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立医院 山东 威海 264200
[摘要] 目的 探讨心胸外科疾病手术后获得性肺炎的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心胸外科疾病手术后获得性肺炎患者78例,均行一般资料分析,并随访3个月,分析获得性肺炎患者一般资料及病死率。结果 78例患者中年龄≥50岁所占比例明显高于<50岁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有并发症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无并发症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120min所占比例明显高于<120min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秒钟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80%所占比例明显高于≥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随访3个月发现,78例患者病死率为6.41%。结论 高龄、手术时间长、术前并发症及FEV1%低是心胸外科疾病手术后获得性肺炎发生的主要原因,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患者病死率。
[关键词] 心胸外科疾病;获得性肺炎;防治措施
术后获得性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医院感染,而心胸外科疾病手术患者因手术时间长、困难程度大等因素致使出现肺部感染的风险更大,对患者术后顺利康复造成严重影响[1]。抗生素是治疗术后获得性肺炎的常见方法,可获得较为显著的效果,但抗生素滥用将使病原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2]。基于此本研究对我院78例心胸外科疾病手术后获得性肺炎患者展开研究,进一步探讨心胸外科疾病手术后获得性肺炎的防治措施,减少疾病发生。具体信息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我院心胸外科疾病手术后获得性肺炎患者7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78例患者中男51例,女27例;年龄20-80岁,平均年龄(68.52±8.93)岁。
1.2 方法 ①一般资料:收集患者年龄、术前有无并发症、手术时间及FEV1%情况,并随访3个月。
1.3 评价指标 ①一般资料分析:统计患者年龄、术前并发症、手术时间及FEV1%情况。②病死率:随访3个月统计其病死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分析 78例患者中年龄20-49岁20例,50-64岁37例,65-80岁21例,其中50岁以上患者明显多于20-49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026,P=0.000);术前有并发症46例,无并发症3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26,P=0.025);手术时间60-119min27例,120-179min31例,≥180min20例,其中≥120min所占比例明显高于<120min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769,P=0.000);FEV1%≥80% 25例,FEV1%为70-79% 30例,FEV1%<70% 23例,其中FEV1%<80%所占比例明显高于≥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103,P=0.000)。
2.2 病死率 经随访3个月发现,78例患者中死亡5例,病死率为6.41%。
3 讨论
肺部并发症是心胸外科疾病手术后常见并发症,其中以肺炎和肺不张最为常见,对患者预后造成影响,甚至造成患者死亡,正如本研究中其死亡率高达6.41%,故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尤为关键。本研究中,78例患者中年龄≥50岁、手术时间≥120min、有术前并发症及FEV1%<80%所占比例均较高,证实高龄、术前并发症、手术时间长及FEV1%低将增加术后获得性肺炎发生风险。分析其原因为患者年龄大易并发肺气肿和慢性支气管炎,而手术操作常涉及胸腹腔,对术后患者胸、腹式呼吸造成直接影响[3]。手术时间长将增加术野暴露于外界的时间,加重手术操作破坏组织,降低机体抗致病菌能力,增加致病菌感染风险;同时手术对内脏器官刺激,将造成膈肌反射性抑制,产生术后持续低潮气量,降低呼气末肺容积,产生肺微小肺不张;FEV1%明显降低将造成患者排痰困难、痰液潴留,引起肺不张、肺部感染,造成通气障碍、低氧血症,诱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4]。
为有效预防心胸外科疾病患者术后发生获得性肺炎,应采取以下措施:①术前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完善手术方案;积极治疗术前并发症;术前有呼吸道感染患者,应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对于高龄等肺功能减退患者,应强化呼吸功能锻炼;不主张术前无呼吸道感染或无菌手术者预防应用抗生素。②尽量选择简捷使用手术或微创手术,尽量缩短麻醉和手术时间;采用对肺功能损伤小的药品及麻醉方式,保持稍大的潮气量通气,1次/h,避免出现肺泡挛缩情况;减少挤压肺部,避免补液过多,致使肺水肿加重;术中及时吸出气管、支气管内分泌物和痰液[5]。③鼓励术后患者行有效咳嗽、排痰,必要时可实施雾化吸入,确保呼吸道通畅;立即使用经纤支镜吸引冲洗的方式处理肺不张情况,直至吸净分泌物及肺膨胀;术后6h半卧位,降低膈肌,促进肺的顺应性提高,并将胸腔内积液积气排出,促进肺复张;采用连续多次做血、痰、气管析出物培养和药敏试验的方式处理术后肺部感染患者,实施针对性抗生素治疗;尽量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处理呼吸衰竭情况,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6]。
综上所述,针对心胸外科疾病手术后获得性肺炎发生的因素,实施针对性预防措施,可减少疾病发生及死亡。
参考文献
[1] 章岳峰,赵琦峰,刘勇,等.心胸外科患者术后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24):5655-5656,5665.
[2] 靳淑雁,李双飞,郑静,等.深圳市成人住院社区获得性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7,33(07):693-698.
[3] 阮婷,徐晓.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5,34(07):720-722.
[4] 黄嘉炜,肖琴,吴建勇,等.广州市中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特征及住院时长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7,38(04):542-546.
[5] 仝宇红,钱雪松,郑颖,等.胸外科手术后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前瞻性监测与干预研究[J].国际呼吸杂志,2014,34(14):1050-1052.
[6] 金敬顺,赵玉芳,王凤梅,等.呼吸科与ICU院内获得性肺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6,35(03):251-254.
论文作者:丛峰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3月上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5
标签:患者论文; 性肺炎论文; 并发症论文; 手术论文; 术后论文; 心胸论文; 外科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3月上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