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提高会计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论文_陈昭易,赵悦,任泽凯

关于如何提高会计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论文_陈昭易,赵悦,任泽凯

哈尔滨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摘要:加强高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但在目前高校会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和会计职业道德的养成,导致学生实践能力较差,就业率不高。

关键词:提高;会计专业;学生就业能力;思考

一、会计专业教学的现状

1.专业知识结构同学生实践能力需求不符

会计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过于单一,知识结构有待完善,很容易出现实际工作同及教学内容相脱离的现象,专业课程设置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高校当前的会计专业知识结构根本无法达到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基础专业知识扎实的会计人才目标,不能使学生在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影响学生自身价值的发挥。

2.没有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准确的定位

高校在确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忽视了对会计行业特点的分析,没有将教学内容同当地教学状况进行紧密地结合。高校仅将培养目标定位在掌握会计专业基础知识,透彻的了解国家现行的会计法律法规,具备基本职业道德,实现学生的全方位的发展的程度上,存在目标定位不合理的问题,从而影响各项教学活动的质量,无法使会计专业人才发挥服务于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

3.师资团队建设力度不够

会计准则、会计专业教学内容在不断发生变化,要求教师也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学习新的会计法律法规。但就我国高校会计专业教师的资质来看,一些教师没有进行规范、合理的培训,教学经验不够丰富,再加上新的会计准则内容多,掌握难度较大,教师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不能站在会计理论的最前沿对学生进行教育,学生无法掌握最新的会计核算方法,从而影响学生的就业。

4.没有更新专业教材,学生专业水平较低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会计准则也在不断发生改变,只有定期的对会计法规进行修改和完善,才能同国际会计准则相协调。而在高校会计教学方面,教学和教材内容严重滞后于社会发展进度,学生接触不到最新的会计理论,就会对学生财会专业实务的发展产生阻碍,限制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5.忽视实践教学环节重要性

由于实训课程的时间限制,学校同社会企业的联系性不强,学生体会不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不了解自身同企业需求人才目标之间的差异,缺少实际实践活动,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再加上教师指导不及时,进而造成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就业市场狭窄,学生的就业率不高。

6.教学方式和设施单一、滞后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会计专业课程只强调学生对会计基础知识和理论的理解、分析,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很大的影响,即使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也无法满足企业的要求。此外,高校会计专业教学设施也相当落后,缺少相应的网络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顾及不同层次学生间的差异,起不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二、会计专业就业现状

1.社会客观现实与学生的主观性定位存在偏差

会计专业学生由于对自身定位存在着偏差,这就使得其在薪酬福利、就业岗位以及单位性质规模等方面都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因此,大多数的毕业生面对与自身预期存在非常大的职位时,往往采取放弃的态度,究其原因,就是由于学生对于自身定位过高而错过了机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地域因素也成为会计毕业生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比如,大部门的乡村以及中小城市等地理环境及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相对较差,使得很多学生放弃这些地方的工作,错过了非常多的工作机会。大部分的学生缺乏社会经验,使得其并没有充分的了解到社会发展实际需求,一味对社会抱有一种幻想,使得其对于自身的定位与社会的实际发展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别,缺乏就业竞争优势。

2.学生综合素质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存在矛盾

从目前高校的招聘工作以及就业现状来看,大多数的用人单位对于招聘学历并不是非常高,但是在实际的招聘过程中特别的注重其实际操作能力以及相关的工作经验,其中外语资格证书以及职业资格证书等方面则显得非常重要。从目前的就业来看,招聘单位更加注重现实性,也就是在进行实际的招聘过程中充分的考虑到自身的实际需求,其学历并不是最重要的,其更加注重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但目前高校的会计专业学生缺乏实践操作能力,这就使得其在招聘中缺乏竞争力。

三、提高会计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措施

1.实施“五加一”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会计专业因其特征和特殊性,通常都需要确认各项事务,要求同其他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由此可见,人际交往能力是会计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高效的传达信息以及协调不同利益者之间的关系是会计专业学生进行工作的必需,也是发挥自身价值的基础,拥有上述能力是在未来工作中更好完成任务的前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努力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实施“五加一”人才教育培养模式,逐步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对不同事务的综合处理和分析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主动发现问题,通过最优的方案解决问题。这样的教育方式才能培养好的会计人才和适应社会岗位的会计工作者,才是会计专业学生所要学习与达到的目标。

2.结合市场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应当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以就业为导向设置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当前社会企业用人制度制定科学、有效、完善的人才培养目标实施方略。针对一些会计事务所及中小型企业,将会计核算方法、职业判断能力等内容有效融入于教学过程中,增加实践教育的份量,加强对于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实施“双证书”制度,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为学生的顺利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3.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综合素质型人才

会计职业目标的设置有利于更好地分析会计职业关系,可以将相关的会计信息供给会计服务对象,只有当会计工作者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时,才能保证服务对象能够获取准确、有效的信息。会计工作人员如果缺乏专业素质,不能按照职业道德标准履行职责,违背会计目标表,就必然会影响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导致服务对象出现决策性错误,危害企业的利益,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导致市场经济秩序的混乱。所以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工作人员的管理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强化师资培训,完善教材内容

在深化会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工作的过程中,学校应完善相关的政策和制度,加强教师对会计职业资格的重视度,并不能一味地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学历。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一是参考会计准则,要求教师自主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二是实践教学环节中可以由会计行业专业人士、企业权威财务管理员等人来执行,并由学校经验较浅的教师进行助教,不断增长经验; 三是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到实际企业工作中,在实 践中获取宝贵的经验,提高业务处理能力,提升教学质量。此外,还要对会计教材进行更新和完善,丰富教学内容,不断加入最新的行业信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参考文献

[1]陈义吉.提高会计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24).

[2]就业压力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当代会计,2015(04).

论文作者:陈昭易,赵悦,任泽凯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2

标签:;  ;  ;  ;  ;  ;  ;  ;  

关于如何提高会计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论文_陈昭易,赵悦,任泽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