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的研究进展论文_周兰兰

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的研究进展论文_周兰兰

(安徽省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 安徽蚌埠 233000)

【摘要】目前,医院获得性压力性损伤中,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是比例较重的一部分,医疗器械的材质,使用的时间,数量,种类与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密切相关,医护对其关注度和认识度不足也是导致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多发的一项重要原因。压力性损伤不仅导致患者住院时间以及医疗费用的增加,也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生理痛苦,间接增加了医患纠纷的发生几率。针对这一情况,我科成立了压力性损伤质量改进小组,以护士长为组长,其他护士为小组成员的质量改进组。同时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纳入护理评价质量的重要指标,小组组长应积极参与到日常管理中去,加强对压力性损伤危险因素的评估,并制定针对性解决对策,指导小组成员做好防护措施。经过2年随访统计,其此类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由10%减少至5%,充分说明了质量改进小组对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的减轻作用。为了让更多的医护人员重视起来,现综述如下:

【关键词】医疗器械;压力性损伤;预防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5-0001-02

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MDRPUS)也可称作医疗器械相关院内压力性损伤(HAPUS),主要指的是在诊断或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局部皮肤或(和)黏膜,因为手段相关医疗器械的压力性接触,导致其发生损伤,且受压形状与器械形状一致。这类压力性损伤通常发生于皮肤部位,或者黏膜及非骨隆凸处,临床常用的医疗器械多种多样,可见压疮形状也是多种多样。

1.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临床特点

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其发生部位同传统、常规的压力性损伤不同,患者同医疗器械发生接触的任一皮肤或黏膜组织部位都有可能出现压力性损伤。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医疗器械压力性损伤的发生部位中,70%左右位于颈部和头部,8%左右发生于传统常见的骶尾部位[1]。压力性损伤最常发生的人群:身体肥胖,水肿,ICU病人、骨折长期制动,使用呼吸面罩行正压通气、带有PICC等管路、使用石膏等矫形器械的病人,有学者发现,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最常发生的部位为耳廓[2],其次为下肢和足跟,主要为1期和2期压力性损伤,1项项国外的研究发现,不可分期压力性损伤最多,其次是2、3期压力性损伤。

2.医疗器械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原因

2.1 管路固定不当

腹腔引流管的固定不当腹腔脓肿或者是腹腔脏器破裂者,术中需要留置引流管引流腹腔积液,积血促进伤口的愈合。腹腔引流管通常安置在腹腔的低位,吻合口,或易发生出血渗出的部位,以便于腹腔内积存的液体减少,并且还可以观察有无出血、吻合口瘘的并发症。一般放置3天(引流液少于10ml/24小时)[3]但若为了预防十二指肠残端或肠吻口发生漏者,引流应保留7~10天,术后未能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导致引流管与皮肤紧密接触,造成皮肤的压力性损伤。

2.2 器械材质选择不当

无创正压通气主要指的是患者通过鼻面罩同呼吸机连接,以利用呼吸机提供正压支持来人工帮助完成同期辅助的通气方式。它能够提高氧分压,促进二氧化碳排出,从而改善病人的呼吸困难[4]。呼吸机的长期使用容易造成患者下颌、鼻梁以及鼻翼两侧等部位发生皮肤压疮,根据不完全数据统计,目前因无创通气而导致的鼻面部压疮的发生概率约为10%到30%之间。一旦发生将直接影响病人使用呼吸的耐受性及依从性,从而影响原发病的治疗。有研究发现使用医用PVC材料麻醉面罩的病人比使用硅胶面膜材质呼吸机面罩的病人发生鼻面部皮肤损伤的少,其治疗的依从性更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皮肤保护不当

对于水肿或者长时间使用医疗器械的患者,可适当的使用敷料保护皮肤,减少与医疗器械接触部位的皮肤受压力和摩擦力,也可缓冲医疗器械和皮肤间的相互作用力,防止保护性凝胶垫损伤皮肤。

2.4 医护人员的认识不足

留置针,血压计袖带,血氧饱和度检测仪,吸氧管等都是科室常用的用于治疗和护理疾病的器械,对于这些器械发生的压力性损伤容易被医护人员忽视,在使用医疗器械时,对于其产生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未进行有效的分析,没有做好预防工作。

3.医疗器械相关性压疮防范对策

3.1 全面做好压疮危险因素评估

医院应对诱发压疮的高危因素进行分类评估,对可能造成压疮的医疗器械进行相关性压力性损伤及其评分情况进行提示,并对其危险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分段评估。同时,还应对医疗器械可能造成的压力性损伤的基本数据情况(部位、形状、范围等)进行相应风险数据评估。此外,还应对患者是否为压力性损伤的高危群体进行客观、早期、动态、系统的判断,一旦发现高危因素应立即予以预警,并采取相应的针对性防范措施,以降低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几率。医护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报告,对存在高危因素医疗器械,在使用防范、持续时间、接触部位等方面进行严格控制和持续关注,积极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并及时对存在的操作问题进行矫正,以期达到防护工作的最佳状态。

3.2 重视加强对相关医疗器械的管理

医疗器械造成的压力性损伤主要反应在与患者皮肤有压力接触的医疗器械上,因此,医院应在患者的手术、住院等治疗过程中,着重加强对这一类型医疗器械在使用、放置、固定等操作方面的管理,要求医护人员严格遵从这类医疗器械的具体操作细节和步骤,尽量减少因操作管理不当造成的压力性损伤。例如,住院患者在更换体位时,医护人员将将相连接的管路进行妥当梳理,避免挤压管路而造成对皮肤的压力性损伤,可以在防止管路滑脱的同时,也避免管路直接接触皮肤。而水肿或肥胖患者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应着重加强对医疗器械在高弹性、边缘皱褶等方面的问题,降低它们对皮肤的剪切力和挤压力。

3.3 重视皮肤减压敷料的准确应用

利用敷料进行皮肤保护,降低患者皮肤受到的剪切力和压力,是近几年来临床上越来越重视和应用的一种压力性损伤预防护理办法。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保护敷料主要包括薄膜敷料、水胶体敷料以及泡沫敷料等,这几种敷料对皮肤均有一定的保护效果,且优缺点各异。一般而言黏胶类敷料容易在移除时对患者皮肤造成牵拉损伤或者角质层脱落损伤,而非粘性敷料则更有利于压力性损伤的避免,泡沫敷料内的多层结构能有效分散剪切力。在临床应用时医院应根据患者的机体需要、作息习惯、经济条件、个人意愿等选择恰当的敷料类型。

3.4 加强压疮风险的评估与防范提示护理人员

目前,在患者压力性损伤的临床护理工作中,首位的问题就是风险的预见性,这也是提高压力性损伤临床护理效率和水平的关键问题所在。因此,医护人员应持续性的对器械与皮肤接触部位的压力情况进行动态风险评估,选择恰当的医疗护理用品,积极创新和改革临床护理办法,及时调整和矫正医疗器械,妥善管理和固定相关管路,从而做好患者皮肤的临床预见性保护工作,降低压力性损伤的发生。

4.结语

医疗器械是用来诊断或者治疗疾病的,不能因为医护人员的操作不当或者评估不到位增加病人的痛苦或者是经济负担,希望此综述能够提高大家对医疗器械压力性损伤的重视,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参考文献】

[1]邢素美,何莺.面罩式无创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J].医药论坛杂志,2011,32(2):26-27

[2]徐阳.压疮的危险因素评估及预防研究概况[J].当代医学,2010,16(9):26.

[3]陈玉珠,陈春红,蓝三琴.两种鼻面罩用于无创正压通气病人鼻面部压疮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7,15(23):2902-2903

[4]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10.

论文作者:周兰兰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9月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30

标签:;  ;  ;  ;  ;  ;  ;  ;  

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的研究进展论文_周兰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