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创新:我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一条捷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捷径论文,经济发展论文,欠发达地区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769(2001)05-0054-04
模仿创新是指在率先创新的示范影响和利益诱导之下,企业通过合法手段(如通过购买专有技术或专利许可的方式)、引进技术并在率先者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一种创新形式。[1]模仿创新并不完全是原样仿制,而是要有所发展,有所改进。从许多国家发展实践来看,模仿创新是经济欠发达国家缩短与发达国家差距的一条途径。因此我国的欠发达地区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时候也可采用模仿创新,从而加快本地区经济的发展。
一、我国欠发达地区目前还不具备在所有领域自主创新的能力
欠发达地区是指那些有一定经济实力但与发达地区还有一定差距,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科技水平还不发达的区域,[2]如我国的中、西部地区。由于自身的资源条件和创新条件等限制,欠发达地区缺少自主创新的能力,或者即使有一定自主创新的能力,但由于代价太大,投入产出效益较差,所耗费时间周期长,也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1.欠发达地区缺乏自主创新需要的巨额经费
由于欠发达地区经济实力还不强,生产力发展也不平衡,因此不可能投入足够的经费去进行创新,即使在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也不是所有企业有充足的经费来进行自主创新,也需要借助政府或其他手段来解决资金不足问题。在美国,风险投资是美国技术创新所需资金的主要来源。风险资本的出现弥补了众多中、小高技术企业创新资金的不足,支持了技术创新,当然,技术创新的成功又为风险投资带来了高额回报,促进了风险资本的壮大,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在我国的欠发达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没有完全建立,风险投资这种机制还难以形成,因此要筹集大量的资金去进行全方位的自主创新是不可能的。
2.欠发达地区缺乏技术和人才的支撑以及对风险的承受能力
自主创新需要高技术支撑和人才支撑以及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为了获得有效的技术突破,企业必须具备雄厚的研究开发能力,甚至需要拥有一定的基础研究力量,确保有一支实力雄厚的科技人员队伍。而在欠发达地区,由于教育基础较差,科研实力不强,自主开发能力较弱,因此,要实施自主创新的难度是比较大的;而且在新技术领域的探索又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能否产生技术创新,何时产生技术突破,往往是难以预料的。事实上自主研究开发的成功率是很低的,在美国,基础性研究的成功率仅为5%,技术开发的成功率一般仅为50%左右,这种自主创新研究开发投资的风险,是欠发达地区难以承受的,而更难承受的是自主创新的研究开发周期较长而且难以确定。这与欠发达地区加快经济发展,尽快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的迫切要求是相违背的。
3.欠发达地区缺乏自主创新的观念和环境
自主创新需要创新主体都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改革观念和民主的社会环境。在我国的欠发达地区,由于长期的封闭,人们习惯于按部就班和墨守成规的思维方式,较难接受新生事物,这就使得自主创新难以有效地进行;另外,自主创新也需要有一定的创新环境,创新环境既包括本地区的硬环境,也包括制度环境和民主的大环境。新制度经济学认为:技术创新在相当大程度上依赖于制度创新,因此创新基本上不是一种市场观念,而是一种制度现象。[3]欠发达地区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较差;企业及社会的民主决策氛围不浓,难以充分地调动每个创新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的潜力;而且,欠发达地区的国有经济比重大,企业产权不明晰,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差、竞争能力低。因此,总体来说,我国欠发达地区自主创新的环境是比较差的。
二、模仿创新是我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一条捷径
模仿创新也是一种创新行为,虽然它具有模仿性,但也不同于一般的模仿,它是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发展之路都是模仿创新之路,我们现在所知道最多的模仿创新的例子是关于日本和韩国的。二战以后,日本由于遭受战争的重创,经济体系已经崩溃,技术开发能力和组织生产能力极低,当时还不能生产半导体收音机,市场上大量充斥美国的产品,日本索尼公司的创始人从美国买了一个半导体收音机,便与他人分拆开,弄清楚了它的技术原理和产品结构,然后进行仿制。在仿制过程中,他们针对产品的缺陷进行了不断的改进,最终使东芝的半导体收音机的质量与性能超过美国的产品,占据了本国的市场,并大批的返销美国。东芝公司也是通过对美国的很多家电产品的模仿创新最终走向自主创新,从而成为世界的家电王国。
在我国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如果能正确实施模仿创新战略,不仅能降低创新成本,更重要的是缩短了技术进步的时间。在已有的人才资源基础上,运用有限的经费投入,超常规地发展,迅速提升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实力。如果能做得好,甚至能在技术水平和创新实力上迅速赶上并超过发达国家。因此,模仿创新是我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一条捷径。
1.模仿创新可使欠发达地区的创新成本降低
二战后,日本的经济体系几乎崩溃,战争结束后的日本是没有多少钱来自主开发新产品,也没有钱去进行技术投入,但日本人对美国的产品进行了全面“仿制”,当然在仿制时他们没有忘记对产品的改进。这样的模仿创新,节约了大量的资金,往往是美国人花大量经费研制新产品,日本人只用很少的钱来研究如何对它进行改进,从而使产品的性能和竞争力大大地超过美国同类产品,并成为美国的强劲对手,现在的日本已经通过模仿创新而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我国在改革开放前,由于西方帝国主义对我国长期封锁,加之我们自己受左倾思想的干扰,技术水平落后、经济发展迟缓。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企业加大了改革创新的力度,但由于经济落后,经费紧张,加之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所以大量产品也是靠模仿创新搞起来。如家电产品,彩电、冰箱、空调以及汽车均是从国外引进的生产线,很多产品的核心技术最初也是买来的,通过我国企业的消化吸收、改进,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家电产品的质量与性能已达到甚至超过国际先进产品的水平,不但将许多外国同类产品逐出了中国的市场,而且大量出口到国外。现在,为了进一步加大产品的竞争能力,我国的许多企业已加大了自主研发的力度。
2.模仿创新可以加快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速度
今天的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和技术增长迅速,据有关人员统计,大约每隔8~10年,知识总量即翻一番,世界真正进入了知识爆炸的时代。欠发达地区无论在科技、经济、教育等方面与发达地区的差距都在扩大。由于在经济社会中也存在着“马太效应”,因此,当前摆在欠发达地区面前的主要困难是如何节省时间,通过超常规的发展来缩短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如果所有的产品都依赖本地区的技术人员自主创新,必然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这是欠发达地区所耗费不起的。所以欠发达地区比较现实的创新模式是:在经济发展的早期可主要采用模仿创新的方式,尽快缩短与发达地区的差距,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
从世界各国的发展实际情况来看,通过模仿创新,日本只用了20~30年的时间,赶上并超过了欧洲许多国家,并在一段时期内与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美国并驾齐驱。韩国也只用了30年左右的时间成为世界中等发达国家,并在亚洲四小龙中占有一席之地;从区域经济的发展情况来看,中国的珠江三角州只用了20年的时间便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从企业成长的情况来看,长虹、青岛海尔等企业,通过模仿创新,已成为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声誉的大型企业集团。
3.模仿创新可提高欠发达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
模仿创新从本质上看是一种制度行为,但这种创新是以模仿为基础的,它有以下特征:
(1)模仿跟随性。在技术方面,模仿创新并不做新技术的开拓探索者和率先使用者,而是做有价值的新技术的积极跟随学习者;在市场方面,模仿创新者不独自开辟新市场,而是充分利用并进一步发展率先者所开辟的市场。
(2)研究开发的针对性。模仿创新主要是对所要模仿的产品进行改进和创新,因此它具有针对性,也是一种渐进性创新行为,它同样需要投入足够的研究开发力量,从事其特有的研究开发活动。
(3)资源投入中间的聚积性。模仿创新虽然不需要大量的早期投入,而是集中力量在创新链中某一中间环节,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使创新链的资源分布向中部聚积。这可使模仿创新起到事半功倍的投入产出效果。[1]
由于模仿创新的这些特点,可以大大提升欠发达地区的创新能力。在做技术的积极追随学习者的过程中,可以培养一大批创新人才;如果是自主创新,由于难度较大,方向性不确定,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有兴趣和能力坚持下去。通过模仿学习,可以增长创新人员的见识,开阔他们的视野;同样,由于模仿创新是有针对性的,要对率先者技术进行完善或进一步开发,这一方面使得创新的难度降低,另一方面也需要有一定创新能力,这好比一个人对一个作品挑毛病,去修改或改进总比一个人自己创作作品要简单一些。通过有针对性的研究开发,可使自己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另外,资源投入所具有的中间聚积性特征,可使创新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可使欠发达地区将有限的财力、人力、物力集中到最能产生效率和新颖性的地方上去。
因此,模仿创新可以使欠发达地区的快速反应能力、学习吸收能力、技术改进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为自主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我国欠发达地区模仿创新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最终目标
模仿创新仅是经济发展初期为加快发展速度、节省发展时间所采取的一种创新方式,但不能做为最终目标。因为模仿创新毕竟是以模仿为基础的,它仅是经济发展初期不得已而为之的一个阶段。如果发达地区始终以模仿创新做为终极目标,那它就永远没有技术上的自主权和优先权,经济发展将永远落在别人的后面,而且还有很强的依赖性,这样的创新体系是相当脆弱的。历史上,美国的工业发展早期主要是对当时欧洲国家先进技术的模仿创新,但美国并没有满足于模仿创新,而是在模仿创新的同时也在建立自己的自主创新体系。因此,现在的美国,正是由于具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自主创新能力使它在技术上遥遥领先,经济实力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日本二战以后所创造的经济奇迹主要得益于对世界先进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工业技术的模仿创新,但是他们在前期的模仿创新中由于忽视基础科学的研究,而将过多精力和财力,集中于应用技术的模仿创新中去,使得自身的技术储备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发展的后劲不强,使日本重新拉开了与美国的经济和科技差距。
因此,我国的欠发达地区要吸取这些教训,不要将模仿创新做为自己的终极目标,模仿创新仅仅是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2.模仿创新要坚持合法性
模仿创新本身并非是一种不合法行为,但模仿创新通常会涉及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等各类知识产权,因此模仿创新一定要坚持合法性。我个人认为欠发达地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是要通过情报检索等方式,较全面地了解最新的技术成果,以此来决定模仿创新的方向;其次一定要坚持模仿创新不是简单的机械式模仿的观点,同时还要加大创新力度;第三,要通过知识产权的合法交易,以适当的形式给知识的原创者以符合法律、双方认可的物质与精神补偿,这样虽然耗费了一部分资金,但比起自主创新来经济上还是非常合算的,同时也减少了不必要的法律上的纠纷,[1]而且也使欠发达地区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
3.要建立模仿创新的支持系统,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战略
首先,要创造有利模仿创新的制度环境,国家和地方政府要制定一系列鼓励和支持创新的法律、法规,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同时,政府还要通过财政和税收政策支持和鼓励企业的创新能力,如利用税收优惠支持企业进行研究与开发的投入;通过设立政府投资基金,来扶持中小企业的模仿创新活动;给予财政补贴、贴息贷款来降低模仿创新的投入成本和创新的“门槛”等。
其次,要使企业成为模仿创新投资、研究开发和利益分配的主体。我国正处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顷济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关键之一,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和难点之一是企业的产权明晰。在欠发达地区,由于国有经济成份的比重较大,企业产权不明晰,缺乏人格化的主体,而且企业的机制僵化,自主权不高。因此企业在模仿创新的投资方面的积极性是不高的,所以,欠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要尽快在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投资、收益和风险承担的主体,提高企业在创新投资方面的积极性,加大在模仿创新方面的投资力度,使整个地区的创新能力得到加强。
再次,要培养大批高素质高水平的技术创新人才和组织管理人才,为模仿创新提供人才支持和技术支持。
第四,要制定合适的创新战略,创新战略要与制定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相符合,要充分认识当地的经济资源和人才优势;要建立模仿创新的专家咨询系统和决策系统,定期请他们把脉问诊,对模仿创新的情况进行评估,并及时对不合适的创新战略进行修正。
通过模仿创新,将使我国欠发达地区的经济驶上发展的快车道,尽快缩短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
收稿日期:2001-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