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化与内化相结合,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沈阳:发挥志愿服务优势 探索工作新途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内化论文,扎实论文,志愿服务论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论文,新途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辽宁省沈阳市文明办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按照中央文明委的要求,充分发挥组织发动、协调整合作用,通过建立志愿者服务组织,广泛调动社会各方面爱心力量,积聚服务资源,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保证服务效果,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做出了积极探索和有益实践。
一、发挥专业优势,注重针对性,在解决问题上求突破
目前,未成年人网络沉迷、心理健康、家庭教育等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解决问题?沈阳市把眼光投向了社会,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集中发动、完善组织、重点支持社会志愿服务力量上。
一是围绕“文明上网”做文章,组建网络志愿者协会。2007年6月2日,沈阳市在全国成立首家专业网络志愿者组织。网络志愿者以正面引导未成年人“文明上网”为己任,通过活动推动、集中讲座、专业培训、重点指导等方式开展工作。在全国“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中,网络志愿者协会在市文明办的组织领导下,创造性地举办了沈阳市青少年“文明上网迎奥运”网络技能才智大赛,得到了中央文明办、共青团中央有关领导的肯定。中国青少年网奥赛正在全国开展,青少年“文明上网”在中国青少年网奥赛的推动下蔚然成风。
二是围绕“心理咨询”做文章,组建心理志愿者协会。沈阳市有3000多名具有心理咨询师资格的专业人士,这是一般城市难以具备的人才优势。他们虽然分布在不同行业,但都在心理咨询特别是青少年心理咨询事业上孜孜以求。沈阳市有108万未成年人,他们从婴幼儿成长、小学健康心理培养、中学青春期发展各阶段,都需要心理教育咨询陪伴,组建心理志愿者协会后,有组织的心理志愿服务在沈阳市得到不断发展。去年底,沈阳市文明办指导心理志愿者协会所属成员单位,在20所中小学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定期深入学校,走到未成年人身边,进行贴心的心理教育,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围绕“家庭教育”做文章,组建教师志愿者协会。针对家庭教育特别是单亲家庭、特困家庭教育问题,成立了主要由学校老师组成的教师志愿者协会。开展了“名师志愿者进我家”系列活动,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家长的热烈欢迎和大力支持。活动在《沈阳日报》公布后,短短两天内,数十名教师踊跃报名参加志愿服务,数百名学生家长询问活动详情。为了搭建好教师和家长间的沟通平台,他们从志愿报名参加活动的教师中,精心挑选出40名长期在一线工作、获得过名师称号的优秀教师,与40个存在问题具有普遍意义的家庭结成对子。同时,在《沈阳日报》开辟“名师志愿者进行时”、“名师志愿者热线”专栏。
二、发挥智力优势,注重创造性,在丰富载体中求亮色
沈阳市专业志愿者队伍,聚集了各方面的人才,充分调动志愿者群体的智慧,借才生智,借智发力,借脑出彩,让沈阳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进发生机活力。
一是组织志愿服务专家成立调研队。为了全面了解全市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现状,找出主要问题,提出指导意见和建议,他们组织专家志愿者组成课题组深入基层,通过座谈和走访考察等多种形式深入研讨,最后形成《沈阳市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体系》,对研究决策和推动工作产生积极的作用。
二是借助群体智慧建立思想库。深层次问题需要高层次专家。沈阳市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专门邀请沈阳高校专家,进行了《心理健康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课题研究,专家通过分析研究,提出了加大青少年心理健康引导力度、满足青少年的安全感心理需要、搭建心理健康宣传平台、设置心理服务站、建立扶持心理健康教育基地等措施,并建议充分利用专家志愿服务资源,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基地、建立心理游戏室,以系统的教育思维和方法,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三是多方集纳专家建议组织智囊团。工作遇到问题请教专家,让专家来帮助出主意、想办法。比如,针对青少年网络问题,是疏还是堵,社会上有所争议,沈阳市没有简单地处理,而是集中网络技术专家和心理咨询专家研究办法。在专家研究的基础上,探索性地建立了“青春心语QQ咨询室”,利用网络沉迷少年喜欢网络交流的特点,组织心理咨询专家进行正面疏导,解开青少年的心结。“青春心语QQ咨询室”刚刚建立,就有外地学生通过网络寻求帮助,经过沈阳心理志愿者协会副会长周永梅老师的及时心理干预调整,把她从轻生自杀的边缘拉了回来,重新树立生活信心。
三、发挥整合优势,注重社会性,在调动资源中求壮大
社会志愿服务力量遍布各个行业、地区、机构,他们都拥有各自不同的资源,有效整合调动社会资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服务,是做好工作、做大影响、做强服务的根本。
一是整合相同专业队伍。引导有关专业机构消除门户之见,立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际需要,分工协作,联合作战。整合医科大学、心理研究所、培训学校、专业青少年心理咨询机构志愿者,实施青少年心理健康“一十百千”工程,编印一套挂图、举办十场“阳光心理”讲坛、组织百场讲座进校园、培训千名社区未成年人专干,在沈阳市形成了规模效应,近10万名未成年人及家长从中受益。
二是整合相关专业队伍。很多未成年人问题并不是单一出现的,特别是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往往是网络沉迷、心理障碍、家庭教育问题同时存在,解决问题需要各方面专家共同会诊。在中国青少年网奥赛活动组织中,我们专门组织网络技术专家、青少年心理咨询专家和家庭教育指导专家,从正确引导学习健康网络知识,解决心理困惑,调整家庭教育问题等多方面入手,解决青少年面临的问题。有位中学生迷恋网络长期自闭在家,经过专家调整疏理,他从志愿服务对象转变为志愿者,加入志愿服务活动中。目前,他已经走出心理误区,轻松走上工作岗位。
三是整合多元社会力量。在沈阳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我们通过志愿服务网络,发展和调动各方面有益的力量,集中社会各方面资源服务未成年人。企业机构和社会团体主动开展工作,支持活动,服务社会;社区教师和“五老”队伍积极针对需求,发挥所长,奉献余热。沈阳军区联勤部第四干休所的78位军师职离退休老干部10多年如一日,坚持到法库县蛇山沟小学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帮助组建培育小学生“张思德英雄中队”,还拿出自己的积蓄、协调有关部门支持,累计投入300多万,把学校年久失修的危房改建成二层小楼。
四、发挥组织优势,注重实效性,在健全机制中求质量
从实效出发,充分发挥志愿者协会的组织优势,建立长效机制是加强志愿者协会建设的关键,也是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可靠保障。
一是建立激励机制。为了保护和调动志愿者的奉献热情,激发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了志愿者“星级”评选制度,依据其累计服务时间,实行一至五星级认证制度和奖章授予制度,结合志愿者服务业绩,推荐其参加两年一次的沈阳市文明单位、文明市民、文明市民标兵评选表彰活动。两年来,全市共有800多人获星级志愿者称号,其中有56人获文明市民标兵称号,18人获辽宁省雷锋奖章,有20家团体会员获得辽宁省“雷锋号”荣誉称号。
二是建立培训机制。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他们充分利用每个协会的专家资源,针对各个专业不同需要,积极开展业务培训,对新加入的志愿者专门进行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并将每周六下午作为固定培训时间。目前,经过培训的志愿者有5000余人,服务在家庭、学校和社区。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心理协会组织了由200多人参加的心理危机干预培训,40多名志愿者奔赴一线开展心理救助,在沈的心理志愿者也都采取面询或电话、网络等通讯方式,为受灾群众、四川籍在沈高校学生、在沈务工人员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得到了广泛赞誉。
三是建立约束机制。为了加强对志愿者的监督和管理,沈阳市建立了志愿者协会约束机制,制定管理制度,同时明确志愿者注册、登记、考核、服务等系列要求,建立志愿者档案,运用分等评价法、实地评估法、绩效评分法进行考核。让志愿服务时刻处于正确引导、有效监管。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志愿者奉献社会、传递爱心的可贵精神,使广大未成年人感受到社会关怀、人间真情和无私大爱,使广大市民体验到社会文明风气的提升,使全社会对志愿服务的认同感普遍增强。目前,沈阳市志愿者服务参与群体不断扩展,爱心队伍不断壮大,先进典型不断涌现。在未成年人志愿服务的感召下,“社区小护绿”队、“安全小卫士队”等小志愿者队伍不断涌现。在沈阳,志愿服务队伍已经成为伴随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
标签:心理健康论文; 志愿服务论文; 青少年教育论文; 志愿者管理论文; 社会问题论文; 社会网络论文; 心理咨询论文; 正能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