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志贤
珠海高栏港经济区市政管理服务中心 519000
摘要:在国内国际环境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我国的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建筑工程项目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能够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更新城市面貌。在经济新常态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需要不断的对管理方式进行创新,才能确保建筑行业的稳步发展。本文对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工程项目管理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并就管理创新思路进行探讨。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背景;工程项目;管理创新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各行各业的发展速度都很快,在建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既面临着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是,在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使得建筑行业的发展会受到各种阻碍。因此,需要对工程项目管理工作进行创新。
1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工程项目管理面临的挑战
1.1 来自结构方面的压力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社会的产业结构已经出现比较明显的变化,第三产业迅速的崛起,并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支柱性产业。从需求结构来看,社会需要中的主导力量已经转变为消费需求。而从城乡结构来看,两者的差距已经不再那么明显。收入分配结构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居民收入越来越高,其在分配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处于上升状态。在对国民经济结构进行调整时,主要的参考依据是投资结构的变动情况。在投资结构的方向发生变动时,建筑行业必然需要对结构进行调整,否则建筑工程项目就无法顺利的进行。各方面结构的变化,使得建筑行业面临着强制调整结构的调整,如果结构调整不恰当,则会阻碍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1.2 违法行为屡禁不止
建筑工程项目通常是通过招投标的方式进行的,由于中标企业自身的实力有限,所以在实际施工中会将部分项目分包出去,由其他的建设单位来完成,这样能够避免延误工期的情况出现。根据《建筑法》的相关规定,工程项目的承包单位可将部分工程分包给其他建设单位,但分包企业必须具有相应的承包资质,并严格按照分包合同的要求对分包工程施工,还要征得业主的同意。但是,在实际的工程项目施工中却存在许多不合法的转包行为,且这些违法行为还屡禁不止。比如,总承包企业在将部分工程分包出去以后,分包企业可能会在总承包企业不知情的情况下,又将项目转包给其他建设单位,使得工程质量得不到保障,还会损害总承包单位和业主的利益。
1.3 产业革新能力较差
虽然我国建筑业在近年来的增长速度非常快,但其主要驱动力却是高强度的固定资产投资。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的经济增长动力将发生改变,不再以投资作为驱动,而是会将要素作为驱动。由此可见,固定资产投资在建筑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会越来越小。然而,建筑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其创新能力本身就比较差,要想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建筑业的创新能力,并将创新作为建筑行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势必会遇到许多困难。比如,建筑行业的从业人员以基层员工为主,大多数为文化水平很低的农民工,其主要依靠劳动力赚取工资。而一些管理人员的文化水平、管理能力也不高,往往在工作中走形式,或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工程项目进行管理,使得其管理工作缺乏针对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这样的条件下,要通过提高建筑从业人员创新能力来促使建筑业的发展,无疑是非常困难的。
2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工程项目管理创新思路
2.1 对工程项目组织结构进行创新
建筑工程项目组织结构的合理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和进度。所以,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许多对工程项目组织结构进行创新。比如,对项目的运行流程进行创新。长期以来,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实行的是合同制,通过合同对于项目有关的各方进行约束,使其能够自觉的履行合同中的各项条款。而建设单位则负责合同中规定范围内的项目施工,并对项目进行后期维护。但是,在实际的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一些能源企业会为了自身的利益而不顾工程质量,使得后期的维护工作难以开展。因此,为避免这些情况的出现,就需要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明确工程责任部门与能源企业之间的关系,如电力企业、供水企业、供气企业等。只有在明确这些关系的基础上,才能够对管理方式进行创新,使建筑工程项目的组织结构更加合理。
2.2 对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进行创新
在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管理时,需要积极的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以提高管理效率,使项目能够顺利的进行。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项目比较常用的管理模式有EPC、PMC、BOT,在对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时,要以这三大系列模式为基础,使管理模式能够更加全面、高效。比如,将建筑行业与金融行业相融合,或者将其与服务业、工业相融合。工业化是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基础,而建筑企业又是工业化的实施主体。与传统的建筑施工项目相比,工业化建筑的施工周期要短35%,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垃圾会少80%,而混凝土和钢材的损耗量能减少60%,用水量和现场技术人员的需求量也会少60%,其能够节约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并且,工业化的生产方式,能实现设计和施工的一体化,所有的构件都是工厂化生产的,在施工现场完成的构建装配。同时,还能通过信息化的方式将设计、部品建造、装饰装修结合起来。采用建筑工业化方式,将大量的现场施工转移到工厂,还能减少许多的冗余费用,有利于降低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
2.3 对工程项目人员管理进行创新
对人员管理进行创新,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员工放在第一位,只有充分发挥员工的作用,才能将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好。所以,建筑企业应重视对人员管理的创新,以员工的发展促使企业的发展。比如,建筑企业在制定自身的发展目标时,要与员工的发展结合起来,使两者能够相互统一、促进。如短期目标是要顺利的完成企业正在实施的一项工程,并在工程中获取想要的利润。在企业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不同岗位的员工需要具备不同的能力。财务岗位的人员要做好财务预算、监督预算执行情况、掌握资金的去向、编制财务报告等,为企业领导提供决策依据;采购人员则要控制好材料的采购、进场时间,尽可能的选择性价比高的施工材料;技术人员不仅要对材料质量进行鉴定,还要对施工技术等进行把控;而项目经理、管理人员等,则要注意控制好施工工艺、质量、流程、进度、安全等。所以,企业在对员工进行管理时,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使其具备这些方面的能力。在制定长期目标时,则应具备一定的前瞻性,要能够与员工的期许相匹配,这样才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工程项目管理,需要对工程项目的组织结构进行创新,以提升组织结构的合理性。同时,要对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将建筑行业与其他行业结合起来,提高建筑生产效率。而对建筑工程项目人员管理进行创新,则能提高员工素质,促使工程项目顺利的进行,使员工与企业能够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小锋.关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方法的研究[J].江西建材,2017(22):253+260.
[2]岳梅静.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3):98-99.
论文作者:乔博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8
标签:工程项目论文; 建筑论文; 常态论文; 企业论文; 建筑行业论文; 工程项目管理论文; 员工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