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治研究进展论文_王春文

保山市人民医院 云南保山 678000

《中国医学人文》 2018年3月

摘要: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中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因素,及早诊治是改善新生儿预后的关键。本研究就新生儿颅内出血临病因出发,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以期为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治疗过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生儿颅内出血;病因;诊断;治疗;进展

颅内出血是因脑血管破裂、引起血液外溢至颅腔引起的头颅疾病。颅内出血包括硬膜下出血、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相关类型,其在新生儿颅内出血中临床表现较为相似,且患儿状况与病因存在密切关联,且患儿治疗不及时将引起神经系统后遗症,给患儿生命安全及未来生长发育过程造成极大影响。及时明确患儿病因,并对患儿进行早期诊断及治疗是改善患儿预后的关键。

1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病因

母体原因

母体孕产期身体状态将直接影响新生儿生长、发育状况,子痫、子宫异常、胎盘早剥等相关孕产期合并症及并发症的不仅影响母体生命安全及内分泌状况,还会直接影响胎儿供血供氧状态,影响胎儿生长发育,导致胎儿生长发育受限,易导致胎儿出现宫内窘迫、早产、发育异常等,引起新生儿出现多种并发症,影响患儿预后。

1.2 新生儿期因素

新生儿早产、新生儿窒息、低体重儿、分娩方式、肺部病变等相关因素均会诱发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发生[1]。早产儿及低体重儿脑部血管发育多不成熟,凝血功能较差,极易导致新生儿颅内出血发生。出现窒息患儿,极易发生低氧血症,影响患儿脑血管自身调节能力,易诱发血管破裂出血。而在分娩方式上,实施阴道分娩时,采取胎头吸引器、产钳等相关器械辅助时,若新生儿先露受压时间过长、负压引起血管破裂,则易导致新生儿颅内出血发生。而对于存在肺部疾病新生儿,常出现脑部缺氧状况,易诱发颅内出血。

2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

新生儿颅内出血临床表现不典型,且新生儿耐受性较低,早期诊断难度较大。当前临床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方式主要分为超声检测、CT检测、MRI检测等。

2.1 超声检查

采取超声检查时诊断过程具有无创性,诊断安全性高。而且采取超声诊断对颅脑中心位置选项分辨率高,可明显分辨出患儿脑室及周围出血状况、脑实质出血等出血类型。且实施超声检查对极低浓度血红蛋白敏感性高,对脑脊液中红细胞处于0.2%时仍可达到诊断效果。目前超声在新生儿颅内出血诊断中可在出血三个月以上仍可运用,并通过随访了解患儿病灶吸收状况。但超声检查对于颅脑周边、后颅部位诊断分辨率较差,对微小病灶诊断效果较差[2]。

2.2 CT检测

CT检测在新生儿颅内出血早期运用较多,CT检查出血部位多显示为高密度影,对于急性期患儿诊断分辨率高;而亚急性期血肿密度逐渐下降、红细胞逐渐吸收、溶解,多数微小病灶变为等密度影;患儿还处于慢性期时,血肿逐渐吸收,将变为等密度影。但研究发现CT检查对脑室及周围出血状况诊断效果较差[3]。

2.3 MRI检测

采取MRI检查出血信号差异性评估出血时间。在出血即刻,T1加权像多呈现略低信号,T2加权像多呈现高信号;出血第2d,随氧合血红蛋白向脱氧血红蛋白转变,T1加权像多呈现略低信号、等信号,T2加权像多呈现低信号;出血3-5d,随正铁血红蛋白出现,T1加权像多呈现高信号,T2加权像多呈现低信号;出血6-10d,正铁血红蛋白经破裂细胞膜溢出,T1加权像多呈现高信号,T2加权像多由周边向中心呈现逐渐高信号;出血11-21d,随血细胞崩解,T1加权像和T2加权像均呈现高信号,T2加权像周边可呈现低信号环。采取MRI检查分辨率高,对各类出血均可达到良好的诊断效果[4]。

3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治疗

3.1 支持治疗

确诊患儿病情后,需及时使患儿处于安静环境,减少患儿身体移动、治疗环境变化,并尽可能减少刺激性操作;及时为患儿进行内平衡调节,保持患儿机体血氧平衡、血压平衡。

3.2 抗惊厥治疗

临床常用苯巴比妥治疗,对于苯巴比妥治疗不佳患儿,可实施地西泮治疗,或实施水合氯醛灌肠处理。李婕[5]等人的研究中,对60例新生儿惊厥患儿中包含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36例,患儿实施经苯巴比妥单药治疗、苯巴比妥联合或改用左乙拉西坦治疗,结果显示48例治愈,7例好转,治疗效果优良。

3.4 降颅压治疗

对于病情严重患儿,极易出现脑水肿状况,引起颅内压升高,严重时将引发脑疝。因此,临床多需实施甘露醇辅助降压治疗。甘露醇为氧自由基清除剂,但大量使用易导致出血加重,临床需控制用药剂量。

3.5 止血治疗

当前常用的止血方法较多,包括维生素K1、蛇毒血凝酶、氨基乙酸、酚磺乙胺等,对于出血较为严重患儿,需及时患儿输注新鲜血液、冷沉淀等。在袁景春[6]等人的研究中,对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实验组患儿实施维生素K1、酚磺乙胺联合治疗的治疗有效率达92.59%,且实验组患儿相关凝血指标明显优于实施常规医治的对照组患儿。说明实施维生素K1、酚磺乙胺联合治疗可改善患儿凝血功能,提升止血效果。

3.4 改善脑代谢

患儿止血后,需及时改善脑代谢状况,可采取高压氧、神经营养药物治疗,促进脑功能修复。

3.6 手术治疗

对于病情严重患儿,需实施血肿清除术治疗,改善患儿预后。

4 小结

新生儿颅内出血临床发生率高,及早诊治是改善患儿预后的关键,目前临床治疗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方式较多,临床需根据患儿实际状况实施针对性治疗,及早改善患儿脑缺血及缺氧状况。此外,临床需根据该病病因进行疾病预防,改善新生儿预后。

参考文献:

文艺.新生儿颅内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2):244-245.

[2]张晓林,原昱.颅脑超声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价值[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24):2865-2866.

[3]檀丽媛,姜金萍.超声与CT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价值研究[J].世界复合医学,2017,3(1):33-36.

[4]梁斐,丁健,周慧恩,等.头颅B超、MRI在新生儿颅内出血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2):32-33.

[5]李婕,于方,陈曦,等.60例新生儿惊厥临床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6,30(8):798-799.

[6]袁景春.维生素K1、酚磺乙胺联合治疗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7,4(21):32-33.

论文作者:王春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

标签:;  ;  ;  ;  ;  ;  ;  ;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治研究进展论文_王春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