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亚洲论文,形势分析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亚洲开发银行最近发布的《2002年亚洲发展展望》和《亚洲经济监测报告》(2002年4月号)指出,在外部经济环境转好和内需扩大的支持下,亚洲经济开始显现出恢复性增长迹象。
一、外部经济环境明显改善
世界三大主要经济体美欧日对亚洲经济具有重大影响,其中又以美国的影响最大,亚洲经济与美国经济走势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见下图)。分析亚洲经济必须关注美欧日主导的处部经济环境。
美国经济提前恢复增长。新近披露的种种信息表明,美国经济并未步入真正的衰退,仅在2001年第三季度出现过负增长。与"9·11"之后的市场预测相比,复苏提前了两个季度以上。亚行最近预计,2002年美国经济将增长3%左右,高于2001年的1.2%,但低于90年代末平均4%以上的增长速度。复苏的动力主要来源于消费增长,这一点与历次经济衰退的情形完全不同。究其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1)适时、大力度的利率下调以及灵活的住房抵押贷款的再贷款方式稳住了房地产业的增长;(2)公司的灵活机制使之能采取包括大量裁员在内的对市场的迅速反应;(3)油价下降以及汽车业及其他制造业通过零利率贷款或折扣的方式,使物价变化相对平稳;(4)人们对新经济、信息工业以及金融业长期发展的信心。
欧洲经济正在逐渐转强。欧洲经济去年一直增长动力不足,第四季度更是陷入了负增长。但是,在美国经济复苏的带动下,欧洲经济也开始出现转强的迹象:最近几个月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和商业气候指标明显改善。亚行预计,2002年欧元区的经济增长率将达到1.7%,略高于2001年的1.5%;英国也将维持2.5-3%左右的增长率。
日本经济正缓慢走出谷底。日本经济自去年第二季度起就一直呈负增长。值得注意的是,在总体低迷的经济形势下,也有一些亮点正在形成。首先,商品库存去年出现大幅下降,目前处于9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其次,股市有所反弹,反映投资者对前景看好;第三,日本货币当局正在加大货币供应,基础货币增加25%以上,为1974年以来的最高增速;第四,美国经济提前复苏将会促进日本的出口增长。此外,最新公布的3月份经济报告指出,日本经济开始出现走出谷底的迹象。这是日本政府21个月以来首次作出如此乐观的预测。上述迹象表明,日本经济下滑可能已经探底。亚行预计2002年日本将维持接近于零的增长速度,2003年可能会逐渐走出困境。
二、亚洲复苏初现端倪
"9·11"事件之后,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亚洲特别是东亚和东南亚经济将再受重创,经济恢复至少要到2002年下半年才会出现。然而,由于美国及其主导的世界经济形势提前转好,亚洲经济也开始出现积极的变化。一是出口有所恢复。随着以半导体价格上升为标志的电子产品需求扩大,大多数国家的出口形势自第四季度起开始转好,而且这种增长势头在今年前几个月得以延续。二是国内投资和消费开始回升。三是一些国家的制造业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回稳。四是从去年第四季度后半期起,亚洲各国的股市开始复苏。
上述积极信息表明,亚洲经济正在逐步复苏。亚行预计,2002年亚洲经济增长率为4.8%,较2001年高1.1个百分点。其中,东亚国家和地区率先反弹,南亚经济继续稳定增长,但东南亚国家的增长率相对较低。预计2003年亚太经济将全面恢复高速增长态势,达5.8%(见下表)
亚洲地区GDP增长率(%)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实际GDP增长率
发展中国家 6.4
0.1 6.4
7.0 3.7 4.8 5.8
东亚7.0
1.8 7.6
8.3 3.9 52 6.2
东南亚
4.1 -7.9
3.8 5.9 1.9 3.4 4.3
南亚4.9 6.3 5.7 4.2 4.9 5.4 6.4
中亚2.1 2.0 4.98.7 10.7 5.7 6.4
太平洋地区发展中国家 -3.4 -1.0 6.6 -1.0 -0.8 1.9 2.6
三、亚洲国家的内需出现恢复性增长
与1998年金融危机不同,亚洲地区去年的经济下滑主要源于外部冲击引起的出口下降。综合来看,去年的国内需求对经济发挥了正拉动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外需下滑的压力。许多国家的投资和消费正在进一步改善,如马来西亚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回升,新加坡和泰国第三季度开始增长,韩国在第二季度就开始上升,越南投资增长迅速。
国内需求扩大主要得益于宏观激励政策,为了应对外需不足引起的经济下滑,大多数亚洲国家都采取了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如增加财政支出、减税和降息等。一些国家的需求管理政策的效果可能要到今年才能逐渐显现。
金融改革方面取得的成效也有利于内需的增长。1998年金融危机之后,亚洲各国都加紧进行金融体制改革。一是通过向资产管理公司转移不良资产,努力消化银行业的不良贷款。除菲律宾外,其他四个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最大国家的银行不良贷款率都接近或低于10%,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也都在10%以上。更为可喜的是,除菲律宾外,其它国家银行利润率均已超过亚洲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各国也在加速处置转移不良资产。马来西亚银行中40%的不良贷款已经转给了资产管理公司,而其中的88%已经处理完毕。韩国银行不良资产的76%也已转给了韩国资产管理公司,到今年1月底,有58%的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已经被处置。印尼有将近90%的银行不良资产转移到了印尼银行改革机构,但仅处理掉7%左右的不良资产。
四、不确定因素尚待观察
亚洲经济虽然迎来了盼望已久复苏迹象,但也还面临着一些不确定因素。
首先,外部环境中潜藏着风险。尽管美国经济在去年四季度与今年一季度有较好的表现,但对其恢复的速度各方面的看法相去甚远。主要担心的,是对一直处于低位徘徊的固定资产投资能否在短期内有所改善。如果没有投资增长的支持,经济不可能长期走高。此外,居民的低储蓄以及公司和个人的高负债也使很多人怀疑当前的高消费增长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在世界31家大投资银行和预测公司对2002年美国经济的最新预测中,10家为2.5-3%,10家为2-2.4%,10家为1.4-1.9%,1家为0.6%。权威机构预测结果的巨大分歧说明美国经济的前景还潜在着不确定性。
其次,亚洲国家还十分担心能源价格上升。如果美国反恐战争扩大化或中东局势继续恶化,可能会造成国际油价飙升,严重依赖石油进口的亚洲经济将会受到极大的打击。
第三,尽管各国都实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但除韩国和马来西亚外,银行对私营企业惜贷情况却不减反增。这一现象说明,金融改革和结构调整还需进一步强化,私营企业盈利能力也还有待改善。
第四,进一步实施需求管理政策将会面临一些挑战。由于支出本身的刚性,支出水平很难被压缩到扩张之前的状况。但持续的财政支出扩张具有一定的风险。
最后,亚洲国家能否在世界经济恢复中受益还取决于自身改革的进程。近年来,亚洲各国都在加强公司治理,强化金融监管,重组金融业和IT制造业。这些改革对提高亚洲国家在新形势下的国际竞争力至关重要。只有那些整合迅速、改革彻底的行业或国家才能在新的竞争环境中处于优势地位。
五、对中国经济的几点建议
世界三大经济体及亚洲地区经济复苏的提前出现,预示着中国今年的外部经济环境可能会明显好于去年年末时的分析预测,一些基于这些分析预测制定的宏观经济政策也有必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一是努力扩大净出口对GDP的拉动效用。除应继续实施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扩大出口的有关政策措施外,还应考虑进一步鼓励民营企业增加出口的各项便利措施,最大程度地挖掘民营企业的外贸潜力。另外,经济复苏时期往往是投资风险较小、收益前景较好的时期,应加速改善企业对外投资的政策环境,以投资带动出口。
二是可考虑适当压缩预算赤字,为逐步淡出积极财政政策做准备。今年预算赤字预计占GDP的3%。这一比例比去年提高了0.4个百分点,而且已经触及国际(主要是欧盟成员国)认可的赤字允许上限。在外需条件明显改善、内需增长平稳的情况下,可考虑适当调低预算赤字。具体思路是:如果今年的财政收入增长速度超过预算规定的10%的目标,可将部分超收用于弥补财政赤字。
三是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近年来,中国在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的同时,也出现了其他亚洲国家普遍存在的“惜贷”问题。在外部经济环境改善的情况下,应加快疏通货币传导机制,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其中消费信贷的扩大效果较好,风险较小。据我们测算,2001年7.3%的增长率中,有近三分之一来自于房地产业的贡献,其中金额相当于GDP2.4个百分点的新增住房低押贷款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国际对比显示,中国的消费信贷领域还大有潜力可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