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志芳 山东省滨州市第一中学 256600
美国超大公司纽约总部办公室门口摆着一个漂亮的鱼缸。鱼缸里十几条产自热带的杂交鱼长约三寸,两年过去了,它们的个头似乎没什么变化。一天,董事长的顽皮小子不小心把鱼缸打破,鱼儿被放进院子中的喷水池中。两个月后,那些鱼竟然都由三寸来长疯长到了一尺!后来人们把由于给孩子更大的空间而带来孩子更快发展的现象称为“鱼缸法则”。结合这个案例,在我们的日常教学活动中也引入了合作探究这个环节。
“合作探究”实际上是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真正把教学过程当成学生自主学习,师生双向互动、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的过程,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科知识枯燥、多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也苦不堪言。随着合作探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们都充分认识到了合作探究的重要性,通过创设情境、提出探究问题、同学分小组讨论、展示探究成果,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集思广益,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有助于学生学科思想的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这个环节的运用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使它的效果差强人意、事倍功半。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合作探究在思想政治课的运用上还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情境材料的选取。创设情境是合作探究的第一步,它涉及到知识点的运用、材料信息的解读。这就要求我们从政治课本身特点出发,材料的选择要坚持“三贴近”: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教材知识点的讲解。同时,在材料的选择上还要体现时代性,突出思想政治课的特点,选材新颖,吸引学生的眼球,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此外,材料还要突出教材的主干知识,必要时可以对材料进行适当的修改,力求简洁,切忌材料堆砌。
情境创设中,要充分利用好多媒体技术,通过音频、视频、动漫等多种形式刺激学生的感官,丰富材料信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讲述“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一框中,通过以动漫的形式展示各种物体的运动,展示刻舟求剑的视频,形象直观,调动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变枯燥乏味为生动形象。
二、问题的设计。这是探究中关键的一步,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难度适当,便于学生操作;切忌问题过大过空,不利于学生对材料的分析,感觉无从下手。例如《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教学中,我选择了当年“感动中国”人物周月华、艾起的感人事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讲授“在砥励自我中走向成功”这一目时,我通过镜头图片和文字材料,最初设计了一个问题:“周月华是如何取得成功的?”然而,在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过大也使得同学们的探究抓不住重点,不能突出教材的主干知识。于是,我修改了问题的设计:“分别结合材料,谈谈周月华是怎样做的?”这样,同学们就能从材料中提取到相关的信息,并与教材知识相结合,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再比如,在《信用工具和外汇》授课中,探究学案的问题设计是“外汇汇率的变化对我国经济将产生什么影响”,然而问题一出来,同学们不知所云,问题太大,学生反而不知如何入手。我直接变为:人民币升值对进出口的影响是什么?由此来分析外汇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问题环节的设计不仅仅是课堂探究的关键,它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是教师业务素质和水平的体现。问题设计如何由浅入深,离不开对教材的把握、对学情以及学生认知规律的掌握。这需要教师不断思考,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做到教学相长。
三、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活动不是针对某一个或一些人,它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此,在探究活动中力求每位学生的参与。教师要在探究活动中注重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注重分层教学,在对较高层次的学生进行指导的同时,也要调动较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避免合作探究流于形式。一般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合理安排学习小组成员,以好带差;在问题的设置上,难易适中,体现分层教学;在探究成果的讨论、展示中,注意对后进生的鼓励,使课堂真正面向全体同学。
四、注重教师的点拨、深化以及知识的生成。尽管在学生自己的探究活动中自己主动思考,形成探究成果,但是很多情况下,这种知识的生成是潜意识的,学生对知识的把握还不全面,理解还不深化,这就需要教师的进一步深化总结。很多时候,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探究解决,成果展示,本课结束。然而课程结束的后果并不理想,上课闹哄哄,课下静悄悄,学生对知识一知半解、不知所云,教学效果不理想。所以,一般在教学成果展示完成后,教师仍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进行知识的讲授深化,突出主干知识,运用思维导图,形成知识框架,让学生从宏观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同时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也要了解不同学生的思维特点,适时地作出个别辅导,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抓住学生思维共性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学生思维个性的发展。
五、注重课堂情感的升华,加强对学生思想的教育,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学科的德育功能。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同其他课程一样,也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也要培养学生的能力,但它的根本性质在于它是一门思想政治教育课,它的根本任务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就是它不同于其他课程的主要特点。所以教师在授课中也要抓住课程的根本性质,避免走偏了方向。学生的思想品德不是在安静的知识接受中改变和提高的,他们必须在社会实践中形成。
学无止境,教学活动也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希望能不断完善教学环节,构建更高效的课堂教学。
论文作者:邵志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9月总第21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6
标签:学生论文; 知识论文; 教师论文; 材料论文; 政治课论文; 课堂论文; 情境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5年9月总第21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