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国际科学逻辑、方法和哲学大会记录_哲学论文

第十二届国际科学逻辑、方法和哲学大会记录_哲学论文

第12届国际逻辑学、方法论与科学哲学大会纪实,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方法论论文,逻辑学论文,纪实论文,哲学论文,大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N03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2-8862(2003)11-0039-03

2003年8月7日至13日,第12届国际逻辑学、方法论与科学哲学大会在西班牙奥维耶多召开,来自世界各国的600多名学者与会。

这次会议由隶属“国际科学史与科学哲学协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简称IUHPS)的“逻辑学、方法论与科学哲学分会”(Division of Logic,Methodology,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简称DLMPS)主办。IUHPS由两个分会组成,即1947年成立的“科学史分会”(Division of History of Science,简称DHS)和1949年成立的“逻辑学、方法论与科学哲学分会”(DLMPS)。1947年,IUHPS加入“国际科学协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Science Unions,简称ICSU),是26个成员之一。

国际逻辑学、方法论与科学哲学大会每四年举办一次。本次由西班牙的奥维耶多大学承办。会议安排了四次大会发言。DLMPS主席、哈佛大学教授雷宾(Michael O.Rabin)在大会开幕式上做了“来自计算机科学的证明与说服”的发言。他提出可以利用计算机科学产生随机数列,实现“可概率检查的证明”(probabilistically checkable proofs)。交互式的证明与说服将取代传统的数学证明,从而引发数学发展史上的一场革命。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索伯(Eliott Sober)教授的报告是“智能设计是无法检验的,自然选择如何呢?”。他根据迪昂(P.Duhem)论旨表明,辅助假说的存在将使得智能设计理论无法检验,并对进化论生物学和自然选择理论进行了探讨。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的伍丁(W.Hugh Woodin)教授的发言题目是“集合论的公理:当时与现在”,综述了集合论公理系统的发展。马德里大学加里多(Manuel Garrido)教授在闭幕式上做了“人与哲学的新科学意象”的报告,回顾了一个世纪以来的科学发展,尤其是计算机革命和生命技术为人类生活带来的变革,反思了人与哲学的新科学意象缺乏和谐的状况。

其他发言均为分会发言或分组讨论。本次大会分了四个部分:逻辑学,一般科学哲学特殊科学的哲学问题,科学哲学的伦理、社会和历史视野。

其中逻辑学部分又细分为:(1)数学逻辑(证明理论,回归理论,模型论,集合论)。在这一专题做特邀报告的有卡纳莫里(A.Kanamori):“Zermelo与集合论”,赫希菲尔德(D.R.Hirschfeldt):“有效随机性的测量”,科伦巴赫(U.Kohlenbach):“功能分析的证明理论应用”,伍丁:“AD-R的结构等一致性”,斯坎伦(T.Scanlon):“几何学、数论与逻辑中的几何稳定性理论”。(2)哲学逻辑(非经典逻辑,逻辑与语言,逻辑基础)。特邀报告有西哥诺利(R.Cignoli):“有‘非’的BCK逻辑的自然扩展中的Glivenko式理论”,雷斯塔尔(G.Restall):“多重结论”,万辛(H.Wansing):“行动类型的否定:建构的同时发生PDL”,兰巴尔根(M.van Lambalgen):“高级认知功能的进化:以逻辑为例”,奥洛沃斯卡(E.Orlowska):“以格为基础的(lattice-based)模态逻辑与模态代数”。(3)逻辑与计算(知识表达和人工智慧,证实,程序语义学,交互证明,计算语言学)。特邀报告有埃斯帕扎(J.Esparza):“真实同时性的错误历史”,奥托(M.Otto):“双拟态不变性与表达完备性”,贝克莱米谢尔(L.Beklemishev):“模态逻辑与概率代数中的长博奕”。

一般科学哲学分为:(1)方法论(说明、因果与定律,模型、实验与理论)。特邀报告有戴克-琼斯(D.M.Bailler-Jones):“模型、理论与现象”,博曼斯(M.Boumans):“真理与精确性”,泰勒(P.Teller):“真理的概念:来自科学哲学的启示”,霍弗(C.Hoefer):“人类有效性策略”,安克尼(R.Ankeny):“以说明为例:生物医学与人类科学中的模型”,伍德沃德(J.Woodward):“不变性与因果说明”。(2)归纳、概率与统计(归纳,统计推理、学习理论、决策理论)。特邀报告有尼尼罗托(I.Niiniluoto):“逼真性与PAC学习”。

特殊科学的哲学问题分为:(1)数学哲学。特邀报告有简(I.Jan):“从康托派的视野看集合的反复概念”,弗洛伊德(J.Floyd):“维特根斯坦论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2)物理学哲学。特邀报告有乌菲克(J.Vffink):“重读玻尔兹曼罗弗里”,罗弗里(C.Rovelli):“探寻量子引力理论:科学哲学对基础物理学的效用的一些思考”,莫斯特兰(J.Mosterin):“宇宙学中的人类学说明”,施太因勒(F.Steinle):“实验与概念形成”。(3)生物学哲学。特邀报告有杜切斯纳(F.Duchesneau):“生命的组织与发生”,莫根奇(M.Morgange):“生命是什么?”。(4)认知科学与人工智能的哲学(包括计算心理学)。特邀报告有盖纳斯查(J.-G.Ganascia):“含机器学习的归纳的再思考”,史密斯(B.Smith):“认知科学与生物医学信息学:从基因本体论到普遍医学语言”,斯通(T.Stone):“心智模仿最新研究的评价”。(5)语言学哲学。特邀报告有基南(E.Keenan):“语言学不变量”,普卢姆(G.Pullum):“逻辑学在自然语言句法中应用的对比”。(6)社会科学哲学(包括非计算心理学),特邀报告是佩蒂(P.Pettit):“集团行动者”。

科学哲学的伦理、社会和历史视野主题分为:(1)逻辑学史、方法论史与科学哲学史,以及本次会议涵盖主题的历史。特邀报告有蒂尔(C.Thiel):“逻辑史中的透视主义”,安内利斯(I.H.Anellis):“罗素同时代的人关于罗素及其逻辑的一些观点”。(2)科学技术伦理学(科学研究、应用科学与技术的伦理问题)。特邀报告有萨武莱斯卡(J.Savulescu):“约束遗传学和生殖技术的四项原则”,邱仁宗:“科学技术伦理学中的脆弱性原则”。(3)科学史与科学社会学引发的哲学问题,特邀报告是麦卡利斯特(J.McAllister):“科学研究中的对称性与非对称性”。

会议还开设了五个专题研讨会:(1)19、20世纪的以证据为基础的科学医药;(2)技术哲学、技术史与技术方法论;(3)进化的基础;(4)经验模型的哲学与方法论:因果、确证与发现;(5)逻辑在计算机科学中难得的有效性。

为了鼓励自由研讨,后来又增设了6个附加研讨会:(1)科学与哲学中的表达;(2)密码学中的新方向:防御非标准攻击的新技术;(3)模糊逻辑;(4)公众理解科学的测量:概念与价值视野;(5)系统科学的知识论:状况与关注点;(6)现代逻辑与西班牙研究。

第12届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是逻辑学、方法论、科学哲学等领域的一次盛会,它突出体现了三大特征:(1)范围广泛。本次大会共设了14个分组会议和11个专题研讨会,几乎涵盖了与科学技术相关的所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会议邀请了50多名学者做大会主题发言或主题讲座,500多名学者做学术论文报告,规模之大也是非常罕见的;(2)内容新颖。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向大会汇报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很多学科前沿在会议中得到了体现。例如在科学哲学领域中,科学模型、科学说明和科学实在论等问题的讨论都反映了学科的最新进展。(3)学科交叉。由于逻辑学、方法论、科学哲学与科学技术的联系非常密切,所以很多学科相互交叉、彼此交融。例如计算机科学与逻辑学的关联日趋紧密,逻辑学部分甚至设立了“逻辑与计算”单元。生命科学也在很多领域得到体现,不仅会议专设了关于进化论和科学医学的专题研讨会,科学哲学和方法论领域的学术报告也引用于大量的基因研究案例。

总体而言,中国内地的学术界对本次大会的参与程度不够,总共只有四名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邱仁宗教授、蔡曙山教授、蒋劲松博士和王巍博士。作为大会邀请代表,邱仁宗教授报告了“科学技术伦理学中的脆弱性原则”。蔡曙山教授在“逻辑与计算”专题宣读论文“关于语用力量的形式系统及其在人工智能中的应用”,为奥斯汀(J.L.Austin)和瑟尔(J.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建立了逻辑系统PL、QL和ML,并试图应用于人工智能研究。蒋劲松博士在“方法论”专题讨论了“说明与解释”,他从“说明与解释的二分”、“说明的普遍性”、“解释的普遍性”、“说明的功能”、“解释的功能”等五个方面,论述了“说明”与“解释”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联。王巍博士在“社会科学哲学”专题做了“科学说明与历史解释”的报告。他从“演绎论旨与因果说明”、“覆盖律论旨与历史”、“有意义的行为与客观性”、“说明与解释”等四个方面,讨论了科学说明模型在历史中的适用情况。

标签:;  ;  ;  ;  ;  

第十二届国际科学逻辑、方法和哲学大会记录_哲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