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VEGF免疫组化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论文_杨望军

杨望军

安化县人民医院 湖南安化 413500

【摘 要】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VEGF免疫组化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0例非小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和3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VEGF在非小细胞癌患者和肺良性病变患者中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明显(P<0.01),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阳性表达和病灶大小、PTNM分期及淋巴结是否转移密切相关。结论:VEGF可作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复发转移情况及预后情况的预测指标。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VEGF;免疫组化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xpression of VEGF immunohistochemistry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Methods:our hospital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clinical data of 90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carcinoma and the clinical data of 30 patients with lung benign lesions,all patients were using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technique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VEGF levels. Results:VEGF in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carcinoma and lung expression level in patients with benign lesions compar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 0.01),the positive expression of VEGF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nd the lesion size,PTNM staging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are closely related. Conclusion:VEGF can be used as a prognostic indicator for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in patients with NSCLC.

[Key word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VEGF;immunohistochemical

肺癌是一种高死亡率的疾病,对人类生命和健康产生严重威胁。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肺癌的患病率逐年增加。非小细胞肺癌在肺癌中占主要部分,约占肺癌总数的80%左右,非小细胞肺癌患病部位是气管和支气管黏膜。目前对于早中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结合化疗、放疗及中药等治疗。但有研究显示[1],目前肺癌的生存率仍然较低。当前对于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评价标准中,常用的是TNM分期,但有研究发现,TNM分期相同的患者预后仍有较大差异,由此表明还有其他因素影响着肺癌的预后。故寻找一种敏感性和准确性更高的生物学指标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一种特异性较高的血管内皮细胞有丝分裂素,在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中扮演重要角色,为了更好的研究VEGF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肺良性病变患者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0例非小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为进行放疗、化疗、中药等治疗,且术后进行较完整的后续治疗,病理组织均采用蜡块保存完好。其中男49例,女41例,年龄23-79岁,平均年龄(54.2± 1.3)岁;同时回顾性分析3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均采用蜡块保存完好。其中男48例,女42例,年龄22-79岁,平均年龄(54.8±1.1)岁。

1.2方法

试剂选择:鼠抗人VEGF单克隆抗体,SP试剂盒(即用型),DAB二氨基联苯显色剂试剂盒,以上试剂均由北京中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为σ=0.05。

2 结果

2.1 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和肺良性病变中的表达

在9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有75例患者呈现阳性表达,阳性率为83.3%,在3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中仅有4例患者呈现阳性表达,阳性率为13.3%,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具体见下表1。

3 讨论

恶性肿瘤的发展和转移都要依赖充足的营养供给,营养物质和氧气需要通过组织中生成的血管进入肿瘤组织中,同代谢产物向肿瘤组织细胞外运输也成为肿瘤细胞迁移的重要条件。有研究证实[2],体外培养肿瘤细胞由于无血管生成,一般生长体积在4mm³以下,体内肿瘤细胞不会超过1-2mm³。因此对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而言,血管生成是重要条件。

肿瘤血管的生成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步骤较多,且较多因子参与其中,VEGF是较多因子中特异性最高及作用最强的生长因子,已有研究证实,VEGF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有密切联系。VEGF能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作用,促使细胞增殖,导致血管形成[3]。孙江涛等研究显示,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阳性表达和MVD值均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VEGF的表达和MVD值呈现正相关,研究表明,VEGF在肺癌血管生成中占据重要方面。

众所周知,VEGF在正常机体状态下水平较低,仅仅发挥着维持原有血管密度及保持血管通透性的作用。但肿瘤细胞能持续大量的分泌VEGF,确保肿瘤组织的生长、浸润等[4]。本研究中对我院收治的90例非小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和3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在9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有75例患者呈现阳性表达,阳性率为83.3%,在3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中仅有4例患者呈现阳性表达,阳性率为13.3%,由此可见,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阳性表达要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表明VEGF与非小细胞肺癌有着密切关系。

(下转第145页)

关于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方面的报道较多,有研究显示,VEGF的阳性表达与肺癌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组织学类型、局部淋巴结转移及癌细胞分化程度等无关,但有研究认为,VEGF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有关,与肺癌病灶大小及分型无关。本研究中VEGF的阳性表达与性别、年龄、是否吸烟、大体分型、分化程度、病例类型等无相关性,与肿块大小、p-TNM分期和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密切关联,此研究结果与上述研究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是VEGF的亚型不同,所起的作用仍不相同,另外实验者的主观因素也会影响免疫组化的结果。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显示,VEGF在肺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要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且VEGF的表达水平与肿块大小、p-TNM分期和淋巴结是否转移有明显相关性。VEGF的表达水平可作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复发转移情况及预后情况的重要生物学预测指标。

参考文献:

[1]章娟娟,杨军礼,袁霞妹.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5,47(01):190-192.

[2]代欣,张大昕.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治疗研究现状[J].实用肿瘤学杂志,2017,31(05):472-476.

[3]王月栋,刘凯,黄莉,等.VEGF、核内EGFR及CD 105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4,37(05):519-523.

[4]徐建平,赵洁婷,叶伟,等.HGF、c-MET及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和意义[J].实用癌症杂志,2017,32(04):528-530.

论文作者:杨望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7

标签:;  ;  ;  ;  ;  ;  ;  ;  

非小细胞肺癌VEGF免疫组化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论文_杨望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