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临床中的效果研究论文_陈素婷

陈素婷

福建南安市医院 福建省 362300

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实践中的应用。方法:将某院2012年2月~2013年8月妇产科24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120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人性化护理。观察对比两组分娩方式与过程,自制问卷对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满意度及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两组的分娩方式比较剖宫产与自然分娩,统计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间的痛疼分级及产程时间,统计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满意度及心理情况的比较,统计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在分娩方式、患者的满意度及患者的心理状况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是值得推广与应用的护理服务模式。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妇产科;分娩方式;满意度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育及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相对其它科室,妇产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接受医疗服务的对象有别于其他疾病患者。把“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护理理念贯穿于整个妇产科的护理过程,对确保患者在身体、心理上获得舒适、满意的护理服务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笔者在妇产科的护理过程有意加强人性化护理,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资料为我院2012年2月~2013年8月妇产科240例产妇临床资料。年龄在18~38岁,平均年龄27.6岁;初产168例,经产72例;孕期36~40周;新生儿体重3.4~8.2kg。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120人。两组孕妇在年龄、病史、生育状况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

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实验组给予人性化护理。具体措施为:

2.1 根据患者个性化的需求,创造温馨的病房环境,让患者有家庭般感受,同时强化病房个性化管理。

2.2 努力提高护理人员自身专业素养,所有护理人员均参加过专业的培训,着温馨的粉红色工作装。尤其重视护理人员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要求护理人员随时关注患者的需求情况,及时有效并有针对性的与患者进行人性化的沟通。

2.3 积极开展身心健康教育。一方面是给患者发放身心健康宣传手册,让患者对生殖生育健康有一定的了解,耐心解答她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对患者有目的性的进行心理干预,最大限度让患者心情舒畅。同时还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

2.4 患者日常生活干预。尽量鼓励协助患者参与一些简单的体育健康运动,对患者的日常饮食制订科学的计划,有目的的调整她们的饮食规律[1]。

3、观测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分娩方式与过程,自制问卷对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满意度,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护理前后患者的心理状况,评分在35分以上者为重度抑郁,在20~35分之间者为中度抑郁,在8~20分为轻度抑郁,8分以下者正常。共计发放问卷240份,收回240份。

4、统计学分析

所得数据均运用SPSS18.0进行统计与分析,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显著差异。

二、结果

1、分娩方式:观察剖宫产与自然分娩的在本组中所占比例,从表1可见实验组自然分娩的比例要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从生产出血量来看,实验组的出血量也要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产程的观察:两组间的痛疼分级情况及产程时间,从表2可见实验组在分娩时痛疼分级(轻度、中度及重度)所占比例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表3可见实验组在整个生产过程时间要比对照组短,统计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

2、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满意度及心理情况的比较

满意度的比较从护理满意率及日均家属陪护率来观察,从表4可见实验组护理满意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日均家属陪护率实验组则明显低于对照组,两项指标相比,实验组都要优于对照组,数据统计且具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心理状况的比较,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护理前后患者的心理状况,从表5可见,在刚入院时两组间评分无明显差异,而在出院时的评分,则实验组要低于对照组,表明人性化的护理对患者有很好的心理暗示作用,统计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

三、讨论

在护患关系较为尴尬的今天,特别是妇产科的临床护理,开展优质服务,提高护理质量,既是护理学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医改的方向。近几年来,我院在妇产科实行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不仅有效的缓解了护患关系,而且随着人性化护理模式的推广,我院住院患者自身保健意识得到了加强,术后康复情况良好,并得到了患者、家属及社会的一致好评[2]。

通过本研究也可以看出,我院推行的人性化护理,在分娩方式、患者的满意度及患者的心理状况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妇产科的患者相对其他患者来说,在住院期间,她们的心理起伏往往是比较大的,在分娩或术后也常常会有并发症。实行人性化护理不仅是在硬件上进行完善,更主要是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护理质量得到了提高。护患关系的改善,家属及患者发了好评又可促使了护理人员自我价值的实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循环。

四、加强医院妇产科的护理对策探究

1、强化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加强安全管理

医院需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使临床护理人员能够积极主动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和医院的正当利益,也是临床护理人员自护保护的重要方式。通过专题讲座、集体学习的方式,使护理人员能够知法、懂法,自觉地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加深法律意识,强化依法行医观念。

2、加强责任心严谨工作作风

护理人员的优秀素质是需要不断学习、培训中获得的,在学习教育中需强化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意识。要求护理人员在实施临床护理过程中,要本着对患者生命高度负责的责任、严谨实施护理,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操作执行,保证护理安全和护理质量。

3、加强专业技能培训

护理操作中的每一步都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安排,在实际护理操作中必须要按程序操作,按规定消毒,按要求实施。加强护理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使护理人员熟练的掌握临床护理治疗操作技巧,通过过硬的技术和熟练的操作,获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妇产科临床护理人员在上岗前,需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学习,并且全部实施持证上岗。并对护理人员定期进行专业技能、操作规范性的考核,考核结果与护理人员的业绩挂钩[3]。

4、加大对患者及家属的入院教育力度

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住院教育。首先,要告知患者及家属应遵从医嘱、遵守住院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其次,对相关规定进行详细介绍、解答患者的疑虑,对特别注意事项要着重强调;再次,要加大对患者及家属遵医嘱执行情况的监督与督促。同时要经常性的和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在沟通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沟通态度,良好的沟通态度才能使患者更信任护理人员,才能更好的实现治疗效果。如果互相都不尊重,拒绝沟通,或者互相隐瞒,那就无法实施护理。

五、结束语

总之,妇产科护理风险高,应使每一位助产护理人员做到对上负责、对下负责、对病人负责、对自己负责,把握好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对风险必须做到早预见、早发现、早疏导,防患于未然,营造和谐的护理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李霞,齐庆花.妇产科护理中人性化服务之我见[J].中国医药指南,2013(24):710-711.

[2]欧红媛.妇产科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应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34):79-80.

[3]彭鸿,王海英,李青花.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临床中的应用分析[J].才智,2013(34):322.

论文作者:陈素婷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30

标签:;  ;  ;  ;  ;  ;  ;  ;  

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临床中的效果研究论文_陈素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