟悉和关注,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学习的动力。好的课堂导入使学生对学习新知识产生兴奋感,将学生带入学习新知识的准备状态,主动地接近目标;好的导入是连接师生信息的关键。上课之初,老师一个眼神、动作、一句话,就能够获得学生好感,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为教学间的信息交流、情绪反馈打开了通路,铺平了道路,老师的讲课建立在学生的期待基础上,导语在师生间搭起一座桥梁;富有创意的导入,先声夺人、引人入胜,学生上课开始注意力集中到新课上来,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主动、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好的导语是课与课间的纽带,承上启下,可以在复习巩固与新知识相关的旧知识的基础上,使新旧知识之间建立一种实质性的联系,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小组协作,提高实效
大多数教学几乎同一个模式,教师演示之后学生练习,教师为中心式,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被动接受,没有发挥学生能动性。信息技术教学要让学生动起来。协作学习在课题教学中较为有效,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习。小组成员协同工作实现班级学习目标,小组协作活动中的个体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它成员共享,这和有效教学所提倡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相一致,在协作学习过程,学生之间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目标,个体之间可以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来提高学习效率。笔者安排座位相邻的四名同学组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研究性学习活动,内容是利用网络搜索引擎。许多小组选出一名协调能力较强的小组长来统筹安排工作,每个成员按照任务在网上查找资料,同时对一些问题进行协商、沟通,比如选择哪个品牌的电脑配件等。课堂协作学习氛围浓厚,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通过实践表明,在实际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本,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任务驱动,激发求知欲
实践表明,带有任务的教学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信息技术课操作性较强,因此,可以将教学内容任务化,在营造的情境中提出任务,驱动学生开展学习、探索活动,通过完成任务从而掌握知识或形成技能。教学中按照教学目标,设置多层次任务,任务设定由简到难,逐层递进,通过分层的任务设置与同学间的合作互帮,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跳跳摘到桃子,教师也要启发学生,在操作前或操作后提出问题进行指引,对出现的问题,应如何解决,步步深入。讲授“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中,我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在设置总体任务时细化了很多小任务,任务设置为3个层次,包括基本任务、提高任务和扩展任务。只要学生完成基本任务就算完成了教学要求,这样肯定了绝大多数同学的成绩,使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同时给部分学生留下了更大的创作空间,完成所要达到的提高任务和扩展任务。
四、课外扩展,固化强化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有效教学并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之内,应该在课堂外进行延伸。课堂内很多知识来自于生活的积累。社会已步入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课应该培养具有信息素养人才,应该强调“做”,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到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教学活动中,亲历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找到方法,实现知识的迁移。在“配置台式机”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我鼓励学生到电子城进行现场查询,获得第一手资料。很多小组成员利用周末时间亲自到电脑城卖场查看电脑配件的品牌和价格,为本小组的配机方案提供翔实的参考资料。通过课外的自主探究学习,锻炼了学生科学严谨勇于创新的能力。
信息技术课教学要立足于信息时代,要注重实效。为此,教师要想方设法,采用生动有效的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设置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协作学习,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课外扩展,引导学生学会学以致用,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教学改革的主题,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论文作者:张泉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5年第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4
标签:学生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课堂论文; 小组论文; 知识论文; 教师论文; 信息论文; 《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5年第1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