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宋代宗教研究_续资治通鉴长编论文

论宋代宗教研究_续资治通鉴长编论文

宋代宗学考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宋代论文,宗学考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有关宋代宗学,一般教育史专著都有涉及,学界也有专门论文问世,对宋代宗学的教学、考试及学官设置等事有详细论述,只是对宋代宗学的一些基本问题反倒含糊其词,如:到底什么才是宗学,它与另一宗室教育机构宫学有何区别,它是否在整个宋代一直存在,何时设立,又在何时废罢,其废置原因何在,等等问题,都有待考证、澄清,还其一个本来面目。近有何兆泉先生撰博士论文《宋代宗室研究》,又别撰《走出宫院:南宋宫学向宗学的转变》一文,对相关问题作了深入研究,廓清了教育史学界长期以来对宫学、宗学模糊认识,让读者受益良多。①然笔者拜读何文,还有些意犹未尽之感,于是别撰此文,提出一些补充意见,希望不是画蛇添足吧。

       一、北宋宗学之废置

       先说北宋宗学的情形。学界对北宋宗学建立的时间,诸说纷纭。要之,共有四说:

       (1)宋初即有宗学说。其说乔卫平《中国教育制度通史》第三卷《宋辽金元》可为代表,以为早在太平兴国年间“宗学教育体制初步形成”。②既然有“宗学教育”,言下之意已经有了“宗学”。其依据是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4太平兴国八年三月己巳条的一则记载:“诸王及皇子府初置谘议、翌善、侍讲等官,以户部员外郎王通、著作佐郎姚坦、国子博士邢昺等十人为之。”但这则记载仅讲到诸王府官的设立,根本不曾提及宗学。

       (2)熙宁六年(1073)说。其说见葛庆华《宋代宗室教育及应试问题散论》,谓:“神宗熙宁六年,经宗室令铄请求,创建宗学,接纳疏属宗室子弟入学。”③赵令铄请求建学事有二起:其一在熙宁年间,见《宋史》卷244《赵世雄传》:“熙宁中,诏宗子以材能自表见者,官长及学官以名上。世雄子令铄在选中。尝请营都宅以处疏属,立三舍以训学者。诏用其议,置两京敦宗院、六宫各建学。”其二在元丰六年(1083),见《宋史》卷165《职官志》:“元丰六年,宗室令铄乞建宗学,诏从之,既而中辍,建中靖国元年复置。”则赵令铄曾两次建议立学,第一次是在熙宁年间建议“六宫各建学”,第二次是在元丰年间“乞建宗学”。他在熙宁年间请求建立的六宫之学并非宗学,而是宫学(有关两者区别,详见下文),宗学到元丰时才建立。因此,熙宁六年(1073)建宗学说显然也是错误的。

       (3)元丰六年(1083)说。元丰置宗学事已见上文所引《宋史·职官志》。《中国历史大辞典·宋史》“宗学”条由朱瑞熙先生撰写,谓宗学“创于神宗元丰时”,④即同此说。

       (4)元祐六年(1091)说。王应麟《玉海》卷112《学校》“元祐宗学”条载:“元祐六年,宗室令铄请建宗学,于是诏宗正按熙宁敕诸院建小学。建中靖国元年,世雄仲爰言之,四月九日己亥,诏复置宗学。”然《宋会要辑稿》帝系5之14记载此事,略有不同: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四月九日,诏复置宗学,应合行事令礼部条具以闻。初,元祐六年,宗室令铄尝乞建宗学,诏从之。及毕工,以赐蔡确家。至是,令铄之父、知大宗正事世雄及同知大宗正事仲爰言:“宗子置学,本出神考之意,事既中辍,论者惜之。愿诏有司复依初旨。”故有是诏。《宋会要辑稿》崇儒1之1“宗学”条有相同记载。⑤据此,则赵令铄确曾在元祐六年(1091)建议立学,而且他的建议也得到了朝廷的批准,并下令建造,但所建房屋不久即赏赐给蔡确作为私家住宅,因此所谓的宗学实际上并没有建立起来。直到建中靖国时,赵令铄的父亲赵世雄知大宗正事,重提旧议,宗学才得以建立。《玉海》在记述这件事时,行文过于疏略,且杂以“诸院小学”等无关文字,不免舛误。而文中所言“诸院小学”实际上也是属于宫学,并非宗学。

       有些文献,如《文献通考》卷42《学校考》讲到宗学,说建于绍兴十四年(1144),对北宋的情形只字不提,仿佛北宋并无宗学,但据上面分析,北宋时确曾设立宗学。有关文献也印证了这一点。如《宋史》卷82《乐志》大观四年(1110)八月,宋徽宗制《大晟乐记》,命太中大夫刘昺编修《乐书》,“颁之于宗学”。又《宋史》卷152《舆服志》载政和议礼局上群臣朝服之制,里面便即提到宗学博士。又,叶适《水心先生文集》卷21《中大夫直敷文阁两浙运副赵公墓志铭》,赵善悉父赵不尤曾“入宗学,以文占上舍,而有武力,靖康之难走相州”。可见北宋确曾建立宗学,初建于元丰六年(1083),不久即废;元祐六年(1091)试图重建,未果;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重建。

       至于何时再废,诸书记载不一,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13《宗学博士》谓“靖康之乱,宗学遂废”。然据《宋史》卷22《徽宗纪》载宣和三年(1121)二月乙酉“罢天下三舍及宗学、辟雍、诸路提举学事官”。又,《宋史》卷157《选举志》也载宣和三年(1121)诏:“罢天下州县学三舍法,惟太学用之课试。开封府及诸路,并以科举取士。太学官吏及州县尝置学官,凡元丰旧制所有者皆如故,其辟雍官属及宗学并诸路提举学事官属并罢,内外学悉遵元丰成宪。”可见宗学之废是在宣和三年(1121),与靖康之乱无关。

       二、南宋宗学之重建

       南宋宗学建于何时,史书中也有不同记载,如何忠礼先生《宋史选举志补正》即列举了两种不同的说法。⑥但揆诸文献,实不止二说。下面胪列诸说,略作剖析:

       (1)绍兴十四年(1144)说。上揭《文献通考》即持此说。《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51绍兴十四年二月丙午有与此相同的记载:“同知大宗正事?请宗学生以百员为额。”又同书卷152绍兴十四年十一月壬申条载:“[秦]桧又奏依旧置宗学,教育宗子。上可之。”《宋史》卷157《选举志》所载甚详:

       (绍兴)十四年,始建宗学于临安,生员额百人:大学生五十人,小学生四十人,职事各五人。置诸王宫大、小学教授一员。在学者皆南宫、北宅子孙,若亲贤宅近属,则别选馆职教授。

       (2)开禧七年说。见《宋会要辑稿》崇儒1之15:“开禧七年八月癸卯,复建宗学,置博士、谕各一人,弟子员百人。”

       (3)嘉定七年(1214)说。亦见《宋会要辑稿》崇儒1之15的记载:“嘉定七年五月二十四日,都省言本朝典故在京旧有宗学,西南两外宗司亦各建学,渡江以来,西南两外宗司置学如旧,而行在宗学尚未修复。诏三省条具以闻。八月二十六日,诏临安府踏逐空闲地建宗学,其学置六斋,生员以一百人为额,遇补试年分申请补入,隶祭酒、司业,置宗学博士、宗学谕各一员,前廓职事四员,第斋长谕各一员。其合行事令国子监长贰条具申尚书省。”又,《宋史》卷39《宁宗本纪》:“[嘉定七年八月]癸卯,复建宗学。置博士、谕各一人,弟子员百人。”

       (4)嘉定九年(1216)说。其说见《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13《宗学博士》条的记载:“嘉定九年十二月,始复置宗学,改教授为博士,又置宗学教谕一员,并(录)[隶]宗正寺。”《宋会要辑稿》崇偳1之15数条记载所记更详:

       (嘉定)九年十二月五日,尚书省劄子:勘会昨已降指挥,兴复宗学,令隶祭酒司业。今来已将诸王宫学重行建造,合与改作宗学。仍参照国朝典故,宗学旧隶宗正寺,合议施行。诏将诸王宫学改作宗学,仍隶宗正寺施行。同日,诏将诸王宫学改作宗学,仍照国朝典故改隶宗正寺。

       十年正月十四日,诏宗学博士班序在太常博士之下,宗学谕班序在国子正之上。其请给人从赏典等,并依国子博士及国子正体例施行。

       三月十九日,宗正寺言宗学合行事件……

       二十八日,宗学博士危稹言:“本学元系诸王宫大、小学,已降指挥改为宗学。其生员见行补入,所有昨来诸王宫学,承大宗正司训遣到听读生员内未曾请解人,委曾在学听读,系转入大小功课簿生员,通约不过一二十人,亦当念其向学之心。欲与许赴今来补试。”从之。何忠礼在《宋史选举志补正》中也说:“南宋正式置宗学时间似在嘉定九年而非绍兴十四年。”⑦

       上引《宋史·选举志》虽然讲宗学始建于绍兴十四年(1144),但同时又说“[嘉定]九年以宫学并归宗庠,教授改为博士、宗谕”。上引《文献通考·学校考》载嘉定九年(1216)诏:“诸王宫学改作宗学,参之国朝典故,仍隶宗正寺,以宫教授为博士、宗谕。”又,《咸淳临安志》卷11《学校》“宗学”条载:“嘉定九年,始改宫学为宗学,即其地更创,凡在属籍者皆以三载一试补弟子员,如太学法;改教授为博士,又置谕一员,隶宗正寺。”《宋史》与《文献通考》、《咸淳临安志》的区别在于:前者以为南宋在嘉定九年(1216)前已有宗学,后把宫学并入宗学;后者则以为本来并无宗学,只是把宫学改作宗学。

       上述四说,开禧七年说显然有误:开禧仅有三年,何来“开禧七年”?

       至于绍兴十四年(1144)说,《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的记载本身就有矛盾之处,它一方面说秦桧在这年十一月建议建立宗学,另一方面又说二月已有“宗学生”。且从其它有关的一些记载看,此说也十分值得商榷。如《宋会要辑稿》崇儒1之26载嘉定十七年臣僚上言,谓“陛下首建宗学”。又如真德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44《谯殿撰墓志铭》即有“嘉定中别置宗学”之语。又,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60《方岳宗学博士》谓“先帝肇建宗庠,萃其隽秀教之而”。刘克庄是理宗时人,文中的“宗庠”即是宗学,“先帝”即是宁宗,而嘉定是宁宗的年号,可见在刘克庄眼里宗学也是建于嘉定年间。

       剩下便是嘉定七年、九年二说。那么,到底是嘉定七年(1214)还是嘉定九年(1216)呢?《宋会要辑稿》崇儒1之15载嘉定七年(1214)建宗学事后,又接着说:“嘉定九年十二月五日尚书省札子:勘会昨已降指挥兴复宗学,令隶祭酒、司业,今来已将诸王宫学重行建造,合与改作宗学,仍参照国朝典故,宗学旧隶宗正寺,合议施行。诏将诸王宫学改作宗学,仍隶宗正寺。”可见嘉定七年(1214)、嘉定九年(1216)所言实为一事,嘉定七年(1214)朝廷下令重建宗学,到嘉定九年(1216)宗学正式建立。但这次建立宗学并不是在原有的各宫学外另建宗学,而是将这些宫学合为一个统一的专门学校,名为宗学。《宋会要辑稿》崇儒1之24载嘉定十四年(1221)四月一日从事郎、行宗学谕范楷札子,谓“今睦亲之宅,广为学宫,教授之官,转为博、谕,曩之宫学,一栾而为宗庠矣”,也印证了这一说法。

       三、嘉定九年前之宗学与宫学

       上述种种对宗学的模糊认识,究其原因,是不了解宗学的深层含义及其与宫学的区别。两者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宗学是一个独立的机构,宫学是对各宫、院、宅宗室学校的一个泛称。诚如何兆泉先生在他的博士论文中所言,宫学以诸王宫为单位,每宫分设教授,对本宫子弟加以教育;宗学则于诸王宫之外,别创学校,统招子弟进行教育,实不以王府宫宅或世系亲疏为限。⑧

       其次是宗学与宫学的管理机构不同。教授属王府官系统,博士、谕属寺监系统。据上引《宋会要辑稿》“睦亲之宅,广为学宫,教授之官,转为博、谕”及“宫学改为宗(祥)[庠],教授转为博、谕”,宫学的主要学官是教授,而南宋宗学的主要学官是博士、谕。除教授外,宫学中类似官尚有伴读、侍教等。咸平元年(998)宋朝廷始令王府官分兼南北宅教授。当时又南北宅有伴读。⑨咸平四年(1001)又设南宫北宅侍教。⑩此后,十五的名额屡有增加。崇宁五年(1106),又改称某王宫宗子博士。(11)

       第三,宗学与宫学所教学生不同。诸宫学的地位高于宗学。《宋会要辑稿》崇儒1之24载嘉定十四年(1221)四月一日从事郎、行宗学谕范楷札子,谓“国家始立宫学,所以训诸王之近属;继创宗庠,所以徕四方之宗庠”。可见宫学是宗室的近属子弟学校,而宗学是疏属子弟学校,其地位自然不同。到南宋后期,取消宫学,并为宗学,“宗室疏远者皆得就学”。(12)

       由此可见,在嘉定重置宗学以前,宫学与宗学的差别是非常明显的。到南宋后期,由于诸宫学改作宗学,宫学已经不再存在。后人修史立志,无论是宗学,还是宫学,都放在“宗学”这一条目下加以叙述,更造成了文献记载中的混乱与错误。上述绍兴十四年(1144)重置宗学,据《宋史·选举志》记载,其教官则“诸王宫大、小学教授一员”,其学生则“在学者皆南宫、北宅子孙”,可见是按宫、院、宅进行教学的。因此,绍兴十四年所置宗学,实宫学也。

       再看《宋会要辑稿·崇儒》几例:

       [绍兴十二年七月]己卯,上谓宰执曰:“见宗学教官今日率宗子讲书作功课,庶使用心,不为恶事。”(1之7)

       孝宗乾道二年十二月十五日,知西外宗正寺赵子英言西外敦宗院宗学生公诜等伏乞依南外宗学已得指挥……(1之11)

       [绍熙]二年七月二十七日……上曰:“神宗别设宗学之意,所以优待宗子,自是难令衮同在太学。”先是,诸王宫大小学教授王奭言宗庠之设,凡事具文,有名无实。……宋高宗、孝宗时专门的宗学尚未建立,上述三例所谓“宗学”、“宗庠”实际上也是泛指当时的诸宫学。尤其是第二例,在“宗学生”前加上“西外敦宗院”、“南外”等修饰词,而以宫、院相别立学正是诸宫学与宗学的一个重要区别,更可见这里所说的“宗学生”实际上是指“宫学生”。

       四、嘉定重置宗学的真相

       那么,嘉定九年重置宗学的真实原因究竟是什么呢?笔者以为,在位皇帝族属亲疏的变化是造成嘉定重置宗学的最重要原因。

       依上文所说宗学与宫学的三大区别,其一即为学生族属的亲疏,近属按宫院置之宫学,疏属统招统教于宗学。但皇帝族属的亲疏并非一成不变的,尤其是宋代,宋仁宗、宋高宗、宋宁宗等多位皇帝并无子嗣,要从宗室别支另选子弟继承大统,这势必造成族属亲疏的变化。南宋绍兴十四年重置宫学、嘉定九年重置宗学,其本质原因,皆在于族属亲疏的变化。

       宋初并无统一的宗室学校,诸王宫、院、宅分别立学,合称为诸王宫学,或诸宫学,简称宫学。宋初,至迟真宗咸平元年(998),已有南、北宅之分,又称南宫、北宅。(13)南宫,即睦亲宅,宋太祖、太宗诸王子孙居住;北宫,即广亲宅,魏悼王赵廷美子孙居住。(14)到后来,为六宅,又称六宫,“宅各有学,学皆有官”。(15)此外,据上文所述,六外之外,宋于两京置敦宗院,也各置教授。但这些南官、北宅的所谓皇帝近属到北宋后期,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与在位皇帝,其实关系已经相当疏远。

       绍兴十四年,南宋初立宫学,由于靖康之乱,赵氏宗亲大多被俘北迁,加上政局动荡,能够入学的宗室子弟非常有限,当时宫学“惟睦亲一宅”。(16)但据《宋史》卷157《选举志》记载:

       (绍兴)十四年,始建宗学于临安,生员额百人:大学生五十人,小学生四十人,职事各五人。置诸王宫大、小学教授一员。在学者皆南宫、北宅子孙,若亲贤宅近属,则别选馆职教授。据《宋会要辑稿》崇儒1之25载范宗谕奏札:“照得宫学旧有教授,所以训诸王之近属,今宫学改为宗(祥)[庠],教授转为博、谕,四方之宗亲由试而入者皆预教养,而近属反不获预。”由于入学要经过考试,近属、疏属公平竞争,因此那些疏属弟子成绩较好,有很多近属子弟反而不能入学。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北宋时曾置专门的宗室教育机构——宗学,废置不常;同时又有宫学,它不是一个专门的教育机构,而是诸王宫学的合称,两者的管理机构与所招学生各不相同。诸王宫学招收皇室近属,宗学则收皇室疏属,宫学地位高于宗学。南宋前期的所谓“宗学”,与北宋宗学显然有别,它实际上是宫学,南宋真正宗学的建立是在嘉定九年(1216)。造成两宋宗学、宫学文献记载混乱的原因是宗室族属亲疏的变化:北宋原有诸王宫学,教育宗室近属子弟;到北宋中期以后,由于宗室繁衍,为方便疏属子弟教学,建立宗学;南宋初建,宗室近属几乎全被金国俘虏北上,因此,宗学、宫学的区分也失去了现实意义,绍兴十四年(1144)虽重建宫学,但它实际上也招收疏属子弟,与宗学无异。在这种情况下,宗学、宫学开始混而为一。到南宋中期以后,随着宗子弟重新繁衍,人口增加,适合疏属子弟就学的宗学才又重新建立,这就是南宋嘉定重置宗学的真相。

       注释:

       ①何兆泉:《宋代宗室研究》,浙江大学博士论文,2004年。何兆泉:《走出宫院:南宋宫学向宗学的转变》,《国际社会科学杂志》2011年第4期。

       ②乔卫平:《中国教育制度通史》第三卷《宋辽金元》,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90页。

       ③葛庆华:《宋代宗室教育及应试问题散论》,《中州学刊》1999年第1期。

       ④《中国历史大辞典·宋史》,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年,第304页。

       ⑤关于宗学赐蔡确事,何兆泉先生考证,谓蔡确于元祐初罢知陈州,后流放岭南,故元祐六年赐第之说不能成立。何兆泉《走出宫院:南宋宫学向宗学的转变》,《国际社会科学杂志》2011年第4期。

       ⑥⑦何忠礼:《宋史选举志补正》,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131、131页。

       ⑧何兆泉:《宋代宗室研究》,浙江大学博士论文,2004年,第72页。

       ⑨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3,咸平元年正月癸酉。

       ⑩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9,咸平四年九月乙亥。

       (11)《宋史》卷165《职官志》。

       (12)《宋史》卷165《职官志》。

       (13)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3咸平元年正月癸酉条,卷49咸平四年九月乙亥条。

       (14)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13《宗学博士》。

       (15)(16)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卷11《学校》“宗学”条。

标签:;  ;  ;  ;  ;  ;  

论宋代宗教研究_续资治通鉴长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