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中关于“价值”理论演进的历史考察
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姝含
摘 要: 价值理论不仅是经济理论的基石更是了解整个经济运行的关键所在,经济理论之间的相互差异往往都来源于价值理论的不同。相较于其他经济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是马 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是在批判地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它包含价值实体的形成与价值分配、价格的形成与决定以及通过价格实现价值分配的完整理论体系。在今天新时代的背景下,劳动价值理论对当前的发展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面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其满足了我们对科学理论的现实需求。本文通过对经济学中关于价值理论演进的历史考察把马克思主义同当前新时代的发展和特征结合起来,使之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劳动 价值 劳动价值论
1 理论基础
1.1 价值
经济学中,“价值”是一个历史的类别,在每个时期都有其不同的含义。在中国古代,“价值”是“质”或“直”,就是说,货物的价值是货物在量上的等价物,也就是说在商品交换中商品的价值等于它应该得到的等量的等价物。在战国时期,墨家开始对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进行了区分,如“以履为卖,不为履”。几乎与墨家同时的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也较早地对价值和使用价值进行了区分如:“每种货物都有两种用途:一种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另一种则不然,例如鞋,既用来穿,又用来交换。”由此可见,价值最初一般与“使用价值”或“效用”划等号,即使是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也没有把“价值”和“交换价值”分清楚。早前,马克思对“价值”和“交换价值”也没有作出明显的区别。“价值”这一概念是在商品的交换这一过程中剥离出来的,最初的价值的存在也仅只是为了解释商品交换这一过程。马克思认为,价值和使用价值是辩证统一存在于商品之中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皆是商品的属性。在《资本论》一书中马克思对二者分别作出了定义,关于“价值”[1]马克思说“现在我们来考察劳动产品,抽象掉物质特性以后剩下来的东西。它们剩下的只是同一的幽灵般的对象性,只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价值被马克思定义为“人类劳动力耗费的单纯凝结”是符合其方法论原则的,同时这种定义也是植根于公认的价值观的客观存在事实。关于“使用价值”[2],马克思则说到“物的有用性使物有了使用价值”可以说,使用价值是商品必须满足主体需要的另一种属性。那么为什么马克思将使用价值定义为“事物的效用”?显然,不同的物品具有不同的物质特征,物品的用途与其物质特征有关,因此不同的物品具有不同的“有用性”。 对于用“效用”来给使用价值定义的认同,不仅是因为其是根植于客观事实,还因为是符合马克思的方法论原则。
1.2 劳动
劳动,同样也是一个历史的范畴,长期以来,劳动一直是与财富的创造与增加联系在一起的。但是,在资本主义时代,尤其是在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那里,才开始将以“价值”或“交换价值”的形式存在的“财富的社会形式”归结于“劳动时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劳动做了一般性定义,劳动就是劳动者有目的地改造自然的活动,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此出发,马克思在分析劳动过程中,将劳动阐释为体力和智力的结合,并总结出了劳动的三因素:劳动、劳动对象以及劳动资料。劳动是人类本质力量的一种外在的物化表现,人类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自然并从中获取可以满足人类需求的劳动产品。并且分析出了劳动的二重性——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以商品为切入点来进行研究。商品就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结合,商品的形成取决于商品的性质。商品中有着人类的劳动,满足人的需要。彼此相互沟通,满足彼此的需要以进行商品的交换。究其根本来说,商品交换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劳动交换。商品中所包含劳动,就是劳动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马克思则不仅把“价值”与“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严格区分开来,而且由于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二重性”的学说,从而才使“劳动价值论”建立在了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有了更加完善的理论基础。
1.3 劳动价值论
从马克思对劳动价值理论的探究来说,不仅是有劳动与价值的浅层次关系,更有关于货币与权力关系深度问题的研究。它还涉及到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洞见,以及对资本主义历史发展的独特洞见,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更像是一种政治哲学理论。从1894年《资本论》第三卷问世开在西方经济学界,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们开始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的理论发表各自的观点,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经济学家为一方,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在经济学中有着基础性的地位,在探讨分析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社会所提出的一系列挑战中,用马克思经济学特有的科学方法论来对其进行分析,并对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各种否定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观点进行了批判。而否定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经济学家为另一方,他们认为劳动价值论不适用于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并且主张摒弃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可以用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代替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的现实性进行了发难。
首先,马克思以劳动价值论为理论基础,彻底分清了资本主义内在的生产关系,终其一生写出了被誉为工人阶级——“圣经”的理论巨著《资本论》,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有着全面详细的阐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讲的“价值”是“商品的价值”而不是社会中“价值”。其次,“商品的价值性质”,是商品生产条件下“私人劳动的特殊社会性质”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形式。最后,商品本身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而不是指“直接社会形式的劳动”或者“流动状态的劳动”。“价值”体现的是生产商品的各种具体有用人类一般劳动的社会等同性。
马克思本身的劳动价值论,在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特别是在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劳动价值学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但是马克思对他们中一部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马克思以往的价值理论的发展过程是这样的:先是以重商主义的货币财富价值论开始的;之后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其中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实这一理论的代表;再次是庸俗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效用价值论、供求价值论、生产费用价值论或三者的杂糅结合,劳动价值论最初是由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们论证提出的,最初始于对资产阶级财富性质和增长问题的相关研究,同时也为探究资本主义社会的内部相关联系。大卫·李嘉图对劳动价值理论进行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他的这一时期是该理论的顶峰时期,但是由于其自身拥有的“缺陷”和“矛盾”,随后发生了“解体”,随后在英国的社会主义支持者抓住它去反对资本主义,要求本国资本主义落实从这一理论中所得出的“臆想的结论”。只有马克思继承了其中的有利成分,并科学地加以改造吸收,从而使得劳动价值论成为真正科学的理论。
2 劳动价值论的演进历程
(3)淬火前模拟吊运 工艺要求淬火时间为10min,为确保严格按工艺要求时间执行,淬火前我们对管板进行模拟吊运,实际吊运结果:从拉台车到落至2#立喷共计时9min,可满足工艺淬火时间要求,在确保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才开始装炉。
第二阶段是亚当·斯密的继承阶段。在批判地继承吸收配第的价值理论的基础之上,斯密指出了商品的价值是由用于生产商品所花费的实际劳动所创造的,只有劳动才是价值的源泉和衡量标准。斯密曾明确的提出“对于所有物品来说,想要知道它的真正的价格,就要付出生产此物品实际上所付出的代价,就是获取它的辛苦和麻烦。”其中这里的“辛苦和麻烦”就是指劳动。斯密还指出,货物的价值取决于货物生产所需的劳动量,交换货物的份额取决于生产每种货物所需的工作时间。而且斯密认为,决定价值的劳动是一般性的劳动,“在亚当·斯密的著作中,创造价值的,是一般社会劳动(不管它表现为哪一种使用价值)”。但史密斯认为,在适用范围劳动价值理论,它仅适用于简单的商品经济不适用于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因为资本主义社会中所有商品的价值包括三个主要收入:工资、年金和利润。
第三阶段是劳动价值理论发展的巅峰,李嘉图对劳动价值理论的发展创新把整个古典政治经济学发展推向了最高峰,身为古典政治经济学最后的完成者,李嘉图把交换价值取决于劳动时间这一规定作了最透彻的表述和发展,李嘉图的价值理论把使用价值看作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李嘉图指出一种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它所必需的劳动决定的,在李嘉图考察劳动决定价值的过程中,李嘉图还看到了不同工人工作能力的差异以及商品生产中工作强度的差异,这些因素都是会对价值产生一定影响的。
混凝土材料是影响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关键因素,确保混凝土浇筑技术的质量,必须要对混凝土浇筑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查与准备,为此,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材料选择时,需要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材料挑选,以根据建筑工程的建设需求,选择出性能较为符合的混凝土材料。其次,在混凝土材料进入现场前,需要对混凝土材料的合格证、质量、批次进行严格的检查,并采用抽样检测方式进行物质检测,确定符合规定要求后,才能安排进入到现场中。
第一阶段是威廉·配第提出理论的开始。在《赋税论》一书他给自然价格进行阐述时,涉及到[3]“假设一个人可以在产生一蒲式耳谷物的时间内,将一盎斯白银从秘鲁的银矿中运来伦敦,那么,后者就可以说是衡量前者的量化表现即自然价格。然而当有了新的更丰富的资源时,那么取得二央斯白银和之前得道一盎斯白银是一样的,因此,在相同的情况下,现在谷物一蒲式耳的价格,和以前半蒲式耳的价格可以说是一样的”。配第指出:商品价值这里给出由其中的产品和商品的数量取决于在生产过程中花费的时间长度的时间来确定。他还强调了劳动生产率与价值之间的关系,即通过改变劳动生产率,价值的开始发生逆转。他们提出的这些想法对于劳动价值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李嘉图在劳动价值论上做出了非常重要贡献,然而,将价值如何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中,他没有考虑简单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中不同形式的价值规律,这个问题对他发展价值理论产生了极大的阻碍。然而问题到最后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最终直接导致了李嘉图价值理论的瓦解。
1.2.3 试验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试验组与对照组胸腺生发中心中CD4+CXCR5++Foxp3+Tfr和CD4+CXCR5+ICOSmedianTfh的细胞。组织石蜡切片在室温下分别加两组荧光三标抗体,第一组一抗分别用CD4、CXCR5、Foxp3;第二组一抗采用CD4、ICOS、CXCR5;第二抗体分别采用三种不同颜色抗体:FITC标记绿色荧光、Cy3标记的红色荧光和AMCA蓝色荧光第二抗体,碱性荧光三标染色,三种颜色共染,分别代表不同的Tfr和Tfh。
3 结语
劳动价值论仍具有顽强的生强力,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即其具有自己独特的与时俱进性。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必然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与时俱进,而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与时俱进进程中也必然包含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与时俱进,纵观经济学中价值演变历史,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则不同,它站在劳动者的角度,第一次指出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只有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者才对价值享有所有权。这是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所坚持的基本观点,通过不同的视角解决经济学发展趋势,充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利益,理顺和优化分配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政策制定与调整的重心始终放在维护劳动者的整体利益上。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51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48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4]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中图分类号: F06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298(2019)09(b)-223-02
DOI: 10.19699/j.cnki.issn2096-0298.2019.18.223
作者简介: 刘姝含,2017 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方面的研究。
标签:马克思主义论文; 劳动论文; 价值论文; 劳动价值论论文; 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