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高峰会防守反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企业论文,高峰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记得去年,几乎所有人都处在中国即将“入世”的兴奋,与新经济正值高潮的激动之中,因此当时的“世界经济论坛——中国企业高峰会”,真可谓一次官产学“明星”的大聚会,甚是壮观。但一年中,形势逆转,新经济光环已然不在,全球化听到了更多的质疑,乃至谩骂,曾经的“生力军”也都陷入了盈利无期与资产贬值的双重痛苦,此时又适逢“巨无霸”美国经济突然一蹶不振。或许受此影响,今年会场上那些高曝光率的知名企业家似乎不再比比皆是,媒体也似乎不再像去年那样趋之若鹜,一切都似乎趋于平和。
但平和不等于消沉,它反而使我们更容易切合实际,平和也不等于麻木,它反而使我们更容易避免极端,平和更不等于停顿,注定是趋势的事物依然会在阻力中继续前行。
在平和中务实,在平和中反击。
全球化糟得很?
近来,全球化与新经济的“名声”似乎越来越坏,越来越多地遭到非议与质疑,且听那西方国际大亨会议门外的阵阵抗议声。在抗议声中,世界经济论坛对全球化却始终矢志不渝。因此今年“世界经济论坛——2001中国企业高峰会”的主题是“新世纪的中国经济:全球视角的变革与创新”。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教授在本次会议报告的主题,就是对这股“逆流”进行坚决反击:
“全球化就像新升的太阳,这是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21世纪将由全球化所主宰,就像20世纪被工业化所主宰一样。不同的是,全球化的进程只需要20年,而不是一个世纪。这种驱动力将使那些没有充分利用这种驱动力的人或企业受到惩罚。
“我知道那些反对全球化的人是基于如下理由:第一,他们认为全球化被一些跨国公司用作剥削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工具。但他们忘了只有富有的顾客才是好的顾客,并且忽略了全球化的真正驱动力其实是来自科技。因此它是机遇而不是剥削。第二,他们认为全球化使富国更富,穷国更穷。是的,20年来全世界的绝对贫困人口并没有减少,但他们不要忘了20年里全球人口增长了20亿,而且目前那些封闭的国家已经远远落后于它们开放的邻邦。其实贸易与外资可以缩减贫富差距,因为他们为穷人带来了资金、技术,并培育了市场。第三,他们担心跨国公司的壮大将使各国政府丧失宏观控制能力。其实政府至今仍是国际舞台上最重要的角色。但全球化确实是一件‘金色的紧身衣’,它意味着政府将不得不面对市场规律,否则全球化市场将制裁它。未来,全球化将要求私营企业、公营企业,和政府一起就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
“当然,全球化存在现实的问题,那就是‘担心变化太快’和‘担心失去自我的文化根基’。但任何事都有双重性,全球化的脚步不能停。”
全球化是真的吗?
全球化也许是好的,但它现在是真的吗?中国银行行长顾问朱民有数字为证:
“过去15年里,全球GDP平均增长速度是3.12%左右,全球年平均贸易增长速度为5.86%左右,但国际资本的流动速度已达13.6%左右。去年全世界最大的100个经济实体中已有51家是跨国公司。全世界的跨国公司今天已经创造了全球42%的工业产品、56%的贸易、80%的直接投资,和90%的技术转让。所以,生产已经在跨国公司形态上全球化了,任何企业必须从全球的定位来考虑自己的生产和发展,这是没有选择的。”
网络经济是真的吗?
前年,曾是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大出风头的一年,但后来它们却渐渐变成了令人反感的、纯粹的一个“概念”。也许没有人敢蔑视未来的电子商务,但确实有不少人正在嘲笑今天的互联网经济。
.COM绝不等于新经济
于是,互联网经济的参与者、思科(中国)公司副总裁林正刚站出来,告诉人们,这些偏执其实都来自于误解:
“最近,总有人问我:纳斯达克的股票跌得这么厉害,是不是网络新经济不行了。但我说:这里存在一个很大的误解。现在只能说纳斯达克不行了,说.COM不行了,但不说网络经济不行了。因为.COM决不等同于网络经济,网络经济绝对是实在的。美国得克萨斯大学最近搞了一个调查,结果发现:.COM只占网络经济总体的9.3%!那么网络经济的主体是什么?是传统产业,像GE,像福特。它们现在每年在网上的采购额达到100亿美元。其实,网络经济的内涵,就是传统产业的网络化。所以网络经济的支柱,也是传统产业。至于说,网络经济有什么问题,绝不是软硬件等技术问题,而是体制问题,核心还是人的问题。
“具体到中国,网络经济仍算刚刚起步,但前景看好。我要提醒大家的是,未来10年内,美国的中小企业也都会实现上网,到时候如果我们跟不上,必然会对中国的外贸产生不利影响。”
网络技术正在蔓延
中国银行行长顾问朱民对于时下大家对网络经济的忧虑也有相类似的见解:
“美国经济虽然在往下走,但我并不认为这是新经济的末日。按我的理解,现在的低谷正是美国的高科技向本土传统经济蔓延,和向欧亚大陆蔓延的过程。我相信,当美国经济恢复后,高科技和新经济的发展速度将更快于以前。当今的天下,谁拥有IT的优势,谁将拥有未来。”
是的,我们相信:当网络技术完成向传统产业的蔓延后,将不存在所谓的“网络企业”,因为所有的企业都将是网络企业。而.COM将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就像飞船上天过程中的一节火箭,完成了阶段性任务,就会消亡。甚至可以说,.COM衰亡之日,正是网络经济真正开始成熟之时。
网络还只是个“电灯炮”
刚刚从联想拆分出来的神州数码总裁,“少帅”郭为,同样作为IT中人,对网络经济也发表了一番很有见地的分析:
“纳斯达克指数从‘盛夏’到‘严冬’,应该怎么看?我们从历史上看,工业革命主要解决了动力系统,尤其是电力。但如果电力只用来点电灯泡,就没有今天的工业革命。因为照明是蜡烛也可以做的。同样,如果互联网也只是做电视报纸也能做的事,那它衰落就是应该的,但事实绝不是这样。客观说,目前的互联网只发挥出了电灯泡的作用,现在还不是真正的网络经济。如果它的能量都发挥出来,就会产生质变!而实现质变的核心,是电子商务。问题就是如何发展电子商务。
“我认为中国的互联网经济发展,好比八年抗战,是持久战。因为我们的基础设施,还差得很远。而这一步是不能跳跃的,跳跃就是投机。所以我为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划分了四个阶段:第一步,基础设施建设;第二步,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第三步,实现B2B;第四步,全面实现电子商务的社区化。总之,中国的电子商务大有希望,但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中国的位置在哪儿?
在本次高峰会上,中国银行行长顾问朱民提出了一个“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应该如何定位,以及中国应否成为全球生产基地”的问题,引人瞩目,发人思考:
“WTO已经把全球化的压力带到了中国。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有两样东西是非常突出的。第一个是中国13亿的人口,和20年里几乎高达9%的年增长速度,成为一个巨大的世界市场;第二个是中国巨大的劳动力。可以说,‘入世’后,中国在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行业都没有优势,只剩下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是中国具有直接竞争力的。但就这个领域,我们可以定位于为中国国内市场服务,也可以定位于为全世界市场服务。如果是前者,现在看来是没有希望的。中国的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单个产量已是全世界第一,但我们出口占整个世界市场的份额都只有1%左右,这就是为什么今天我们的彩电可以跌破两千块钱的原因。
“中国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定位定在工业制成品,而且是面向全世界的生产基地?因为这是中国的必然选择。当然选择这个战略的风险很大,最大的风险就是亚洲金融危机所告诉我们的,以贸易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增长模型是错的。如果技术在外,资本在外,市场在外,只有生产在内,这种模式将是脆弱和经不起冲击的。所以我们今天要看到:我们的市场在外是无疑的,资金在外在某种条件下也是合理的,唯一的是技术不能在外。而这又正是我们现在最缺乏的。所以我想提出几项建议:
“第一,我们要注意引进外资。WTO是一个贸易合约,不是关于资本的合约。如果我们在把门打开时,只是贸易打开的话,我觉得对中国是很危险的。关键还是能不能把资本引进来。而且今天的外资,主要不再是政府贷款,而是演变成外商直接投资。中国去年第一次在资本市场上的外资达到直接投资的50%以上。这很重要。
“第二,我们要允许企业大规模地兼并重组,而且是以市场基础和金融市场为主的兼并重组。我们应该允许外国企业兼并和重组中国的企业。换句话说,要在中国发生大规模的公司化和私有化,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企业有一个内在的机制在国际上参与竞争。
“第三,要让我们的人才流动起来。中国最丰富的是人力资源,但相对其他资源,我们人才的流动机制是远远落在后面的,包括培训、流动和激励机制。而人才流动起来的关键因素,是建立完整的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系统。
“第四,要鼓励中国的风险投资和风险创业。否则,中国企业的科技水平就无法进步,中国企业就没有竞争力。
“最后,我们还应该在IT高科技行业对基础设施大量投资。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一定要和高科技IT结合起来才行。
“总之,中国和世界都有两个选择:是在中国卖,还是在中国造?一个是中国开放市场,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市场,如果是这样,将是中国和世界的失败;另一个是中国在开放的同时,自己的优势行业和企业也走向世界市场,中国成为全世界的生产基地(特别是工业制成品),这才是中国与世界的双赢。”
民企会超过国企吗?
众所周知,民营经济的发展正对中国经济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这种作用到底有多大?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茅于轼在会上公布了这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中国开发银行对中国的民营经济作了一个研究。结果是:民营经济的规模,到2000年初,不算集体企业、公司制私有企业、合资企业,只包括个体户和私营企业,就业人口就已达8200万!而国有企业和政府相加,提供的就业人口不过8600万。换句话说,两者的就业人口已经相当接近。其中民营经济所提供的8200万就业人口中,私营企业已经有150万家,提供就业2000万人,个体户有6200万。可以说,近年来我国就业人口的增长,基本都来自于民营经济。
“再从GDP的角度看,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也主要是民营经济,而国有经济反而在收缩。我们还发现:一个地区民营企业所占就业人口的比例,与该地区经济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全国除北京地区比较特殊外,凡是人均年收入超过11000元的地区,均是民营经济发展快、提供就业比较多的地区,否则人均收入都低于5000元。所以,健康地发展民营经济,是我们不可忽视的一条道路。”
最后,茅于轼对本刊记者语重心长地说:“企业不要总盯着成为所谓的500强,只有切实提供就业才是真的。另外,我们也确实要进一步消除对民营企业的各种不平等待遇,尤其是那些条文以外的‘软约束’。”
跨国公司说了什么?
在本次参会的外方人员中,作为大会主席之一的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兼CEO理查德·格拉索,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一位。他微笑的面容和锃亮的光头,传递出了他对中国企业的充分信心:
“上次江泽民主席在纽约股市的一声钟响,股市马上就涨了40%。所以我们期待着他的再次访问。在纽约联交所,我们看到一些很好的中国公司在那里交易。在最近5年里,它们的股票交易都有很大增长,达到了160亿美元,比前几年增长了5倍。最令人吃惊的是,1999年~2000年,中国上市公司在纽约大盘的交易额上升了750%!我们也看到,还有很多诸如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石化、中国石油等中国企业准备在纽约上市,它们已经满足了关于信息披露的一些最严厉的要求。我们将会使得这些中国公司不仅能够在纽约交易,并且能够在世界所有的资本市场交易。
“它们已经为中国加入21世纪的全球经济打好了基础。中国经济肯定是21世纪经济中心之一,我认为中国有美好的未来。”
荷兰皇家壳牌公司集团执行董事长哈里·罗尔斯也说到:
“中国的经济已经与世界经济越来越相互依存了。不论是购买力,还是吸引外资,中国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中国加入WTO,只是一步之遥。我相信,这将进一步加速中国经济的结构变革,而且这些变革将更加有利于中国人民。这种变革,中国是谨慎小心的,而且是充满艺术的。我们看到大量外国企业都在中国直接投资,签订更多的合同,充分反映出了大家对中国的信心。”
柯达(中国)亚洲区董事长兼CEO亨利·伯迪则进一步认为:中国经济将越来越依靠国内正在崛起的中产阶级。他们的购买力正在上升,正在推动整个社会的需求。而柯达在中国最主要的潜在客户也正是中产阶级。
当然,针对“入世”的挑战,参会的“大鼻子”老板们也在会上对中国进行了提醒和忠告。享利·伯迪指出“中国必须在打击假冒伪劣的问题上,从法律上提高打击力度,因为中国必须不遗余力地防微杜渐,而不是亡羊补牢。如果任其发展,将来就很难再铲除。”
而通用汽车(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菲利浦·穆塔夫也委婉地警告说:“今天,生产一种汽车就能够维持15年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如果国内的汽车生产商的产品不能满足客户需求的话,加入WTO之后,这些需求将肯定通过进口汽车来满足。而这种竞争的结果,必然是价格的下降。”
热门话题还没有完……
现在,已经不再是“就事论事”的时代。所以今年会议中就企业谈企业,特别是谈制造业的主题并不多,而更多的是与新世纪企业经营密切相关的上下产业链领域,和社会环境。毕竟,随着中国企业改革不断深入,我们必然要融入到社会环境中。这就像朱民提到“解决人才流动,必先解决社会福利保障机制”一样。而同期发表的“中国企业家年度调查”也显示:国企经营者已意识到,能否完善社会保障已经直接关系到国企能否继续改革(相关报道参见本期18页“企业调查”栏)。
中国的企业改革,确实已经到了“走出厂房”的攻坚阶段。
(本文所引会议发言,未经本人审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