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恒太 王忠林 朱文浩 赵燕 牛丹 邹颖 李萍 张华
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云南大理 671000
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在本院2016年6月—2018年5月收治的上尿路结石(输尿管上段结石、肾结石)患者中,选取7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患者知情同意为前提,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给予输尿管镜碎石(URL)与PCNL,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一次性结石清除率(94.29%)高于对照组(71.43%)但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手术出血量高于对照组并且并发症发生率(17.14%)高于对照组则(2.86%)(P<0.05)。结论 应用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一次性结石清除率较高,在严格控制并发症的情况下,该术式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与推广价值。
关键词:经皮肾镜碎石;输尿管镜碎石;上尿路结石;临床疗效
前言
泌尿系结石是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其中以输尿管上段结石、肾结石即上尿路结石占比最高。以往临床对于该类结石主要以开放性手术或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但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临床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近年来伴随着微创手术的发展,PCNL、URL、输尿管软镜在泌尿系结石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URL在上尿路结石治疗中的选择比例较高,但临床对于上尿路结石手术的选择,仍存在一定的争议。虽然URL为临床治疗上尿路结石的常用方法,但其一次性取石成功率相对较低。故而本文主要对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治疗上尿路结石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在本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上尿路结石(输尿管上段结石、肾结石)患者中,选取7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患者术前经临床检查均证实为上尿路结石,同时患者或家属对于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按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5例;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为21—72岁、平均(53.11±3.85)岁,左侧结石15例,右侧20例。研究组:男性23例、女性12例,年龄为20—70岁、平均(52.08±4.02)岁,左侧结石14例,右侧21例;两组基线治疗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URL治疗,具体方法为:给予患者硬膜外麻醉后取其截石位,在直视情况将输尿管镜置入患者患侧输尿管,对于数量较少、直径较小的结石,可以结石钳夹出,或浸接触式激光碎石击碎后冲出,如灌注或碎石过程中导致较大结石流入肾脏,在必要情况下,可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输尿管软镜或改为PCNL治疗。术后对患者留置尿管与双J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研究组:给予患者全麻后取其截石位,经患者膀胱镜下进行输尿管逆行插管,而后在斑马导丝的引导下进行F6输尿管导管置管,并将其位于尿道外的部分实施固定,同时在其导管末端放置一个容量为10ml的注射器;随后取患者俯卧位,稍稍垫高其患侧肾区,而后利用彩超引导实施穿刺;对于肾积水较少的患者,可注入10ml生理盐水模拟肾脏积水;对所有患者行肾盏穹窿部穿刺,即于腋后线12肋下做一个约1cm的切口,而后将18号穿刺针经彩超指引下行肾盏穹窿部穿刺、经穿刺针鞘置入斑马导丝;随后利用COOK筋膜扩张器将肾穿刺通道沿斑马导丝扩展,直至F18,而后将Peel-away鞘置入,采用F8—9.8输尿管镜置入肾盏;首先定位肾盂输尿管连接位置,而后沿个部位进行寻找结石,在接触到结石后,利用气压弹道碎石或钬激光碎石;而在碎石的过程中,可在输尿管镜下将结石冲出,或是直接采用取石钳将较大的结石取出,如肾结石较大,可能取多通道或二期再次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术后留置F16肾造瘘管、导尿管和双J管。两组患者术后1—3d行腹部平片对结石残留以及双J管情况进行观察。
1.3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一次性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以及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分析数据,以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以卡方检验;组间比较差异构成统计学意义时,P<0.05。
2.结果
两组手术情况对比,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一次性结石清除率为94.29%(33/35),而对照组则为71.43%(23/33),经比较,研究组一次性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X2=6.44,P=0.01);手术时间比较,研究组手术时间为(121.59±21.56)min,对照组为(65.25±11.26)min,研究组长于对照组(t=5.12,P<0.01);手术出血量比较,研究组为(110.58±28.65)ml,对照组为(12.56±2.12)ml,研究组多于对照组(t=6.77,P<0.01);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7.14%(肾绞痛2例、穿孔1例,发热1例、输尿管损伤2例),对照组则为2.86%(发热1例),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X2=3.97,P=0.04)。
3.讨论
上尿路结石作为泌尿外科的常见疾病,患者发病后主要表现为排尿不畅、腰酸腹痛以及尿频尿急等症状[2]。而以往临床主要开放手术或体外冲击波治疗,由于对患者造成较大损伤,故而受到一定的限制。而伴随微创技术的发展,URL、输尿管软镜与PCNL在上尿路结石中得到广泛应用,而多种治疗方法由于各具优势故而在临床应用中存在较大争议[3]。
在本次研究中,行URL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其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皆优于行PCNL治疗的研究组患者(P<0.05),说明URL治疗上尿路结石中,相对于PCNL治疗,具有方便快捷、创伤小等特点。但研究组患者一次性结石清除率为(94.29%)则高于对照组(71.43%)(P<0.05);这就表明,PCNL在上尿路结石治疗中,对于结石的清除效果明显优于URL治疗,这对于减少二次手术,减少患者创伤以及减少治疗费用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对于减少结石复发,促进患者康复具有积极意义。但PCNL相对于URL治疗,容易对患者肾脏、输尿管等带来较大的损害,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7.14%)高于对照组(2.86%)(P<0.05),则能够充分证明;而这也是临床对于PCNL在临床中广泛应用的最大争议。但近年来有研究通过对PCNL进行改良后,穿刺技术提高,能够有效避免对患者肾脏、输尿管造成的损伤[4]。
综上所述,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一次性结石清除率较高,如能够在严格控制并发症的情况下,该术式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与推广价值,且成为治疗2.0厘米以上肾结石的金标准。
参考文献:
[1]雷弋,张天德,母健君,等.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研究[J].四川医学,2014,35(06):670-672.
[2]游小波.经皮肾镜取石术与经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临床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23):56-57.
[3]孙振林,李庆元.微创经皮肾镜治疗上尿路结石应用价值的研究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03):395-397.
[4]史天鹏.微创经皮肾镜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16):1780-1782.
论文作者:赵恒太,王忠林,朱文浩,赵燕,牛丹,邹颖,李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7
标签:结石论文; 输尿管论文; 患者论文; 碎石论文; 尿路论文; 对照组论文; 手术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