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阶级是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工人阶级论文,中国论文,社会生产力论文,先进论文,代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就业方式日趋多样化。在这种新的情况下,工人阶级还是不是当代中国最先进的阶级?还是不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还是不是我们党的阶级基础?这是关系到我们党的根本性质的重大理论问题。回答好这个问题,对于深刻理解和身体力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工人阶级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坚持的重要观点
工人阶级作为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是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所决定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150多年前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就指出,“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其余的阶级都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趋没落和灭亡,无产阶级却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282页)毛泽东同志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指出,“工业无产阶级人数虽不多,却是中国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者,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做了革命运动的领导力量”。(《毛泽东选集》,第1卷,8页)邓小平同志强调指出,“工人阶级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同社会化的大生产相联系,因此它的觉悟最高,纪律性最强,能在现时代的经济进步和社会政治进步中起领导作用”。(《邓小平文选》,第2卷,136页)近年来,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这一观点。1990年1月25日,他在给石家庄第二印染厂全体职工的信中指出,“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所在。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1995年5、6月间,他在上海、长春等地视察时又说:“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建设和改革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的最基本的力量。”
工人阶级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已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所证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为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第一次伟大历史变革中,工人阶级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统治,为建设社会主义,作出了极大的牺牲和努力,表现出“特别能战斗”的革命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二次伟大历史变革中,我国工人阶级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以改革为己任,以发展为主题,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团结奋斗,艰苦创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又谱写了新的历史篇章。这一切都充分说明,中国工人阶级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的主要创造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
二、在谁是当今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代表的问题上,必须澄清一些模糊认识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经济关系、劳动关系和利益关系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社会上一些人对谁是当今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产生了许多模糊认识。有的说,工人是干活的,是体力劳动者,代表不了先进社会生产力,只有脑力劳动者才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也有的说,工人在企业里是被管理的,只有经营管理者才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等等。这些观点都是片面的、错误的,必须加以澄清。
中国工人阶级是一个包括工人、知识分子、公有制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和机关干部等在内的统一整体。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工人阶级知识化进程明显加快,工人阶级中脑力劳动者的比重越来越大,脑体结合的劳动大军将日益成为工人阶级队伍的主体力量,这是工人阶级队伍知识化的必然结果,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整个进程中,我们既要看到知识分子和科技人员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又要看到任何创造发明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都必须依靠广大工人群众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我们决不能把依靠和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与依靠和发挥广大职工群众的作用割裂开来、对立起来。
我们应当重视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企业家在企业经营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公有制企业中,经营管理者也是工人阶级的成员,他们所从事的管理工作与广大职工群众的劳动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没有先进与落后的区别。我们也不能把重视发挥经营管理者的作用与重视发挥广大职工群众的作用割裂开来。那种片面强调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作用而忽视广大职工群众的作用,或者把工人阶级只局限于工人群众而不包括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观点和主张,都是与我们国家的性质和公有制企业的实际相悖的。当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要调动包括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经营管理者在内的社会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但这与谁是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两回事,与我们党的阶级基础和所要依靠的阶级力量也是两回事。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总之,判断一个阶级是否代表先进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方向,要看它在推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它是否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尽管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我国经济关系、劳动关系和利益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人阶级队伍及其劳动方式、内部结构等产生了许多新的特点,但工人阶级的阶级本质和历史使命没有改变。工人阶级作为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是任何阶级、阶层所不能取代的。
三、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指导方针
对于为什么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我们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都有一系列重要论述。早在建国前不久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就针对当时党内有的同志对革命胜利后依靠谁搞建设的问题上出现的糊涂观念,明确告诫全党,“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在1989年春夏之交发生的那场政治风波后,邓小平同志总结新的历史经验,又着重指出,“工人阶级靠得住”。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同志更是反复强调“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离开了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人翁责任感,一切都无从谈起”。可以说,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在坚持党的依靠方针上,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比以往任何时期阐述得都多、都具体,也更深刻。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经济关系、劳动关系和利益关系发生变化时,一部分人在这个根本政治原则问题上产生了动摇,在改革的对象与动力、企业的主体与活力、职工是否是国有企业的主人和谁是先进生产力代表等一系列问题上含糊不清,甚至产生错误的认识。例如,在改革的对象与动力问题上,有人主张“淡化工人阶级”,对工人应该“三铁”(铁心肠、铁面孔、铁手腕);在企业的主体和活力的问题上,有人主张“变厂长负责制为厂长所有制”,要在企业建立独裁管理体制;在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和权利问题上,有人认为“工人阶级当家做主只能是一个政治概念,与经济无关”,“职工要重新定位为雇佣劳动者”,等等。这些都与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与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与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指导方针是相悖的,都是在削弱和贬低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和伟大历史作用,都是在动摇我们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因而是十分错误的、有害的。
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指导方针,首先必须坚持“工人阶级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这一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努力把江泽民同志关于依靠工人阶级要在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政治上保证,就是要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基层就是要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民主管理制度,保证职工群众在国家和企事业中的主人翁地位,支持职工群众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力,切实保障职工群众在国家和企事业单位的主人翁地位。
制度上落实,就是要通过立法、制定政策和建立健全企事业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广大职工群众能够依照宪法、法律和各项政策、制度,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特别是强化对各级政府和国家公务人员、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人的民主监督力度,切实保障职工群众在国家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当家做主的权利。
素质上提高,就是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武装广大职工,教育和引导广大职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加强对广大职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工人阶级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精神的教育,加强对职工的业务技术和劳动技能的培训,让广大职工更多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与现代科学文化技术,不断提高职工的素质,提高职工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能力,努力造就宏大的“四有”职工队伍。
权益上维护,就是要坚决维护职工群众的经济利益,切实保障职工群众的民主权利,不断满足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当前,特别要关心一些困难职工群体的生活状况和思想情况。这些困难职工群体包括: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和破产企业中基本生活缺乏保障的职工群体;下岗、失业职工中再就业难的职工群体;被长期拖欠工资、医疗费的职工群体;劳动安全卫生无保障的职工群体;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受到严重侵犯的职工群体等。关心他们的疾苦,解决他们的困难,是党和政府也是全社会应有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