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形势下论文,思想政治工作论文,地位论文,作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思想政治工作仍然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的可靠保证。这是因为,只有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人们的社会主义觉悟、提高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和执行的自觉性,才能保证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始终保持社会主义性质,保证我们的社会始终沿着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方向发展。
第二,思想政治工作是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可靠保证。能否坚定正确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关键在于正确地理解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的相互关系,在于自觉地把两个基本点有机地结合起来,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而要做到一点,不能没有相应的、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
第三,思想政治工作是实现远大理想的可靠保证。我们现在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终目的和远大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而离开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要落空,物质文明建设也搞不上去,实现远大理想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第四,思想政治工作是防止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侵蚀的可靠保证。在大力进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更要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防止和克服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以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有的人认为,新时期党的中心任务是搞经济建设,不宜再强调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地位和作用了。这是一种把思想政治工作同业务工作对立起来的错误认识。
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最大政治任务和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要搞好经济建设,必须注意思想领先,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完成这一政治任务的中心环节来抓,经济建设如果脱离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就会有迷失方向的危险。因此,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以后,我们仍然要把思想政治工作看成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当然,也要看到,我们党用“生命线”来表述思想政治工作在党的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从思想政治工作对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服务和保证作用方面来说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价值的,但是,仅仅从这个角度来认识思想政治工作在党的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够的,还必须从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高度来审视。
二、思想政治工作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和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
第一,思想政治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但思想道德建设是它的核心内容,它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过程就是对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也就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既然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那么,思想政治工作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
第二,思想政治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条件。如前所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马克思主义的灌输原理告诉我们,无论是社会主义思想意识,还是社会主义文化,都不可能自发地产生和发展,而要通过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的思想政治领导和思想政治工作,才能自觉地形成和发展起来。可以说,离开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根本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第三,思想政治工作是完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本任务的主要途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而要完成这个任务,最主要的途径是要开展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
第四,思想政治工作是保证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的根本措施。只有通过教育科学文化部门的党组织开展坚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保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从而实现党的思想政治领导,使教育科学文化部门保持社会主义的性质和方向,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第五,思想政治工作是协调人际关系的基本方法。建立平等、团结、友好、互助的新型人际关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群体与群体、个人与群体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经常地、普遍地存在着大量矛盾,要及时解决这些矛盾,以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就需要有组织地进行经常性的协调。协调人际关系,简单地用行政命令的方法不行,用强制压服的方法不行,只能用民主的、说服的、互相沟通以达到互相理解的方法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也就是我们讲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第六,思想政治工作是凝聚全民族力量的基本途径。一个国家要有自己的国魂,只有强化我们的国魂,才能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凝聚全民族力量,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强调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其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通过它能培育和激励人们对伟大祖国执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从而提高人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崇洋媚外的思想;就在于只有通过它对人们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教育、中国历史和国情的教育,以及远大理想和目标的教育,才能把中华民族的爱国热情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融化”和“渗透”到人民群众中去,使之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成为团结和激励人们奋发图强、开拓进取的精神支柱。
第七,思想政治工作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实效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否取得了实效,关键是看人们的精神面貌状况、看党风和社会风气状况,而思想政治工作是人们改变精神面貌和形成良好的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保证。
第八,思想政治工作还是发展社会主义精神生产力的基本环节。精神文明建设的最终成果表现为精神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所谓精神生产力,就是指一定社会的人们采取一定的组织形式进行精神生产和创造精神文明的能力。而要提高全党和全国人民创造精神文明的能力,关键是要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宣传思想文化教育队伍,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理论宣传工作者和一切精神文明建设者的素质,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思想政治工作是搞好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
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和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保证,而且是搞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基本保证。
有些人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可有可无”,主张“取消政工部门”,认为只有经济工作才出生产力,只有抓生产、抓经济、抓经营才是中心工作之“中心”。这样的认识是失之偏颇的。究其认识根源,就是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和发展生产力无关。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但意识也可以转化为物质。在物质生产力诸因素中,人是主体性因素,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虽然思想政治工作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但它可以通过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间接地创造物质财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有的人认为,当前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只能靠物质利益手段,至于思想政治工作少做一点也没有关系。显然,这是一种把物质文明建设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对立起来的错误认识。诚然,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物质利益手段是必不可少的,但它不能脱离精神激励,不能脱离思想政治工作。如果完全以物质激励代替精神激励,则会把人们引向“重利轻义”的歧途,与培养“四有”新人背道而驰。
事实上,要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主要是要靠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这是因为,构成劳动者积极性的主体因素——劳动者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只有依靠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形成。而由思想政治工作所形成的劳动者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重大作用,其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劳动者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决定着劳动者劳动能力的发挥程度。具有相同劳动能力的人,其劳动能力的发挥程度可能大不相同。这两个量之间的差,往往取决于劳动者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
第二,劳动者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直接决定着其劳动态度的好坏和劳动纪律的强弱,而劳动态度和劳动纪律的状况又影响着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据上海市有关部门透露,上海市因职工劳动态度差、劳动纪律松弛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惊人的。过去,劳动工资每提高1%, 劳动生产率可提高5.7%。但近年来,由于劳动态度差、劳动纪律松弛, 工资增长1%,劳动生产率却只增长0.2%。结果,造成上海市企业每年损失劳动生产率32~52%,损失国民收入的36%,为195亿元, 损失工业总产值286亿元。〔1〕
第三,劳动者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还关系到生产过程中劳动者之间良好关系的形成,影响劳动者作为群体一员的群体意识、协同观念、责任感等,而这些因素也对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发生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可见,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和提高劳动者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必然会有力地促进生产力发展。因而,当前我们应确立“思想政治工作也出生产力”的新观念。为此,在思想上要注意克服两种错误倾向:
倾向之一,简单地把思想政治工作等同于发展生产力,搞“空头政治”。思想政治工作是通过培养人、教育人来创造生产力的,而人要在劳动过程中发挥作用,还涉及另外二个因素:一是劳动者自身的科学技术水平、工作经验、身体状况;二是外在的物质条件,即资金、设备、工艺水平以及管理水平等等,对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的评估如果机械地套用生产力标准是不对的。历史的教训警示我们,应当承认思想政治工作产生生产力的有限性及适用范围,防止“左”的“空头政治”的悲剧重演。
倾向之二,把思想政治工作同发展生产力对立起来,出现思想政治工作和物质文明建设的“两张皮”。应当承认,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就其工作性质而言是有本质区别的,但不能因此而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简单地分割开来。其一,要看到思想政治工作产生生产力的长效性。劳动者一旦形成了优良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并且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中产生作用,它所发挥的作用将会是持续的、长期的。这一点与物质生产部门借助物质条件在产生生产力的同时又有很大的消耗是截然不同的。我国人民长期以来坚持思想政治工作而形成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念和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优良传统,已成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这样的“精神”基础在今后的改革进程中将同样会产生巨大的经济作用。其二,要看到思想政治工作产生生产力的潜在性。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通过思想意识、政治观点、道德观念来影响劳动者的,这种影响作用所产生的生产力不象物的投入所产生的生产力那样直接、明显、见效快,它具有明显的潜在性特点,往往也是无形的,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但它的存在及其作用是谁也无法否认的。反过来说,在某种意义上,物质文明建设的成果也会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由此可见,思想政治工作和发展生产力决不是互相对立、互相排斥的关系,思想政治工作和物质文明建设也决不是可以分割的“两张皮”,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既互为条件又互相影响。只有树立“两手抓”的指导思想,才能真正处理好思想政治工作与物质文明建设的关系,才能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正确认识思想政治工作在物质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切实树立起“思想政治工作也出生产力”的新观念,对领导干部来说,尤为紧迫和重要。每一个领导者都应认识到,抓好物质文明建设,发展生产力,不能单纯抓生产、抓经营,还必须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并把它纳入自己的议事日程中去。
注释:
〔1〕《教育研究》1989年第8期第14页。