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组教学是施行新课程改革后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在初中生物新课程的理念和背景下,精心选择讨论话题,有效展开小组讨论,这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合作能力以及开发学生创造潜能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不同内容的课堂为例,介绍了课堂小组讨论在初中生物小组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初中生物 小组合作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和深入,初中生物课堂的结构和组织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小组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时常被用于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小组讨论的内涵
马太•利普曼探讨了“交谈、对话和讨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他认为,所谓讨论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组成小组,互相分享、批判各自的想法,与另外两者相比,讨论过程要保持适度的严肃和嬉闹”。小组讨论就是在既严肃又活泼的课堂氛围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就教材中的主要疑难问题,在自学的基础上,小组内先进行讨论,然后再分小组上台展示,进而展开全班同学的辩论。小组讨论的意义在于通过学生各抒己见、互相启发,巩固已学习的知识,或解决有争论的、学生难以直接理解的问题,有助于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小组讨论的内容选择
1.讨论话题的选择标准。首先,讨论话题要有难度,独立学习或听老师讲解无法很快内化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是讨论的好话题,如果大多数学生能独立完成的问题一般就没必要讨论;其次是容易产生不同理解的内容,不同观点的碰撞最能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第三要有趣味,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但又不十分明了的问题,会让学生充满探究乐趣。
在人教版的初中生物新教材中就有许多已经明确要求讨论的内容,比如每一节的开始都有问题探讨栏目,在课文内也有思考、讨论和资料分析等栏目,可以为我们教师选择讨论话题提供良好的范式。当然,教师对这些已有的讨论题要根据自己的教学思路和学生的状况有选择地应用。有些话题由于条件不足不适合讨论,比如 “血液的管道——血管”这一节的实验问题的探讨,学校大多不具备实验条件,后面的讨论就无从说起。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过不同方面的讨论话题,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2.讨论话题实例分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小组讨论在生理过程教学中的应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反射活动等生理过程,内容抽象,且信息量大,学生初次接触时识记、理解都较困难。此时,教师若能在适当时机组织讨论,比较相关生理过程间的区别和联系,容易使知识点在学生脑海中明朗、清晰。例如,多数教师在反射的教学中往往采用常规教法,我的做法是:先各小组内讨论缩手反射的过程,初步了解反射弧的各部分组成及作用后,再分小组讨论吃山楂、看山楂、说山楂时有关的反射,各组根据分析合作讨论出这三个过程的异同点,教师再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并板书。这样由于是通过学生自己的合作学习得到的结论,所以不但理解深刻而且不易遗忘。
(2)小组讨论在开放性问题教学中的应用。开放性问题一般是学生较感兴趣的,也是讨论最热烈的,学生的讨论结果往往五花八门、五彩缤纷,有些甚至是教师预先没有想到的。例如:青春期的早恋问题、环境污染和癌症村的关系等话题,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内容涉及面广,能够开阔学生思路,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科学的世界观,从而达到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目的。
三、小组讨论的组织管理
1.重视材料的选择和问题的设计。教师在抛出讨论话题后,须配以精心设计的有引导性和指向作用的问题,为学生指明讨论的方向,提高课堂讨论的效率。提出问题后,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看法,当思而不得其解时再与其他同学交流。这样,有了先思考这个基础,才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讨论交流时不再人云亦云。
2.合理选择讨论的形式。课堂讨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小组讨论、集体讨论、辩论讨论、分析讨论等。不管采用哪种形式,都要精心设计、组织,才能充分发挥讨论的作用。其中小组讨论运用较多,对一些话题有两种相反意见并争执不下时,可以重新组织辩论式讨论。
3.重视教师的调控作用。在学生讨论的时候,教师可以在教室里巡回走动,一方面要充分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了解是不是全体同学都积极参与,鼓励他们各抒己见,引导他们逐步深入到问题的实质,并就分歧的意见进行辩论。对于静坐无言的学生,要想方设法调动其积极性,力求让全体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得到充分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关注学生普遍疑惑的问题,以便在反馈时更有针对性,从而有效提高讨论效率。
四、小组讨论的效果与反思
组织有效的小组讨论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欲望,在讨论的过程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有助于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生物科学素质的培养。然而要使小组讨论发挥应有的作用,不仅要求教师自身教学知识体系完善,更对教师的组织能力及课堂驾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养成勤思考、多学习、多实践的习惯,并逐步总结经验,反思问题所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学科素养,从而使课堂讨论切实有效地开展起来。
论文作者:杨晓蕾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0
标签:学生论文; 小组讨论论文; 教师论文; 话题论文; 小组论文; 课堂论文; 作用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